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孩子問題,家長內心很容易焦慮,擔憂,這是人之常情。但孩子的生命是動態發展的,我們不能停留在問題這里反復問:該怎么辦?該怎么辦?或者把問題歸結到自己這里內疚,不安。
在我咨詢工作當中,我會發現很多家長每天都陷入情緒當中,反反復復地重復孩子問題,而不愿意真正的接納孩子的問題,看到家庭系統給孩子可以提供哪些有用的養分或者幫助。
我們要清楚一點:孩子的心理問題是受到學校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外在的環境很難改變。所以我們能改變的也是唯一可以改變的是家庭系統帶給孩子的影響。
例如班上其他孩子們都玩手機,自己的孩子不玩,孩子可能就會遇到同學被排斥,從而帶來人際關系困擾。孩子不喜歡老師,可能是討厭老師的溝通風格,或者處理事情的方式。但有可能因此而帶來孩子不喜歡某個科目,甚至漸漸地不喜歡學習,再慢慢發展為不愿意回到令自己不舒服的學校去。
再比如孩子從小就膽小,自卑,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年紀小看不出來有任何不妥,上初中高中了,獨立意識增強了,自我意識也發展了,忽然發現自己很容易心理不平衡,成績,容貌,言談舉止好像都受到了沖擊。
我在咨詢中發現很多孩子自我價值感很弱,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感,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和想法,看到身邊的人都有自在,敢說敢笑,敢維護自己,而自己不能保護自己。
情緒也不能及時宣泄出來,加上學習成績一般或者其他方面也不出眾的話,內在的自卑感會進一步加強。孩子活在集體中是很壓抑的。那么孩子自然就想逃離,這是孩子保護自己的一種天然的不能。
有的孩子會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有的孩子不會,直接爆發出來。所以壓抑自己情緒的一部分孩子抑郁了,宣泄情緒的孩子一部分孩子表現的很叛逆。
所以家長們要意識到一個問題:孩子情緒行為異常的背后一定是需要我們家庭系統做一些微調的。不要單純把孩子的問題看做厭學的問題,看做是孩子不拿手機,一切就ok的問題,看做是孩子回學校了,就萬事大吉的問題。
我們需要看到家庭系統可以幫助孩子做一些什么,對于很多父母來講,如果可以真誠的、耐心的陪伴孩子,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已經很奢侈了。
我把以往我寫的原創文章整理在一起,愿我們做爸爸媽媽的都學會智慧的愛孩子。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問題,再去幫助孩子,這才是幫助孩子的根本。
點擊預約哈雷的心理咨詢
1.當孩子有了心理問題,不要迷信某一種心理療法,更要明白什么情況下去看精神科醫生,什么情況下去找心理咨詢。適合孩子才是最重要的。相信科學,但也要理解人性。
點擊下面文字,查看內容
2.關于孩子厭學,你可能需要了解這些,打開這幾篇文章看看
3.父母的狀態對孩子影響很大,點擊下面文字
4.孩子玩手機行為,家長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