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特點的全身性疾病,定義為: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診室血壓,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在中國,高血壓是非常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7.5%。目前中國成人高血壓患病人數估計為2.45億。此外,高血壓也是導致居民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風險增加的首要危險因素。
不過,高血壓可防可控。研究表明,收縮壓每降低10 mmHg,或舒張壓每降低5 mmHg,死亡風險降低10%~15%,腦卒中風險降低35%,冠心病風險降低20%,心力衰竭風險降低40%。本文我們從高血壓的生活方式干預及藥物治療方面進行介紹。
成人高血壓5條食養建議
高血壓危險因素多與不合理膳食相關,包括高鈉、低鉀膳食、過量飲酒等。《成人高血壓食養指南(2023 年版)》給出了5條關于成人高血壓食養原則和建議:
1. 減鈉增鉀,飲食清淡
鈉鹽攝入過多可增加高血壓風險。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逐步降至5 g以下。
增加膳食中鉀攝入量可降低血壓。指南建議增加富鉀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和豆類等)的攝入量。
清淡飲食,少吃含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包括油炸食品和動物內臟。少吃加工紅肉制品,如培根、香腸、臘腸等。
2. 合理膳食,科學食養
谷類和薯類:增加全谷物和薯類食物攝入,粗細搭配。推薦成人每天攝入谷類食物(大米、小麥、玉米、小米等)200 g~300 g;少食用或不食用加入鈉鹽的谷類制品,如咸味面包、方便面、掛面等。
動物性食物:選擇魚、禽、蛋和瘦肉,平均每天120 g~200 g,少食用或不食用高鹽、高脂肪、高膽固醇的動物性食物。推薦吃各類奶制品,攝入量相當于每天300 mL以上液態奶。
大豆及其制品:每日食用適量的大豆及其制品,如大豆、青豆、豆腐、豆漿、豆腐干等。推薦每日攝入大豆15 g~25 g,相當于豆漿220 g~360 g,其他豆制品按照蛋白質含量折算。少食豆豉、豆瓣醬、腐乳等。
蔬菜和水果:每日新鮮蔬菜攝入不少于300 g,至少3種,最好5種以上,且深色蔬菜要占到總蔬菜量的一半以上;推薦富鉀蔬菜,如菠菜、萵筍葉、空心菜、莧菜等;水果每日攝入200 g~350 g,至少1種,最好2種以上。
堅果:推薦食用原味堅果,每周50 g~70 g。
油脂:優先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菜籽油、亞麻籽油、橄欖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推薦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植物油,每天控制在25 g~30 g。
水、飲料:不宜飲用含糖飲料,推薦白水,保證攝入充足水分。在溫和氣候條件下,輕身體活動水平成人每天喝水1500 mL~1700 mL。
調味品:減少攝入食鹽及含鈉調味品(醬油、蠔油、雞精、味精等),每日鈉攝入量不超過2000 mg(相當于食鹽5 g)。
3.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推薦將體重維持在健康范圍內:體重指數(BMI)在18.5 kg/m2~23.9 kg/m2(65歲以上老年人可適當增加)范圍;男性腰圍<85 cm,女性腰圍<80 cm。
4. 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戒煙,避免被動吸煙。不飲酒或限制飲酒。此外,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5. 監測血壓,自我管理
定期監測血壓,了解血壓數值及達標狀態,遵醫囑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堅持長期治療,自我管理。
運動干預
規律鍛煉或增加身體活動有利于控制血壓,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2021年AHA科學聲明及2020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運動心臟病學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體育鍛煉指南均將體育運動作為高血壓患者一級預防的重要手段,并推薦高血壓人群每周進行5天~7天、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等或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且每周至少進行2次~3次抗阻力量練習。而由于身體原因無法完成上述推薦量的高血壓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盡可能地增加各種力所能及的身體活動。
藥物治療
高血壓治療的根本目標是控制血壓,降低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腦、腎及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和死亡風險。治療三原則為:首先要降壓達標,其次為平穩降壓,最后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干預管理。所有高血壓患者一旦診斷,建議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立即啟動藥物治療。
一、降壓藥物選擇
可應用的降壓藥物主要包括以下6大類:血管緊張素2受體拮抗劑(ARB)、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鈣拮抗劑(CCB)、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
1. ACEI和ARB
這兩類藥物降壓作用明確,尤其適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有充足證據證明可改善預后。用于蛋白尿患者,可降低尿蛋白,具有腎臟保護作用。
2. β受體阻滯劑
這類藥物可降低心率,尤其適用于心率偏快的患者,用于合并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可改善預后;用于冠心病、勞力性心絞痛患者,可減輕心絞痛癥狀。
3. CCB
該類藥物降壓作用強,耐受性好,無絕對禁忌證,適用范圍相對廣,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等更適用。最常用于降壓的是二氫吡啶類CCB,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
4. 利尿劑
這類藥物尤其適用于老年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及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較為常用的是噻嗪類利尿劑。
5. ARNI
ARNI是近年來推出的作用于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的一類新型藥物,可以控制血壓、改善心血管病預后。代表藥物為:沙庫巴曲纈沙坦。
二、藥物治療方案選擇
根據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癥及血壓水平,選擇合適的降壓藥物,優選長效降壓藥物。
1. 無合并癥高血壓藥物治療方案(合并癥:指伴隨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或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病)
對于無臨床合并癥的高血壓患者,多數高血壓指南推薦將利尿劑/ACEI/ARB/CCB作為初始降壓藥物,也有少數指南還推薦將β受體阻滯劑作為初始降壓藥物。總體上,ARB、ACEI、CC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5大類降壓藥物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獲益均超過潛在風險。
首先,收縮壓<160 mmHg且舒張壓<100 mmHg:單藥起始,可選擇CCB、ACEI/ARB、利尿劑或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尤其適用于心率偏快者。收縮壓≥160 mmHg和(或)舒張壓≥100 mmHg:推薦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如CCB+ACEI/ARB、ACEI/ARB+利尿劑、CCB+利尿劑或CCB+β受體阻滯劑。
其次,上述兩藥聯合方案應用后,血壓仍未達標,加用第3種藥物, 可選CCB+ACEI/ARB+利尿劑或CCB+ACEI/ARB+β受體阻滯劑。
然后,3種藥物足量(即指南推薦的最大劑量),且至少包含1種利尿劑,觀察2~4周仍未達標,建議轉診;或ACEI/ARB、β受體阻滯劑、CCB、利尿劑四類藥物合用,2~4周仍未達標,建議轉診。
2. 有合并癥高血壓藥物治療方案
1) 合并心肌梗死:
首選ACEI/ARB+β受體阻滯劑,小劑量聯用,避免出現低血壓。若未達標可加量,仍未達標加用長效CCB或利尿劑。
2) 合并心絞痛:
可選擇β受體阻滯劑、ACEI/ARB或CCB,可聯用,仍未達標加用利尿劑。
3) 合并心力衰竭:
高血壓合并HFrEF患者,可選用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替代ACEI/ARB作為首選用藥;
高血壓合并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ARNI/ARB/ACEI均可作為首選用藥。
4) 合并腦卒中:
對于既往有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病史的高血壓患者,可選用ACEI、利尿劑或ACEI+利尿劑進行降壓治療。若以上藥物不適用或效果不佳,可選用CCB或ARB。
對于既往有卒中或TIA病史的高血壓患者,不推薦β受體阻滯劑作為一線降壓藥物。
5) 高血壓合并糖尿病:
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可首選ACEI/ARB控制血壓,未達標者加用CCB或利尿劑。
6) 高血壓合并慢性腎臟疾病:
這類患者可首選ACEI/ARB,未達標者加用CCB或利尿劑。
7) 高血壓合并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病:
參考資料(可上下滑動查看)
[1]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成人高血壓食養指南(2023 年版).from http://www.nhc.gov.cn/sps/s7887k/202301/0e55a01df50c47d9a4a43db026e3afc3/files/63f752a17cfd4b4781f744477561866f.pdf
[2]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國醫師協會, 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 等. 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22, 50(11): 1050-1095.
[3] 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 等. 高血壓基層合理用藥指南[J].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21, 20(1): 21-28.
[4]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層高血壓管理辦公室, 國家基層高血壓管理專家委員會. 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 中國循環雜志, 2021, 36(3): 209-220.
編輯 | suc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