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專家在談到親子關系時,會說到:質(zhì)量差的親子關系中,彼此間的“盲點”是罪魁禍首??伤麄儤O少清晰地點出這些盲點究竟指的是什么,更未曾分析過,家長在應對這些盲點的過程中,將會遇到哪些難題,最重要、做關鍵的地方反而一筆帶過。在這里,我們將會突破以往“只說病癥、不開方”的弊端,圖文并茂幫你理解五大盲點、預先提出四大難題、給你支招!
例如:家長屬于嚴肅型,經(jīng)常板著一張臉,說話如“軍令”,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自己卻渾然不知,孩子經(jīng)常緊張害怕卻不敢向父母表達。
例如:家長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沒事還連續(xù)幾天冷戰(zhàn),有的父母甚至還會問孩子:“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你選擇跟誰?”如果孩子年齡太小,容易將父母的婚姻問題歸責到自己身上,以為是自己不好,爸爸媽媽才吵架的。
例如:家長以為孩子很乖,可能只是孩子在討好脾氣陰晴不定的家長;孩子經(jīng)常生病,可能只是因為家庭氣氛長期緊張,孩子難承其壓,以生理疾病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例如:以為父母向自己發(fā)火是因為父母覺得自己很糟糕,長期以往,造成了孩子的自卑與膽小。有時候,其實是家長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將工作中的悶氣帶到家庭中來。
一、如何才能讓孩子最自然地向父母展示真實的自己?
二、如何才能讓孩子無負擔地反饋自己對父母的看法?
三、那個孩子和家長都沒覺察到的盲點,又該如何縮小它呢?
四、面對一堆未知信息,如何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快速打破親子間隔膜,過渡到”自然展示、無負擔反饋、積極接納、反思調(diào)整“的循環(huán)溝通模式呢?
這種方法應具備如下幾個特點:
1.最好先有一個儀式觸動親子間燃起對“更了解彼此”的渴望;
2.最好是以游戲、或有意思的活動的形式進行的,氣氛不要太嚴肅;
3.最好這個游戲能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又能讓參加的人都享樂其中;
4.最好在這過程中有專業(yè)教練以自然的形式在場,一對一進行陪伴;
最好,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它對上述這些難題真正有用!
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