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俊興、袁穎嘉
來源:運動損傷專科,已獲授權
“醫生,為什么我的膝關節做完理療就不痛,過幾天又疼了?”
“醫生,為什么打球不能鍛煉我的肌肉啊?”
“醫生,我的膝關節有時痛有時不痛,是好了還是加重了?”
“醫生,為什么我停藥了膝關節又開始痛了?”
“醫生,為什么老讓我枯燥無味地鍛煉肌肉啊?有沒有用的?”
。。。。。。
【前言】
上述問題,都是很多患者的疑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為大家解答這些問題。
在日常的膝骨性關節炎保守治療過程中,除了藥物、物理治療之外,四骨科的醫生和治療師總讓患者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的鍛煉,尤其是股四頭肌和腘繩肌。許多患者沒有鍛煉的習慣,總希望用最舒服的方式(藥物、物理治療)來緩解膝骨性關節炎的癥狀,確實藥物和物理治療是能緩解膝骨性關節炎的癥狀,但如果沒有配合肌肉鍛煉,癥狀很快回來找你了,為什么?因為你的髕股關節不穩定,膝關節的運動軌跡發生改變,引起軟骨損傷。下面詳細為你說說髕股關節的穩定機制。
正常的膝關節活動,要求髕骨在屈伸膝關節中有一定的運動軌跡,并保持髕股關節間良好的匹配。如果髕骨活動軌跡改變,將導致髕骨不穩,髕股關節面應力異常增高,引起軟骨損傷。髕股關節的穩定性由肌肉提供的動力性穩定和周圍韌帶提供的靜力性穩定共同維持。例如:當膝關節從完全伸直位至屈曲約20°時,髕骨穩定性由股四頭肌的收縮所決定,尤其是股內側肌(VMO)可以對抗髕骨外移。
下肢的骨性解剖結構異常、股四頭肌力量不平衡、髕骨支持帶和關節囊的張力失衡是引起髕股關節不穩的常見因素。任何使Q角增加的因素如膝外翻畸形、脛骨結節外移、脛骨外旋、股骨前傾角增大、髕骨發育不良及高位髕骨都可導致下肢力線異常和髕骨運動軌跡改變。
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結構(特別是肌肉)是維持髕股關節動力性和靜態性穩定的重要因素。股外側肌在伸膝時膝關節外翻角使髕骨受到向外牽拉的力量。股內側肌向內牽拉髕股關節。股內側肌(VMO)的主要功能是對抗股外側肌的牽拉以穩定髕骨,是髕骨的動力性穩定因素。股四頭肌肌力和髕骨支持帶的力量不平衡,可以造成髕骨的運動軌跡改變,髕骨長期處于向外脫位的傾向,增加髕股關節軟骨面的壓應力,股骨髁和髕骨長期處于應力摩擦條件下,容易導致關節軟骨退變,是骨性關節炎的常見誘因。
如果您有以下癥狀:上下樓梯、行走或跑步時膝關節突然打軟腿和無力,或者在旋轉運動中膝關節不穩或錯位感、膝關節疼痛、發生絞鎖,壓痛出現在股骨內髁至髕骨內緣的連線上。就應該予以重視,盡快到四骨科來進行等速肌力測試和平衡能力測試,看看是否因為肌肉的問題引起以上的癥狀。
所以膝骨性關節炎的患者,無論您是屬于階梯療法中的第幾階段,肌肉力量的鍛煉始終不可缺少,因為任何一種治療方法都是重建膝關節的穩定性,使膝關節更耐用。
加油吧!還在康復道路上的患者,康復的道路沒有捷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硬道理,汗水不會白流,為重享行走的快樂努力!
合作投稿QQ/微信號:721786001 (←長按復制)
盡管我們采取了各種方法治療骨不連,其發生率仍然為5%~10%。骨不連的漫長治療,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痛苦,并增加了大量的醫療開支,是骨創傷治療中亟需解決的世界難題。鑒于此,AO基金會推出了《骨不連的治療——理念及臨床應用》。一書。作者René K Marti 和 Peter Kloen教授長期從事骨不連的治療和研究工作,總結了近40年的臨床經驗,并做了長期隨訪,撰寫了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