對于常人來說,生活中越到兩難的事在所難免,像是畢業后該選擇什么樣的工作?結婚前該選擇什么樣的伴侶?
面對生活中的這些兩難選擇,你也許會煩躁、也許會困惑,也許會精疲力盡,甚至想要逃離熱鬧的人群,一個人獨處......
只是,你知道,一個人內心的沖突是怎么產生的嗎?
沖突是伴隨著選擇而生的,因為要選擇,內心不好取舍,所以也就產生了沖突。只是,一般的人,遇到沖突,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順其自然,并不會太在意。
其實,任何人都存在相互對立的內心沖突,只是根據內心沖突的激烈程度,可以分成兩類。
一種就是普通人,普通人必須做出的選擇是兩種行為模式之間的選擇。任選一種都在情理之中,都是在統一完整的人格指導下做出的選擇。
畢業了要工作,到底是去待遇好的國企工作還是找一個發展前景好的私企?到底是要聽從父母的需求找一個賢妻良母還是聽從自己的內心找一個自己喜歡的?
不管你做什么選擇,這些選擇都是你作為一個正常的、完整的人做出的,都在情理之中。
另一種則是神經癥患者,他們內心的沖突會異常劇烈。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普通人內心沖突的夾角只有90度,或者更小;而對神經癥患者來說,這個角度可能是180度或者更大。
神經癥(專業名詞“神經官能癥”)指的是由人的內心沖突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經癥狀,像平時我們聽到的神經衰弱、強迫癥、焦慮癥、恐怖癥、軀體形式障礙等都屬于這一類。
那么,你可能要問了,都是沖突,為什么對于神經癥混著來說會那么劇烈呢?簡單地說,對于普通人而言,沖突是完全可以意識到的,而對神經癥患者,這種沖突是無意識的。
就像是我們剛才所說的,一個普通人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內心的沖突,對他們而言,所謂的沖突只是面臨選擇的時候不知所措罷了。
而對于神經癥患者來說,他們的內心會有一個主要的沖突:強迫癥以強迫為主,焦慮癥以焦慮為主,恐怖癥以恐懼為主......
很多事,他們會被這種主要沖突牢牢地壓抑住, 患者會深感痛苦且妨礙心理功能或社會功能,需要克服巨大的阻力才能將他們解放出來。
雖然,神經癥患者的內心沖突各種各樣,但會有一個最核心的沖突存在,而這種核心沖突又會主導他的外在表現以及人格。
著名心理學家卡倫·霍尼把它稱之為“基本的沖突”。
每一種神經癥,實際上都是性格障礙。
要解決這些沖突,就要想辦法改變人格中那些造成沖突的狀態。因此了解自己圍繞著基本沖突建立起來的保護性防御工事,對于治療神經癥很有用。
我們要改造自己,就需要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感情和需求,發現自己的價值觀,在真實感情和信念的基礎上與他人相處。
如果你覺得自己內心的沖突太多,已經到了影響你的生活、工作,讓你痛苦的不可自拔的地步,那么,你可以向專業的人士求助。
所以,當你覺察到了自己的問題,就勇敢地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或者嘗試著進行精神分析咨詢吧,因為這樣,你便踏上了尋找真實自我的道路。
記住,求助并不是弱者的表現,相反的,它只是意味著你需要幫助了,找到能夠幫助你的人, 讓他們提供專業的幫助比你自己苦苦掙扎要好的多。
這條路并不平坦,荊棘叢生,我們也許會經歷更多的內心掙扎,甚至會有被揭穿的痛苦和恐懼,會對醫生產生敵意,會變得焦慮不安……
只是,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不要膽怯,不要害怕,要知道,能夠在體驗沖突時意識到沖突,盡管很痛苦,但卻是寶貴的經驗。
我們越是正視自己的沖突并尋求解決辦法,就越能獲得更多內心的自由和更大的力量。只有當我們愿意承受打擊時,才能有希望成為自己的主人。
只是,我們需要明白:心理醫生并沒有能力使我們變成一個毫無瑕疵的人。他只能幫助我們變得自由,從而能自己去爭取實現那些理想。這意味著心理醫生的治療,其實是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成熟,能得到更大的發展。
不要期望光靠醫生的建議和分析就徹底完美無瑕,自己的選擇要怎么做,自己的路要怎么走,這些都是需要你自己決定的。
當我們接受咨詢和治療,變得更加成熟之后,不要忘了回歸生活,拿回自己的自主權,生活是你的,別人不可能替你活。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老師,它會教給你很多經驗和教訓,你也會從中學到自己人生該學的功課。
學會在生活的各種問題中看到自己的作用,理解自己的責任并將這些認識運用于生活,那么我們就變得強大了。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人格能夠改變,因此所有人都有能力改變自己。
勇敢面對自己的問題,積極尋求真實的自我吧。努力成為一個內心獨立,人格完整的人。這就是解決沖突的最高目標。
雖然很難,但就像卡倫·霍尼說的,“人是不斷發展的,在生活中,人格能夠不斷完善和發展,因此所有人都有能力改變自己。”
相信自己的力量,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不斷努力,找到那個真誠美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