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羨慕著別人家的孩子聽話、懂事、乖巧。一個聽話的孩子讓父母省心,讓父母有面子。
周末的時候一個好姐妹到我家來玩。她和我聊及她的現狀,說現在人生當中有經常出現一種模式,在工作中習慣去討好別人,害怕表達出自己的真實聲音,同時遇到抉擇的時候不敢做決定,猶豫不決,搖擺不定。而自己把婚姻當成一根救命稻草,覺得愛人應該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情,卻發現屢屢受傷。而她的弟弟20剛出頭就在深圳一個民辦學校當體育老師,已經呆了好幾年,拿著固定的3000左右的薪水,當她鼓動她弟弟出來闖一闖的時候,弟弟不是沉默就是回避,甚至有好的一些機會,也始終不敢跳出來。我問她,小時候父母是不是很嚴厲,她說小時候她們兄妹特別怕爸爸,只要看到爸爸臉色不對,就會嚇的不敢說話了。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乖”孩子,成年后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了很多難以跨越的挑戰,除非自己通過多種途徑成長自己。
吃完晚飯,我們一起出去散步,本來我想去公園走走,沒想到瓜瓜執意要去喜薈城,瓜瓜爸爸有些生氣,自己回家了。
于是我和朋友帶瓜瓜去喜薈城。“你這樣什么都依著他,他不會以后很自私嗎?”朋友問的很直接。“他只是想著去滿足自己的需求,對他來說那里比公園散步更好玩啊。他并沒有錯。”我回答到?!八M力去爭取他想要的,這是一種力量的表現,對于我們來說,只是想走走,去哪里也并不是特別重要。相反,如果孩子只是為了滿足父母,在父母批評之下放棄了自己的想法,一天這樣兩天這樣,孩子就慢慢不敢表達自己的聲音了。”而當我真正滿足到他,我發現瓜瓜很多時候其實是很配合媽媽的。瓜瓜和我去超市時,有時候看到一些“垃圾食品”想要,“這個是大人吃的,我們換別的好嗎?”瓜瓜就會說:這個是大人吃的。昨天晚上睡覺前他突然記得有買了巧克力,要我去拿給他。我說:巧克力是白天吃的,晚上牙齒要休息了。瓜瓜就沒有堅持要了。在兩歲多的時候瓜瓜一直拒絕其他小朋友碰他的玩具,只要一拿,他就會哇哇大哭起來,我都會很接納他的哭鬧,同時也沒有給他講任何道理?,F在3歲了就有了很大的轉變,開始邀請小朋友一起到家里玩,而且把自己的玩具都貢獻出來?!敖憬?,你也吃一個雞蛋嘛?”昨天早上吃早餐的時候,把自己的雞蛋要拿給隔壁家的姐姐吃。孩子只是在自然成長著。
周五晚瓜瓜晚七點睡覺了,沒吃晚飯。醒來的時候快九點,被電視吵醒。躺在地板上拳打腳踢哭鬧了二十多分鐘,然后爬起來:媽媽泡奶給我喝吧。奶奶問:哭夠了嗎?“哭夠了!”“哭得舒服嗎?”“好舒服!”然后就蹦蹦跳跳玩起來!瓜瓜有時候也有莫名的哭鬧,我都會心平氣和,讓他盡力釋放。讓他感受到不管什么時候媽媽都是接納和愛他的。孩子的情緒是自然流動著,他是真實的。我朋友分享看到她妹妹的孩子哭鬧,她妹夫吼一句:不要哭了!孩子立馬就不哭了。當時還說還是嚇嚇孩子比較奏效,聽我這么一講,感覺方法不對啊。是的,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大人一般都很難接受,想盡辦法去阻止,卻不知道這是孩子和自己連接的時候,通過哭鬧來表達出他自己此時的心聲,父母越能接納的時候,孩子自我調整的能力越快。如果我們只想培養一個乖孩子,聽話的安靜的孩子的時候,孩子一定有著很多委屈,長期下去,內心就會失去屬于自己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是他以后闖世界的能力。
親愛的家長,給予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很重要,就像一本書,必有留白。當孩子跟你頂嘴時、對抗時,他不是不乖,他只不過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那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自我,而不是那個父母刻好的“完美小孩”。我們的允許和接納及自我成長才不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