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溝通
才能走進孩子心里
“很多父母終其一生都在孩子的心門外徘徊,他們沒有找到鑰匙,卻怪孩子難以溝通。”
也許父母在生活中有許多的焦慮,對孩子也有著各種期待,有時,不免會著急了些。但我們需要記住的是我們對孩子的愛,有很大一部分需要用話語表達出來。好好說話,有溫度地溝通,才能找到彼此交集的地方。
那么什么才是“有溫度的溝通”呢?
觀 察
與孩子溝通時,用心觀察,描述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身體觸碰到的事實。將事情具體化,不要帶任何評判和推測。用觀察式的語言向孩子描述自己看到的真實狀況,才會最大程度地避免孩子產生負面情緒,而引發沖突,讓溝通順利進行。
感 受
允許自己和孩子表達感受。在溝通中,練習表達出感受,當我們表達對自己以及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也能讓孩子學會了解自己的情緒,從而形成自己處理情緒的積極、正向的系統,讓他們受益一生。
需 求
阿德勒的行為目的論認為,行為的背后都有著一定的目的和需求,面對孩子不良的行為也是一樣,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才能找到有效引導孩子就解決問題的路徑。所以,了解自己和孩子的需求,清楚地表達彼此:想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
請 求
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最后說出自己的請求,你希望孩子怎么做?不要只告訴孩子不做什么,而是清楚地告訴他做什么。最好是具體、可操作性的請求,將想要的回應講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孩子較為理想的回應。
父母和孩子原本就是世界上最親密的兩個人,別讓錯誤的親子溝通方式,毀了孩子對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