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鄰居老程,59歲,是一名太極拳師,平時腿經常疼痛酸脹,有時有麻木感,自己也沒怎么在意,以為是鍛煉傷筋而致。一般都是自己買膏藥貼上,或者吃點止痛藥,做做理療,再不行就找老中醫推拿,不外是活血化瘀、舒經通絡、祛風去濕等治法。有一天忽然急性發作,疼痛難忍,這才去醫院仔細檢查,醫生告知是動脈粥樣硬化,有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嚴重起來會引發急性心梗。老程一驚,從沒想過自己會動脈粥樣硬化。??
及早發現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對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有重要意義。我們不能等出現癥狀時,再干預,而應采取對以上五類髙危人群的篩査策略。篩査的主要手段是檢測踝臂動脈指數(ABI)。
所謂ABI,就是用腳踝的血壓做分子,用上臂的血壓做分母,所得數值就是踝臂指數。正常情況下,這個比值應該是大于1.0的,如果比值小于1.0,說明下肢的血壓過低,可能是出現血管狹窄等問題(參看下圖)。比值大于1.3也是不正常的,這種情況提示可能有動脈壁鈣化和血管硬化,可能是嚴重的周圍血管疾病的表現。
控制體重。每天觀察體重的變化,保持在正常范圍內。腰圍女性控制在80cm以內,男性控制在90cm以內。
減少脂肪攝取。少吃高膽固醇、油膩、煎炸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等,提倡每周至少吃2次深海魚和海產品如海帶、海蜇、淡菜、紫菜等,它們含有豐富的碘、鐵、鈣、硒、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之功效。
控鹽少甜。每日攝鹽量控限于5克以內,盡量少食甜食,奶油、糖果或酸味飲料。
多粗少精。多食粗糧,黑面包、燕麥、糙米、豌豆、紅薯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戒煙。煙草毒害心血管內皮細胞,損害內皮系統功能,可致心肌肥大、變厚,殃及正常的舒縮運動。
適量的體力活動。每天最好堅持不短于30分鐘的運動,不要太劇烈,比如步行、跳繩、乒乓、保健體操、打太極拳、騎車、修花剪草、拖地等。
調節情緒。憂郁或持續的緊張,可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流減少。放松身心,保持良好又充裕的睡眠,可使呼吸及心跳趨緩,是心臟自我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