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感情自然流動,給感情以歲月,給感情自由。
感情方面,沒有人欠你的債,或許因果之中有,但若是追溯到因果,也只是因為人的執著。假如沒有執著,也追溯不到因果。
原生家庭家庭的關系牽動著很多人的神經,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有很多人在以血緣或者家庭關系為由索取感情、金錢、權利以及很多很多東西。
這是后天的教化或者馴化導致的。
即使是親生父母和子女,感情是否深厚也控制不了。有則有,無則無,強求不來。譬如子女吧,有來報恩的,有來討債的。
父母對子女,有的是隨波逐流,別人結婚我結婚,別人生娃我生娃,沒有個人想法,不是為了愛孩子所以生孩子,只是不希望“與眾不同”。
靈性成長方面,一個人四五十歲也屬于童年時光,沒有充足的智慧和耐心,年輕人忽然面臨生娃、工作和養娃的多重壓力,以及復雜的家庭關系,根本無力應對。心力交瘁,感情崩潰,能理解。
強求父母對孩子有無私的滿滿的愛或者強求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愛到不可自拔都是不現實的。
只看這一世,是看不透的,追溯因果,不是有恩就是有仇,關系如何不由自己,想要打破宇宙規律,幾乎沒有可能。
有的人深陷于先天和后天兩個家庭的糾葛,浪費自身生命去“報復”,沒錯,就是報復。
求而不得,因愛生恨,虛度年華,一點也不值得。
不論是親生父母還是法律上的父母,都不能強求他們愛我們、為我們無條件付出。那么多人蹉跎歲月與無關緊要的人“斗爭”是受到了錯誤的引導。
有一部電視劇當年非常火爆,女主角向父親最小的姨太太及其子女復仇。
這個作家很有意思。
第一版是女主復仇成功,但失去了所有。
第二版是女主放棄了復仇,她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她有自己的美好生活,懷揣仇恨只能使她痛苦。
如同在陰溝里和一堆老鼠為伍,也變成了老鼠。
她在規劃自己的人生之時,只要不摻雜原生家庭,就很幸福和美好。所謂的仇人倒霉之時,她沒有絲毫的快樂。
為什么有的人會受傷,因為本性善良。本性善良的人看到別人受苦也不會感覺快樂,只是不甘心罷了。
她放棄復仇是為了自己。她活出了自己,擺脫了世俗強加的情執。
那位作家閱盡千帆之后,思想轉變巨大。給了女主角不同的選擇和結局。
感情不是生存的必需品,直白一點,別人的愛不是我們生存的必需品。
別人對你的愛與憎,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各有造化和因果,無法強求。
愛,順其自然,不能強求,不必執著。
愛就愛,不愛隨意。愛就是愛,愛多愛少也隨意。
有情執的人,可能要接連好幾世都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何時想通,何時自由,何時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