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小編語:很多父母都意識到對孩子不應該發脾氣,很多時候發脾氣的父母并不是因為孩子做了多大的錯事,事后想想是不是也有受自己負面情緒的影響?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小編跟大家分享這篇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或許能有所借鑒。
(圖文來自網絡)
許多父母都說: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太難了,尤其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而且,自己忙得團團轉,哪里有心情與孩子溫和互動?我也曾經是脾氣急躁的人,非常理解家長們的這種心情。在此,我結合咨詢經驗和自己的體驗,來談談情緒管理。
遇到父母控制不住情緒的情況,我通常會建議他們主動將自己隔離幾分鐘。這一小段時間是情緒爆發的危險期,如果選擇讓自己安靜地待一會兒,發脾氣的概率會大大降低。同時在這段安靜的時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理清思路!不管我們怎樣生氣,事已至此,我們必須想出對策,想好接下來怎么辦。比如,有幾個處理方法?各有什么利弊?孩子接下來可能會有怎樣的回應?我們該怎樣對待?之所以對孩子發脾氣,往往是因為我們無力處理當下的局面。如果我們能找到很好的策略,誰愿意發脾氣呢?因此,我們的任務不是單純壓抑情緒,而是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法來。
這個思考的過程不妨用書寫的方式記錄下來。
最近幾年我一直在用這個方法。我發現一個人思考時心里會千頭萬緒,寫下來則會變得很清晰,更容易取舍。后來,在一個訪談節目中,看到一個企業家也用這個辦法。他說遇到讓人火冒三丈的事情時他會坐在辦公室里,把自己對這件事情的念頭一股腦地寫下來,寫完了就發現情緒平靜了,辦法也出來了。
就算沒有突發事件,我們每天也會不經意地積累很多負面情緒,因此處理情緒的工作需要天天進行。這并不是勉為其難的“作業”,而是疼惜自己的最佳方式。
幾年前,我在一本心理學書籍上看到這樣的話:人的信念非常重要,有的時候,一個非常細小的念頭,都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我就琢磨,怎樣避免小念頭制造大麻煩的這種情況發生呢?于是我開始每天晚上回頭梳理一天的感受,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覺,馬上去尋找源頭,因為是當天發生的事情,一般都能找到根源。這是一個很好玩的過程。梳理之后發現,許多時候,心里不痛快的感覺,往往就是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或自己一個很瑣碎的甚至是“沒經過大腦的”念頭引起的。在咨詢過程中也常常有類似的情況,比如有的家長在閑聊中,聽說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優秀,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就有點失落?;丶铱吹胶⒆涌傆X得心里不順暢,如果恰好有個導火索,負面情緒就會爆發出來。其實事情本身未必那么可氣,是之前的負面認知搭了便車。這許許多多的瑣碎想法給我們帶來層層疊疊的煩惱,如果不及時追蹤,父母們只能被痛苦所困擾,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因為什么而痛苦。
漸漸地,我把每晚的梳理工作變為隨時的追蹤和記錄。我的書桌上總有一個小本子用來記錄自己的負面念頭,隨時思考并把感悟記錄下來。這是一個高效處理情緒的方法,而且大大減輕了大腦的負擔,可以讓我空出更多的“內存”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F在,我非常喜歡我的狀態。
這種處理情緒的方法最開始實施起來比較慢,而且因為要重新去面對不愉快的事情,難免會有情緒反應。但漸漸地,我處理情緒的速度在不斷加快,有時候處理一個念頭只需要半分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