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濮陽,
有一簇看似渺小實則堅韌的“蒲公英”,
他們緊緊靠攏在一起,
默默生長,深深扎根。
他們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們彼此借力,共同成長,
他們就是——
濮陽市第五中學蒲公英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員們!
“
主持人推薦語:
說工作室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行走,那么,再也沒有比她更跟我志同道合的人了!盡管我們已經不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城市,但是,我們對教育的思考和碰撞,從來沒有因為空間的距離而間斷。很多時候,我對工作室的思考都來自于她的建議,她對工作室的智慧支持遠超過一個普通成員!所以在我心里,她早已和我,和我們的工作室成為精神成長的共同體!她就是我的摯友——張艷芳。
很多人說喜歡讀我的文章是因為,我寫的接地氣,愛說大實話。在這一點上,她跟我觀點和做法一致。寫法即活法,怎么做的,就怎么寫,就是這樣任性!可是,很多時候,能說真話,寫實話,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人格!因為,很多真話,是自己走過彎路之后慘痛的總結,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分享精神的!
我們看過太多這專家那專家的高大上的觀點,在生活中卻無所適從,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教育孩子不能走回頭路,如果我們對某些專家以偏蓋全的觀點盲信盲同的話,留下的只能是遺憾和悔恨!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我對張艷芳的這兩篇文章點一萬個贊!感謝她說實話,真話,給那些看書養孩子,卻把孩子養成了差生的家長一個警示!
”
01
—
有感于權威型父母
近日,經朋友推薦,認真拜讀了劉良華教授的《新父母學校》這本書。讀完,受益良多,復盤自己這半年來的家庭教育,對自己把脈問診,教訓頗多。
劉良華教授把家庭教育分為三個關鍵年齡段。3歲前后的自然階段,9歲前后的規則教育和13歲前后的獨立教育。在規則教育階段,家庭教育風格分為三種,分別是放任性、權威性和民主型。我自認為我是民主型家庭教育風格,凡事尊重孩子,多以講道理來教育孩子,想著應該是三種風格中,最科學最有效的。結果,當看到劉良華教授對三種風格具體闡釋,和對三種家庭風格中的孩子的適應能力追蹤研究結果之后,我驚呆了!
“放任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很難與其他人合作或者相處,
在民主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沒有決斷能力,
在權威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成為適應能力最強的人。”
權威型父母比民主型父母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長?我們的育兒認知好像都是告訴我們要做民主型父母啊!這個研究結果還是如錘子一樣打在我的心上。
對于悠悠的成長,小學一二三年級,我堅持高質量陪伴,對于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我基本上都是親力親為去要求和督促,了解和參與她各方面的成長。到了四年級,我從專家育兒手冊里看到應該慢慢放手了,我如法炮制般開始慢慢放手,并嘗到了放手的甜頭——我輕松自在,悠悠學習也很自覺,我甚至產生了幻覺——自己家孩子還真是乖巧懂事。
一直到五年級上學期末,也就是去年的春節,我都感覺悠悠的成長健康、茁壯,各方面都讓我比較省心,我甚至放手到不知道她布置的作業、不清楚她學校學習的進程,從來沒有檢查過她的作業。終于,再自覺的孩子也懈怠起來,再努力的孩子也開始逃懶了,到了這個學期末,我突然看到一個學習懈怠、玩心大發、精神渙散的孩子。
回想這半年孩子的變化,我深深自責。當我閱讀完劉良華教授的這本書并自查的時候,我明白了我所犯下的錯誤。在孩子沒有成為獨立人格的時候,需要家長權威式的約束,尤其是在當下嚴峻選拔遴選的考試面前。
如今的教育環境,孩子們不僅要完成學校的教育,還要完成社會培訓機構的教育;不僅要卷面上拿到好分數,還要達成核心素養的要求。作為家長,如果還佛系地放任或民主自由,普通孩子很難完成這艱巨的任務。唯有家長高質量陪伴、亦步亦趨地督促才能讓孩子緊跟學習進度的步伐,處于領先或不掉隊的狀態。
劉良華教授的家庭教育觀點,在最恰當的時間出現在我眼前。這本書是我當下家庭教育的參照,讓我對號入座審查以往的教育路徑,總結反思,進而對接下來的家庭教育指明方向。林林總總的家庭教育書籍,大唱民主和自由,大唱尊重孩子,大唱孩子沒有錯誤,都是家長的錯,我感覺對于普通孩子和普通家庭來說都是誤導。
社會上,處于山尖的優越家庭的孩子,是可以用民主和自由一路欣賞優美風景,一路開創燦爛多彩的人生。但是,處于山腰,甚至山底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只有用汗水一步一個臺階,上升過程中,眼前甚至沒有什么風景可言,只有攀登,但是經過孤獨寂寞之旅,終能登上高峰,欣賞來之不易的風景。
一本書,讓我的教育風格由民主型轉向權威型,不知是不是矯枉過正。但是,針對略微渙散的孩子來說,矯枉過正是必經之路。七月份,我給孩子報滿了各學科課程,每天陪伴孩子一起學習,對她的每一項作業認真檢查,查漏補缺;在課前測之前把孩子的知識點提前檢查一遍;把各項任務做成打卡表,嚴格執行。
當家長改變的時候,孩子就改變了。這半月的陪伴,孩子的學習斗志明顯高昂起來,即便有懈怠磨蹭時,我及時點出來,督促其改正,學習效果自然就有了顯著提高。雖然每日“斗爭”也在不停地上演,但是我感覺孩子身上的毛病也在一個一個地減少。
劉教授指出,所謂權威型父母,是指有“威信”的父母,生活中的愛與怕讓孩子既享受父母的愛,又保持對規則的敬畏。好家長就是讓孩子既“敬畏”又“喜歡”的那個人;壞家長就是只讓孩子畏懼而不讓孩子喜歡的人。董卿之所以成為秀外慧中、腹有詩書的大才女,與權威型爸爸的教育離不開。而我觀察身邊朋友同事,大凡孩子出類拔萃者,家長大都是權威型,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及時督促跟進,嚴格管教,磨煉孩子的意志。
我需要謹記:一兩“威信”,勝過一公斤“說教”,在教育孩子方面,少給孩子點講道理,多點執行力。
02
—
《銀河補習班》幫不了我的孩子
七月份,我陪孩子奮戰在各種補習班。但是,還是見縫插針和孩子去看了一場電影——《銀河補習班》。
看電影前,我大概看了一下電影介紹,當看到大概是爸爸陪伴孩子一起補習功課最后守得云開見月明的故事,再看到吸睛題目,深得暑假苦陪怒陪孩子上課的老母親的強大內心,撥冗前往,期待能夠與孩子產生共鳴,還心存私心讓孩子得到在殘酷現實中奮進的動力。
不得不說,電影很好看。小人物、大背景、一波三折、回憶殺歌曲、鄧超的演技……再加上夢想、興趣、不服輸的勵志主題和頻出的金句,這都是電影加分點。
只是,我們讀每一本書和看每一場電影的時刻,很重要。這部電影當下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我只能把這部電影當做一部文藝片來看,很美好,但不具有代表性。
一個學習習慣和學習程度都不好的初中生,被爸爸接管以后,陪著爸爸到處找工作;在考試前和爸爸出去各種嗨,遇到洪水失散差點沒命;爸爸靠賣血和在工地干活給孩子買臺電腦……沒有鏡頭聚焦爸爸對孩子各門功課具體的補習和演練。結果,與所有這類型的電影一樣小主人公略有波折但毫無懸念地最后考取了學校前十名。
這是我們的美好愿景吧!一個各方面都落后的孩子,突然被一個老師或者家人,甚至其他人點燃了夢想,爆發了學習動力,然后變成超人,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最后成就非凡偉業。
這種情況有沒有?歷史上肯定有。但是,絕不是普遍現象,至少,對于我和我的孩子來說,借鑒意義并不大。
作為一個一線老師和一線媽媽,我深知一個孩子落后尤其是墊底之后再絕地反擊太難了。我印象中,17年的教師生涯中,我沒有遇到過一例墊底兒的孩子絕地反擊最后名列前茅!這樣的例子更多的存在于聚焦教育的電影中吧!如《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星星》《死亡詩社》《嗝嗝老師》等。
如果說,老師身份的我還心存教育神話夢想成真的想法,當了普通孩子的普通媽媽之后,我更堅信普通孩子成長沒有什么一把火點燃孩子的動力,一束光照亮孩子的世界,一句話、一封信改變了孩子的命運!
事實上,普通孩子的成長,是父母老師在孩子學習路上不停地煽風點火,她的學習動力還是總是熄滅;為她鋪就霞光萬丈的道路,結果孩子還總想往旁邊撲朔迷離的幽林中鉆;天天苦口婆心,抓住契機就寫信,她也就感動幾分鐘!
不是我不相信教育神話,那畢竟是神話,是被神照顧關愛過的特殊孩子,他們小時候或許落后,或許被嫌棄,但是那是寶石外面丑陋的風化皮,一旦褪掉,稍作打磨,立馬珠光寶氣,價值連城!而普通孩子是一塊成色一般的玉石,不可能靠裸石實現自己的價值,只有下功夫不斷打磨雕琢,甚至再加鑲嵌來為他們加分。
我驚嘆于電影中爸爸的魄力,考前去南海看航展。事實上,我絕對不能把寶壓在帶孩子去一趟清華北大甚至哈佛劍橋,她回來就發憤圖強了;我佩服電影中的爸爸在98年都給孩子買電腦,事實上,我知道孩子抵制電子產品誘惑的能力太弱太弱;我羨慕電影中金句子“只要腦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干這個地球上所有的事情。”“我像你一樣,永遠也不會認輸!”只說一次,都能像有魔法一樣改變孩子一生,事實上,我得經常在孩子耳邊灌輸心靈雞湯!
電影好看,我不對號入座。我知道,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陪孩子學習,認真檢查孩子每一樣作業,落實每一項記憶和默寫的作業,才有可能守到花開月明。我需要讓孩子既仰望星空,更得腳踏實地。
這樣一步一步走下去,孩子可能在艱辛跋涉中慢慢發現了自己的夢想所在;在擦拭汗水時看到了沿途越來越美的風景。這是普通孩子的普通成長之路吧!
作者張艷芳,鄭州龍門實驗學校語文教師。
愛美食愛靚衣愛家庭愛煙火氣十足的世俗生活,愛讀書愛畫畫愛喝茶愛詩情畫意的風雅生活。用文字記錄自己深處的世俗與風雅,真味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