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初一新生報到。我該以怎樣的面目面對我的新同學呢?是和藹可親的慈母形象,還是不茍言笑的嚴父形象?是善解人意的知心姐姐款,還是霸氣側漏的御姐范?唉呀,這樣一想,我都有點混亂和分裂了!管它呢,自然狀態示人吧,估計剛開始人不多的時候,我也笑容可掬,但是人一多,尤其是錢都數不清的時候,我可能就沒那么有涵養啦,希望我的新同學和家長見諒哈!
我以什么心態面對我的新同學呢?這個問題需要我好好考慮一下。今年接的這一屆新生,跟上一屆有很大不同,全班49位學生,只有1個住校。而我原來的班級住校生都40多個,我的主要精力都花費到住校生身上了。但是現在,面對這個巨大的改變,我該做怎樣的改變呢?
愛與智慧
對于都是住校生的學生群體,班主任這個角色好像更應該給予學生心靈上的呵護和關愛。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履行他們父母的職責,比如帶學生看病啦,安慰她們想家的心啦,給他們買點兒吃的啦等等。初中甚至小學都住校的學生,其實他們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這些父母在該履行父母職責的時候選擇了離開,盡管可能他們也有生活的無奈和難言之隱。但是這種缺席,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他們不在孩子身邊,不代表孩子不需要愛的呵護,他們給孩子選擇了住校,就把自己的責任轉嫁到了班主任和老師的身上!
但是今年我的班沒有住校生了,他們都在父母身邊,不缺愛,我該如何對他們進行情感投入呢?
今天看了一篇李鎮西的一篇文章,他說,老師對學生如果只剩下愛,那是教育的悲哀。作為家長,我把孩子送到你手里,不是為了讓你愛的,而是讓你把他變聰明的!作為學生,長大成人后,回憶自己的恩師,感激的也不應該是他當年給我買了什么吃的,帶我看過幾次病,給我補過幾次褲子等,這些活,看大門的大爺能做,打掃衛生的阿姨能做,甚至一個陌生人都能做。如果學生認為這是老師對他的愛,并因此感激的話,我只能說這是低層次的愛,不應該是老師驕傲和成就。
老師給予學生的應該是更高層次的愛,更有深度更有內涵的愛,更有智慧的愛!這種愛應該和自己的專業素養聯系,應該和現代的科學理念聯系,應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聯系。這種愛,可以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這種愛,可以讓學生找到努力的方向,這種愛,可以讓學生更勤奮刻苦,努力向上,更有氣質有修養……
具體的說,作為老師,你跟學生談一百次心,不如錘煉自己的課堂,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對這門學科、這個專業甚至這個領域感興趣,從而樹立自己的理想,為這個領域的研究貢獻終生。談心,很多老師都會談,也都談過,但是通過談心引領學生夢想的老師少之又少!但是我也見過不少這樣的老師,他們因自己出色的教學藝術征服了學生,從而讓學生對這一學科感興趣,上大學也選擇了這個專業,未來也從事了該領域的工作。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會選擇做后一種老師!這才是老師應該追求的最高理想!這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再比如,有的老師會在學生生日的時候給學生煮雞蛋。如果你在每一個學生生日的時候都給他們送兩個煮熟的雞蛋,幾年下來送出了幾百個、上千個雞蛋,這個量聽起來比較驚人。但我覺得這樣做遠不如借一個學生生日的契機,給全班同學上一節有關生命和感恩的課,這才是你作為老師的使命,煮雞蛋只是他媽媽的職責!
但是我們整個教育界,為什么把師愛喊那么響呢?一方面是現在師愛的缺失嚴重,很多老師連起碼的職業道德都不講,導致社會輿論對老師的不利,所以,社會、學校呼吁師愛的回歸。不可否認,愛是教育的基礎和前提,但是教育的內涵不僅僅是愛,還包括老師的智慧、魅力和格局等。另一方面老師們也喜歡在師愛上做文章,為什么啊?愛容易表達啊!我帶著你去看病了,這是對你的愛吧?家長得感激我吧?我的師德標兵演講稿的時候可以寫這個事吧?一舉多得!這是最小的付出,最大的收益!何樂而不為呢?但是你讓我錘煉教學藝術,那可不是一日之功,太難太累!
曾經,我也在“師愛”的路途上迷失了很久,但是現在我的教育對象的處境發生了變化,讓我得以深刻思考這個問題。面對我的新同學,我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更難更有挑戰性!但,這才是真正讓我成長的方向!
失望與期待
今年學校延續去年的分學制教學。三年制的班級都是從鄉下通過考試錄取的成績優秀的學生。四年制的班級是市里劃片招生分來的學生,沒有經過考試,成績較差。而我恰恰是四年制的班主任。
接班之初,我就聽上一屆老師給我講四年制學生有多差多差。我也因此很沮喪,以我多年的教學經驗看,但凡成績差的學生,也多半存在品質上的問題,或者會導致品質上出問題。為什么呀?你想啊,人的精力都差不多,學習好的精力都用在學習上了,沒工夫干別的。而學習差或不學習的,他肯定找事啊!他一找事,班主任就不得安寧,就得處理他們戳的簍子啦,處理他們的矛盾啦等等,想想都煩!
跟上一屆的一位四年制班主任聊天,想向她取取經,看咋著對付這些不學習的問題學生。她說:“分組,布置不同的作業任務,只要進步了就大肆表揚。”“這些孩子都可幼稚,很多事得反復強調,什么時間干什么事,都得告訴。”又和一位教四年制的優秀的數學老師聊。她說:“他們就是慢,得一點一點兒的教。現在第五節自習我都利用上,讓他們課堂上做,我課堂上講。”
本來,我覺得她們會有很多抱怨,但是我聽到的都是她們的方法技巧,她們的應對策略,她們根據學生的變化自己做出的改變!她們都是學校數一數二的優秀老師,從和她們的交流中,我透悟到她們優秀的原因。那就是,她們會根據學生的程度和特點,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和方法。她們像是什么病都治得了的良醫,什么學生都教的了!
如果我對還未曾謀面的學生已經失望了,那么我就是對自己的教育能力放棄了,不戰而敗了。也許我的學生沒有想象中那么糟,也許他們小學時基礎沒打牢,但是初中階段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在新的環境,還有我給他們的一臂之力,也許我的學生們會逆襲呢!
只要有期待,就會有奇跡!只要有期待,我們就能為夢想而戰,就能創造奇跡!
矛盾與成長
今年我的班里有一名特殊的學生,她就是我的女兒妮妮。本來我是不想讓她在我的班里的,后來因為諸多原因,還是讓她進了我的班。
關于要不要讓孩子進自己的班這個問題,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贊同的理由一般有:
1.怕孩子搞不清媽媽和老師的角色轉變,在班里,面對已經是老師的媽媽,也會像在家一樣任性和逆反。
2.怕孩子會因為是班主任的孩子,受到同學的排擠。
3.怕孩子會因為自己是班主任的孩子,滋生居高自傲的習氣。
4.怕自己會恨鐵不成鋼,對孩子期望值太高,讓孩子有壓力。
……
贊同的理由有:
1.能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并及時查漏補缺。
2.方便照顧孩子。
3.能給孩子更多的鍛煉機會。
4.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
妮妮進我的班,我不知道我們會面對哪些矛盾,但可以想象在未來朝夕相處的四年里肯定會有矛盾。因為在家里我們家也經常斗嘴,互相嫌棄,有時鬧起矛盾來,連續幾天我都生氣煩悶,心情低落。這也是我之前一直不想讓她進我班的原因。
但是妮妮卻一直很想在我的班里,她在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會對我給學生搞的活動艷羨不已,并一再表示將來要進我的班的意愿,她還向她同學炫耀我的教學活動和班級活動,說她的同學也想進我的班。
我明白她對于我的班級和教學管理也僅僅是霧里看花,不明就里。作為旁觀者的時候覺得好,作為當事人的時候未必覺得好。所以,未來她可能會對我有諸多的失望、不滿,甚至叛逆!這都是我將來要面對的考驗!
但是,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她和我將來的矛盾,是對我們的考驗,但也是我們共同成長的階梯!每解決一個矛盾,我們彼此都會成長一點,我們的親子關系也會增進一點!為了她,我要做最好的媽媽,最好的老師!為了我,我也要鼓勵她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學生!
哈!今天很有成就感呢,想明白了這么多問題!其實,面對一個未知的新初一,或許會千頭萬緒,或許會狀況百出,但班主任最需要的不就是這種思考力嗎?有這樣的思考力,還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呢?此時,我已經有點兒迫不及待地想見到新同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