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消除污名,從看見自我污名開始
userphoto

2023.10.19 湖南

關注

小王是一名17歲的高中生,有一天出門被小區的狗追趕,此后逐漸不敢出門,總擔心會不會被狗咬,會不會得狂犬病,不能去上學,但即便在家也無法安心,總是擔心、害怕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帶小王到醫院就診,經過1個多月的藥物治療后小王的擔心和不安逐漸消失了,繼續回到了學校上學。

這本是精神科日常門診中眾多案例之一。但3個月后,小王的媽媽再次來就診,說孩子逐漸停了藥,現在復發了。但我們之前明明和家長說好小王這種情況需要連續服藥一段時間,不能自行停藥。小王的媽媽似乎也有點愧疚,難為情地說道:“唉,大夫,實話跟你講,我們心里壓力是很大的,孩子還這么小,怎么能長期吃藥呢?”“而且他也沒有那么嚴重呀,我覺得他不是精神病吧”……

我們對小王停藥復發感到著急的同時也對家長的這些話表示理解,因為我們知道這些顧慮和擔心不只小王媽媽有,這些誤解觀念的背后其實是精神障礙的污名/病恥感。

XX病被理解成一種偏執:是意志的失敗,或是情感過于強烈。不過,不管它如何令人望而生畏, 它總能喚起同情。患者被認為是十分脆弱、充滿自暴自棄的沖動的人。醫生們開出的處方:宜人的環境、遠離壓力和家人、健康的飲食、鍛煉以及休息。

猜猜這是對什么病的描述?

抑郁癥?心理疾病?

答案是肺結核!

這段話來自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78年發表的《作為隱喻的疾病》。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結核病、艾滋病、癌癥等如何在社會的演繹中一步步隱喻化,從“僅僅是身體的一種病”轉換成了一種道德批判,并進而轉換成一種政治壓迫的過程。

隨著醫學的進展,類似肺結核這樣被污名化的疾病仍然有很多,比如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焦慮癥等精神障礙。人們通常更能“接受”自己生理上生病,因為身體并不完全受自己控制的;而心理上的“疾病”則不然,人們常認為我應該能掌控自己的心理、情緒、想法等,所以,精神疾病相關的污名愈加嚴重。

什么是污名?

污名是對某一群體的消極想法或態度、偏見,可能導致歧視,所以我們通常認為污名是來自他人的評判。

患有精神障礙的人經常經歷污名,比如,會有觀念認為患者應該對他們自己的患病負責;認為有精神障礙的人有暴力傾向;認為抑郁癥的人意志軟弱、逃避現實……

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什么是自我污名?

但有時我們會將他人或整個社會的負面感受內化,這就是自我污名。

自我污名是患者對自己持有的消極信念或態度,讓自己感到羞愧或尷尬。它會導致低自我價值,低自尊,降低自我效能感,影響患者尋求治療或照顧好自己的能力。

自我污名的類型

研究人員將自我污名分為四種類型。

1.異化

自我污名會讓患者感到與周圍的人脫節或疏遠。這會使患者尋求幫助或接受支持變得困難。

例如:因生病感到自卑;因生病感到羞恥、失望或尷尬;把病全部歸咎于自己;感覺疾病毀了自己的生活;感覺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所經歷的一切。

2.刻板印象

有自我污名的人會開始認同他人關于精神疾病患者的負面說法,這就是所謂的刻板印象。這可能會讓患者對工作或人際交往等事情抱有“何必呢”的態度,因為會覺得這些目標是無法實現的。

例如:認為自己因為生病而不能結婚或生孩子;感覺自己因為疾病而無法過上充實的生活;擔心疾病會妨礙事業等。 

3.歧視

有自我污名的人往往經歷過來自他人的歧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讓患者覺得人們總是在歧視自己,即使他們并沒有這樣的意思;患者可能會覺得人們不把自己當回事;自己不可愛,人們不會想和自己交往等。

4.社交退縮

污名和自我污名會讓患者逐漸遠離他人,不與人親近,尤其是不與沒有精神疾病的人親近;盡量減少社會關系,因為可能會認為自己是一個負擔,導致社交退縮。

如何克服自我污名

1.尋找事實

看看那些證明消極信念是錯誤的事實。這些事實可以來自其他精神障礙患者,也可以來自我們自己的個人經歷。

例如,如果覺得自己不受別人喜歡,自己性格不好,聽一聽家人和朋友對自己的看法,看看自己生活中家人對自己的愛、朋友對自己的愛。

2.尋求幫助

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咨詢師在幫助我們處理自我污名方面具有獨特的專業視角,他們可以運用一些專業的干預措施,例如認知行為療法等幫助我們應對自我污名。所以需要時,可以及時向他們尋求幫助。

3.考慮告知他人自己的疾病診斷

有些病友發現告知周圍的人自己的疾病診斷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事情。我們可以從有選擇性地嘗試告知開始,比如告訴ta自己心里曾經有過一段很困難的時期。當然,這一步很難,只有自己才能確定告知別人自己的疾病診斷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4.找到同伴

與其他精神障礙患者聯系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孤獨感,減少恥感,同樣的患病和康復經歷讓大家更有共同語言,能夠相互支持。

可以在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精神康復機構以及社區中尋找同伴,甚至我們可以發起這樣的團體和組織。

自我污名在精神障礙患者中非常常見,而這源于公眾對精神障礙的污名和歧視。消除公共污名仍然任重道遠,努力面對自我污名就是重要的開始。

參考文獻

1.Susan Sontag (1978)Illness as Metaphor.

2.The 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 The many effects of self-stigma.

3.Corrigan PW, Rao D. On the self-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stages, disclosure, and strategies for change. Can J Psychiatry. 2012;57(8):464-469. doi:10.1177/070674371205700804

4.Iowa State University. Self-stigma information.

5.Mittal D, Sullivan G, Chekuri L, Allee E, Corrigan PW. Empirical studies of self-stigma reduction strategie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S. 2012;63(10):974-981. doi:10.1176/appi.ps.20110045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去做心理治療,說明你很懦弱”| 究竟是什么在阻止你看心理醫生?
得了抑郁癥,該向別人說出來嗎? ——淺談抑郁癥的病恥感
幻聽、缺乏安全感、丟三落四、喜怒無常……當心是患上了這種病!
雙相情感障礙
全球13至19歲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
什么是“心理疾病污名化”?該怎樣解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霞浦县| 台北市| 阿图什市| 湟中县| 射阳县| 海门市| 梨树县| 桐乡市| 临城县| 宁晋县| 三原县| 聂荣县| 岗巴县| 米林县| 南平市| 隆林| 黄山市| 读书| 兴隆县| 嵊州市| 潮安县| 行唐县| 临邑县| 纳雍县| 安泽县| 抚顺县| 元阳县| 双江| 安顺市| 手游| 福鼎市| 乌海市| 日土县| 长兴县| 乌拉特前旗| 彰化县| 英德市| 钟祥市| 海晏县| 会昌县|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