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為模教授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教授1990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獲人體運動學博士學位。朱教授是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的國際知名學者,在SCI和SSCI雜志上發表科研論文80多篇并曾擔任過美國體育測量與評價協會主席(1997-1999年),美國總統體質與競技體育委員會(Scientific Board of the President’s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andSports)科學顧問(2003—2006年)。現任美國著名《鍛煉與運動研究季刊》(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and Sports)主編。朱教授還擔任過美國《體力活動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Health)副主編,并現任Frontiers in Physiology雜志副主編以及10多本英文體育和健康雜志的編委。
朱教授的研究得到許多基金會的資助,包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和約翰遜基金會。朱教授2003年當選為美國人體運動學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Kinesiology, 僅限150人)院士。他也是美國運動醫學協會和美國健康教育體育休閑舞蹈學會研究院的研究員。最近又被任命為美國科學院國家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青少年健康測評”專家組成員。
朱為模教授在2014中國早教論壇
朱教授作為金寶貝專家團重要成員之一,在2014年10月,曾出席由金寶貝主辦的2014中國早教論壇。“人之初性本動。”這是朱教授分享的早教觀點,并且在《2014中國早教研究報告》中也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他在對金寶貝上課的孩子進行研究發現,在金寶貝上課的時間越長,孩子的運動智能就發展的越好,而且與美國的同齡孩子相比,都處于同一水平線上。眾所周知,中國的大環境是以注重應試教育為主,體育鍛煉偏少,而在金寶貝的孩子通過參與課程中設置的各種運動智能游戲,以及運動設備的充分運用,幸運地在“動起來”。
背景資料:
《2014中國早教研究報告》:該調研歷時三個月,跨越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五大城市,覆蓋超過3000個家庭,對中國家庭,尤其針對越來越多由80后獨一代父母組成的年輕家庭的育兒現狀以及整個中國早教市場的發展現狀做出客觀透徹的分析與總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謂是人的本能和期盼自己后代出類拔萃的共同心愿。為了孩子未來能夠成才,不至于在起跑線上就被遠遠甩在后面,“中國式”家長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惜時間,不惜金錢,不惜人力,從胎兒尚處于胚芽期就開始投資,總之,各有各的絕門高招,但殊途同歸,大家都想培養出絕頂聰明的孩子和天才兒童。
根據我的觀察,中國的家長們熱情雖高,但大家往往容易陷入盲目跟風或是一知半解的誤區,因對腦科學的未知,陌生,不懂,而忽略或錯過了孩子大腦的“黃金發展期”,這是特別遺憾和令人終生追悔莫及的事情。
古今中外,不管時代如何更迭、變遷,成功者,總是那些最聰明最善于動腦和用腦的人,相信這一點大家都能夠認同。如果您是一位少兒家長,請認真閱讀此文,我們從現在開始用來自美國的尖端科學研究與大腦開發知識,學習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變聰明,并真正奠定未來成功的前提條件和種種可能性。
什么是大腦“黃金發展期”?
聰明的大腦使人類在不到1000萬年的“很短” 的時間內便主宰了地球,因此大腦可謂是人類的“生存器官”。大腦也因此成為人能量消耗的大戶 (雖然人腦的重量約為1.5公斤,只占人體比重的2-5%,但卻消耗人體20%的能量;相比之下腎臟只需要12%,心臟只需要消耗人體7%的能量)。
雖然大腦越大越好,但因為母親的產道和盆腔大小有限,在過去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又沒有今天的剖腹產,以前的解決之道是在趁胎兒頭顱沒有長太大(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前)之前就把孩子生下來,以避免導致母親難產。
出生以后,嬰兒會馬上加班加點地完成人體最重要器官的發育,這是生命賦予人體的神奇功能。因此科學界一致認為,孩子從出生到5歲之間是大腦的“黃金發展期(Window Opportunity)”。剛出生時,嬰兒的大腦只有成人的25%;到了3歲,已經達到成年人的80%;到了5歲時,兒童的大腦已經達到了成年人的90%!
大腦的發育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從簡單到復雜。研究發現,人的大腦的基本結構是通過一個持續的過程,開始于出生前和持續到成年后構成。簡單的神經連接和技能先開始形成,其次是更復雜的電路和技能。在孩子出生以后的幾歲以內,每一秒鐘都有700至1000個新的神經連接與形成,在此期間快速遞增,連接是通過一個稱為“修剪(Pruning)”的過程,它允許大腦回路變得更有效率。腦結構是由數10億跨越大腦的不同區域的單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這些連接使專門從事各種不同的大腦功能神經元之間閃電般地快速通信。
嬰兒出生時的神經連接 到了2歲時的神經連接
雖然神經連接過程貫穿人的整個生命,但“黃金發展期”卻是建立神經連接最活躍的時期,更重要的是“黃金發展期”形成的連接是未來大腦發育和發展的基礎。所以當今科學界對人類大腦發育最新的科學研究結論是:人類雖然可以,而且應該活到老學到老,但早期(尤其是“黃金發展期”)對大腦的開發,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Never Too Late, But Earlier Is Better; Pat Levitt , 2009;見下圖)
圖示:左邊一條曲線表述孩子大腦的學習敏感性與年齡的關系(即:年齡越小越敏感);右邊的曲線表述改變大腦需要的努力和投入與年齡之間的關系(即:年齡越大,努力和投入的需要越大)
由此可見,開發孩子的大腦“黃金發展期”是多么重要!一旦錯過,年紀越大難度越大!
先天和后天的互動關系
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經歷的相互作用塑造了發育中的大腦,而先天的基因必須通過后天的重復使用形成和加強,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幼兒的大腦如果沒有“發球”和“接發球”的重復,即父母、家庭、其他親密的照顧者,以及社區和玩伴們之間的互動,孩子的大腦發育將不能很好地完成,這會給他(她)未來的成長帶來許多問題。
比如當前中國農村及邊遠地區存在大量的留守兒童,父母為了外出打工,將幼兒甚至是嬰兒留給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許多孩子一年才能見到父母一到兩面,其潛在的問題與后果,將會在未來的數年間或十數年間集中爆發。
研究也表明,認知、情感和社交能力交織在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中。大腦是一個高度集成的器官,它的多種功能彼此協調,良好的情感和社會能力為認知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綜合在一起,它們就是大腦結構的“鋼架混凝土”。
兒童學齡前階段所形成的身心健康和社交技巧會令他(她)終身受益。相反,惡劣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會影響孩子大腦的正常發育,導致孩子們在學習,行為,生理和心理健康上都可能產生問題,終生受到影響。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當遇到不良的環境,人體會產生應激反應并激活廣泛的生理反應,以準備應對威脅。短期反應屬于正常,但如果長期處于應激狀態,就會損害大腦神經連接的發展,特別是大腦的認知區域。羅馬尼亞大批被遺棄的孤兒院里的孩子們,大腦明顯發育滯后就是個鮮活而悲慘的例子。
羅馬尼亞前領導人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為了提高本國的人口數量,增強國力,于1966年廢除了關于個人可以自由流產的法律,實施了禁止墮胎的新政,并規定完全禁止離婚,每對羅馬尼亞夫妻至少要生4個孩子。當這項新政策實施一年以后,羅馬尼亞的嬰兒出生率翻了一番,伴隨著新生兒的大量出生,設備,婦產專家,產科醫生,兒科醫師以及婦幼保健工作人員嚴重短缺,羅馬尼亞的嬰兒死亡率在一年中增長了145.6%,并導致大量嬰兒被遺棄,孤兒院人滿為患,可憐的孤兒們存在著嚴重的發育障礙。
羅馬尼亞孤兒院中的孩子
下列照片中,左邊是正常的5歲兒童大腦發育的情況,右邊是羅馬尼亞孤兒院5歲兒童大腦發育的情況,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孤兒院孩子的大腦中間“電路”中斷,出現一片空白!
(左)正常5歲兒童大腦發育圖;羅馬尼亞孤兒院5歲兒童大腦發育圖(右)
我們為什么要關注幼兒大腦的早期干預?
生命早期的不良刺激,會損害大腦的結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會一直持續到成年。在這一點上,我可以舉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說明,我們知道造房子都是先從地基開始,如果地基薄弱出了問題,那么房子的質量和承力強度將來肯定會發生問題,而且難以彌補。如果我們能抓住幼兒大腦的“黃金發展期”,對孩子的大腦施以正確的刺激與練習,那么您的孩子在學習、行為和健康發展方面將擁有一個良好的基礎,且畢生受益無窮。
推薦一個“手巧心靈”小練習:和媽媽一起做饅頭
1. 讓孩子一起參加和面,用小手體會面粉、水和搟面杖不同的質感和重量;
2. 和好面后,用面團做成不同“幾何”形狀的饅頭(如圓,方,三角等);
3. 用葡萄干和紅棗在饅頭上作畫(笑臉或小動物),或寫上數字;
4. 饅頭蒸好以后,與孩子分享作品并加以表揚,同時總結烹飪的過程(要做好準備寶寶可能不肯讓你吃掉他(她)的作品哦!)。
以上文字來源:《朱為眾縱橫中美》訂閱號推出的【美國總統科學顧問朱為模博士手巧心靈放飛少兒潛能】新專欄,將根據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先進的大腦開發科研成果,手把手地教會中國父母放飛孩子潛能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