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解析PISA測試
長沙市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中心:章勇
一、 PISA簡介
1、PISA全稱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中文: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教育部考試中心王蕾主任也翻譯成:國際學生能力評價。assessment(評估)與evaluation(評價)有所不同
2、項目組織者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經合組織(OECD)是由1997年由34多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旨在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戰,并把握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包括了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OECD的職能主要是研究分析和預測世界經濟的發展走向,協調成員國關系,促進成員國合作,經常為成員國制定國內政策和確定在區域性、國際性組織中的立場提供幫助。
3、測試對象
15歲3個月-16歲2個月的接受學校教育的學生,學生就讀年級不作考慮(我國基本上是初三和高一學生),2015年測試對象為1999.1.1—12.31出生的學生
4、測試安排
從2000年起每3年舉行一次,最近一次為2015年測試 ,每個國家隨機選擇至少5000——10000名學生參加 ,我國2006年參加試測,2009年正式參加PISA測試 。
5、測試內容
閱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素養,從2012年開始新加財經素養
同時也是發展著的,比如引入非認知、元認知。每次的測試重點不一樣:
測試年份
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2015
重點測試內容
閱讀素養
數學素養
科學素養
閱讀素養
數學素養
科學素養
6、測試流程
每個學生做兩小時的筆試。一部份是選擇題,一部份要較完整地作答。測試內容共計六個半小時,但各學生不需測試所有部份。學生作能力測試后,用約一小時填寫個人背景的問卷,包括學習習慣、動機、家庭。校方填寫一份問卷,描述學生的構成統計、經費來源等。
7、試題類型
選擇題(單、 多項選擇)、封閉型構答題和開放型題等。
8、考試方式
答題和問卷調查都在線上完成。
9、目的
建立常規的、可靠的與政策相關的學生成就評估指導,幫助各國評估各監控國家的教育體系。
二、PISA測試的特點:
(一)PISA測試目標概述:
· PISA測試在即將或者已經完成一定的教育時,學生是否具備了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能力,測試的能力分解為閱讀、數學、科學和財經等關鍵領域的素養
· 素養測試不是回顧學生已經學會什么,而是展望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將所學到的東西遷移到其他領域以及在新的情境中應用他們學到的東西(測未來)
關于素養有許多說法,例如:
· 百度百科(2015-10-20):素養,謂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
· 辭海(2009):經常修習涵養,亦指平日的修養。如藝術素養,文學素養
PISA測試的素養:
· 學生在主要學科領域應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提出、解決和解釋問題時有效地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
· 這種測試能力表述在每一次測試各個測試領域的素養的操作定義中,素養的內容要比我們通常理解的能力為廣,例如參與、動機、價值等都屬于素養的范疇
(二)對素養的結構分析:
PISA的測試的素養目標分解為以下測試目標 :
情境 ,知識 ,能力 ,態度(參與度、動機、策略等)
PISA測試目標框架
目標=能力(動詞表述)+知識(名詞表述),與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思路是一致的。
(舉例:如溫室效應這一題目對應的情境就是國家的、全球的這一維度,能力的維度就是科學的運用證據來解釋溫室效應。)
(四)PISA2009閱讀素養
閱讀素養是讀者為了達到個人的目標,發展一個人的知識和潛能并有效參與社會,而對書面文本的理解、使用、反思和參與。
閱讀素養說明:PISA測評的重點在于應用閱讀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或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元認知能力:處理文本時,運用各種適當的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實現個人發展目標,增長知識、發揮潛能并參與社會活動”旨在全面覆蓋閱讀素養發揮作用的各種情境。(情境)
“書面文本”由各種形式、各種類型和各種媒介的文本構成,文本形式包括連續文本和非連續文本等,文體類型有敘述、說明、議論等,媒介包括手寫的、印刷的和數字的。(知識)“理解、運用、反思”是與閱讀和認知的關鍵要素聯系在一起的。“理解”指的是讀者從文本中建構意義。“運用”指的是應用文本中的信息和觀點來完成當前的任務或目標,或者加強或改變意見。“反思”指的是讀者要把他們閱讀的內容和自己的思想以及經驗聯系起來,可以運用文本來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利用外部參考框架對文本本身作判斷。(能力) “參與”指的是閱讀的動機,由一組情感和行為特征組成,包括對閱讀的興趣和喜愛,對閱讀內容的控制感,參與閱讀的社交活動,以及多樣而頻繁的閱讀實踐。(態度)
(五)PISA2012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是個體能夠在不同情境中形成、運用和解釋數學的能力,包括數學推理,運用數學概念、程序、事實和工具來描述、解釋、預測。能幫助個體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做出好的判斷和決策,成為一個有建設性、參與性和反思能力的公民。
學生所面臨的挑戰來自于真實世界的問題情境,這些情境有個人、社會、職業和科學四個類別,其中涉及的數學知識可以劃分為四個領域:數量、不確定性和數據、變化和關系、空間和圖形。
要解決一個真實情境的問題,需要運用已有的數學概念、知識和技能,問題解決的過程主要有識別情境問題的數學要素和模型,將其用數學的規范形式轉化為數學問題,稱為數學表述;接著需要利用數學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得到數學結果,稱為數學應用;得到數學結果后,需要結合情境來解釋該結果在情境中的意義,并評價結果針對原始問題的合理性(注意這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建立并使用數學模型的過程)。
在問題解決的不同階段,學生需要運用數學的基本能力,包括:溝通(交流);數學化;表述;推理和論證;設計策略;使用符號化的、正式的術語和運算;使用數學工具。
(六)PISA2015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是指作為有反思意識的公民,能夠參與討論與科學有關的問題,提出科學見解的能力。
(七)PISA2012財經素養定義
財經素養是一種關于財經概念和風險的知識和理解力,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和理解力的技能、動機和信心,以便個人在廣泛的財經背景中做出有效決策,提高個人和社會經濟利益、并能夠參與經濟生活。
(八)情境
PISA測試題中的情境的特點是真實、廣泛,分類恰當、分布合理,可操作,對試題的復雜性和難度有關—測試知識遷移能力的關鍵
真實:如果情境存在于真實世界背景中參與者的實際經歷和實踐,那么這個情境就是真實的。廣泛:情境可視為問題本身與測試的領域之間的距離。有全球的、社會的、科學的、職業的、公共的、個人的、教育的情境
PISA是以單元試題格式評價學生素養能力的。每一單元由題干(例如文本、表格、圖表、圖形等)以及隨后與同一個題干相聯系的若干題目組成。這是PISA試題非常重要的特點。如果每個題目都引進一種全新的情景,那么問題就不能非常深入。這個特點可以使學生有時間來深入理解試題背景材料,可以用來多側面評價學生的表現。
1、情境的分類和試題情境分布
2、PISA閱讀問題
3、PISA數學問題情境分類
4、PISA科學問題情境分類
三、PISA測試的借鑒意義
(一)PISA與我國一般考試的區別:
1、測試目的不同。 PISA側重于診斷、指導和改進,而中、高考主要目的是選拔和甄別。
2、實施方式不同。 PISA側重于了解掌握區域和群體的教育質量,主要通過抽取樣本的方式實現,不對學校、學生個體進行評價和排隊,而中、高考則對所有學生進行統一測試,并對學生個體進行評價和排名。
3、測查內容不完全相同。 PISA不僅對學生學科領域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考查,也對影響學生學習和身心發展的相關因素、增值水平進行問卷調查,而中、高考主要對學生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查。
4、結果使用不同。 PISA的結果主要服務于教育決策、改進教育教學,不對學生和學校進行排隊,監測結果不與升學掛鉤,而中、高考的結果主要供升學參考。
PISA采用了在國際學生測評中被廣泛使用的“矩陣設計”“錨題等值”技術,將所有測試題目平均分散于若干個題本,每個學生只需完成其中一個題本即可。監測結束后,相關專家通過等值技術的運用,使得完成不同題本的成績具有可比性,這就使得我們既能在整體上了解學生對課程標準的達成度,又解決了學生的測試負擔問題。而且,這一等值技術還能使得同一學科在不同年度測試的成績具有可比性,從而使我們能夠通過監測數據跟蹤到國家教育質量的進展與變化。就好比我們以前是籠統的說我們的身體是好還是不好,現在是詳細的體檢報告,具體到哪項指標有問題,同時給出參考值和建議。
(二)PISA測試對于我國教學及命題的借鑒意義
我們的考試主要考察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有什么技能,并不去或者很少去考核學生能不能利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PISA試題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背景,以社會實踐為基礎,充分挖掘信息資源。他強調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綜合運用學生所有的知識,對學生自主選擇的問題進行跨學科探究,尤其強調那些與他們將來生活有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獲取學生自己的結論。
· 巧妙設置情景,關注持續發展
· 注重實驗操作,培養問題意識
· 關注學習能力,落實三維目標
· 呈現方式多樣,答案鼓勵創新
四、命題
PISA測試命題的特點首先是合目標性——嚴格按目標框架命題。其次是質量控制規范,由標準文本確定;難度控制有依據,難度作為項目反應理論測量模型中的一個變量,不受測試群體的影響,與測試個體的能力屬于同一維度。命題過程、要求,審題過程和要求規范有效。評分方式體現測試目標
(一) PISA命題過程
PISA專業協作組織下設若干個國際命題中心,新試題中一部分由參與國(地區)提交、由國際命題中心審核修改,另一部分由某個國際命題中心設計并由其他至少一個國際命題中心進行審核修改。最后,所有修改完善后的試題都要提交給各國項目負責人和閱讀專家組審核。
篩選出的新試題與確定的“安全試題”一起,進行所有參與國(地區)參與的試測,并基于試測結果的數據分析以及各參與國(地區)對試測結果的反饋,再次篩選或修訂試題,最終確定正式測試所用的試題。
(二) PISA試題要求
1、基本要求:嚴格按目標框架命題。按同一情境下作為某一目標框架的單元提交試題,試題包括引導文本和一組題目,通常要求6-8題。一般地一個單元包括使用選擇題、封閉性構答題和開放題三種題型綜合——使用各種題型以全面覆蓋學生的能力
2、考慮翻譯的需要。有押韻要求的句子就不適合用作PISA試題,幽默也很難翻譯。
3、考慮引導文本和題目的真實性。要符合15歲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引起15歲學生的興趣。
4、對一般水平的學生來說,每個小題的答題時間不超過2分鐘,完成每個單元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要避免需要花大量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
5、問題的指向要明確。對于要求完成的任務,問題要盡可能清晰、直接。例如,要問“文章中的信息支持這個觀點嗎?”,而不要問“這個觀點能得到文章中的信息支持嗎?”
6、要避免15歲學生不知道不熟悉的詞匯,也避免使用生僻的人名。
7、考慮評分的需要,開放題的指向不能太寬泛。避免這類問題:“想象一下故事的主角會是什么樣子的,描述該角色一天的典型生活。”
8、考慮試題的難度分布。PISA試題要能夠測量出不同水平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在命題時要考慮到影響試題難度的因素(具體有表指出),使得題目能夠覆蓋廣泛的難度范圍。試題提交指南還給出了不同難度等級試題的描述和例子。
9、命題必須符合目標框架的要求。PISA閱讀素養測評框架明確了測評閱讀素養的各個維度:文本形式、文體類型、認知方面和情境,規定了各類題目所占的比例,還對結果報告的量表進行了討論。每個單元都要填報一張試題提交表,按題目所屬領域的測評框架分類標明每道題目對應的類別。
(三) PISA試題審題的基本要求
1、Within curriculum 是否符合領域(的目標框架)
2、Relevant to “preparedness for life” 與“為生活做準備”的相關性
3、Interest level 學生感興趣程度
4、 Authentic context 背景或情境的真實性
5、Cultural concerns 文化影響或文化關注
6、Translation problems 翻譯問題
7、Problems with Question intent 問題題旨是否恰當
8、Coding problems編碼標準的問題
9、Priority for inclution 選用的優先性
(四)雙位編碼評分
對所有的開放型題都用雙位編碼評分。雙位編碼首位給出學生應得的分數,末位則按照學生解決給定問題的過程中所使用的策略或是按照阻礙學生得出正確解決方案的錯誤概念的類型給出特定代碼 ,簡單地說就是把對和錯的類型給出了分類。
優點:能對同樣得分情況下學生的不同策略選擇進行細化和標識對學生的能力水平能作進一步的判斷和分析,為判斷學生在不同領域中的能力水平提供有力證據。有利于后期的數據分析和最終評估結果。
五、 試題
試題的特點:測試的是測試目標,完全符合領域的目標框架,真實情境,貼近生活,符合命題要求,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促進學生的態度形成和創造性思維發展 。
溫室效應
(科學2006/2015)閱讀下文并回答問題。
溫室效應:事實還是幻想?
生物需要能量才能生存,而維持地球生命的能量來自太陽。太陽非常熾熱,將能量輻射到太空中,但只有一小部分的能量會到達地球。
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就像包裹著我們的星球表面的毯子一樣,保護著地球,使它不會像真空的世界那樣,有極端的溫差變化。
大部分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會穿過大氣層進人地球。地球吸收了部分能量,其他則由地球表面反射回去。部分反射回去的能量,會被大氣層吸收。
由于這個效應,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比沒有大氣層吸收能量時的溫度高。大氣層的作用就像溫室一樣,因此有了“溫室效應”一詞。
溫室效應在20世紀越來越顯著。
事實表明,地球大氣層的平均溫度不斷上升。報刊雜志上常說,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20世紀氣溫上升的主要原因。
小德有興趣研究地球大氣層的平均溫度和地球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
他在圖書館找到下面兩幅曲線圖。
小德從曲線圖中得出結論,認為地球大氣層平均溫度的上升,顯然是由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而引起的。
問題1:溫室效應
曲線圖中有什么數據支持小德的結論?
評分標準
滿分
編碼為11:指出(平均)溫度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上升。
當排放量增加時,溫度增加。
兩條曲線都上升。
從兩副圖可見。自1910年。溫度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均開始上升。
當CO2排放時,溫度便會上升。
兩副圖均顯示了上升的趨勢。
所有東西都在上升。
CO2排放量越高。溫度越高。
編碼為12:指出一般而言,氣溫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正相關。
(注:這個編碼旨在反映學生是否懂得運用以下的專有術語。例如:“正相關”、“形狀相似”及“成正比例”——雖然,嚴格來說,下列例子并不完全正確,但它反映了學生對題目有足夠的了解,所以可以給語分數。
CO2的含量與地球的平均溫度成正比。
現條形狀相似,表示兩者之間有關系。
零分
編碼為01:指出(平均)溫度或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一項有上升。
溫度上升。
CO2增加。
它顯示了溫度的急劇轉變。
編碼為02:
指出氣溫與二氧化碳之間有關系,但沒有清楚表明兩者有什么關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圖一)與地球溫度(圖二)的上升有關。
二氧化碳是導致地球氣溫上升的主因。
其他答案。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其上升幅度比地球平均溫度的上升幅度大。(注:這個答案不正確,因為“兩者皆增加”并不是題目所要求的答案。正確答案必須指出CO2的排放量與氣溫的增加幅度。)
CO2增加是由于地球大氣層的溫度上升。
圖表所顯示的上升趨勢。
有上升趨勢。
編碼為99:沒有作答。
問題1的目標框架
情境
科學的
在技術中應用數學
知識
數量
百分比的計算
數學過程
表述-應用和解釋
將真實情境的問題轉換為數學情境,表述為數學問題。運用數學推理(計算)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結論解釋為真實情境中的結果
能力
數學化
使用符號化、形式化和技術性語言和運算
把情境轉化為數學問題
用以解決數學問題
態度
數學自我信念
確信可以通過計算解決相關的問題
答案:D
問題2:如下圖所示,要使拉住風箏帆的繩子與船面成45°角,并且它的垂直高度為150m,大約需要用多長的繩子?
A.173m B.212m C.285m D.300m
問題2的目標框架
情境
科學的
在技術中應用數學
知識
空間與形狀
應用勾股定理
數學過程
表述-應用和解釋
將真實情境的問題轉換為數學情境,表述為數學問題。運用數學推理(計算)解決問題得出數學結果,把數學結果解釋為真實情境中的結論
能力
數學化
推理和論證
使用符號化、形式化和技術性語言和運算
情境轉化為數學問題
對數學化的表述加以推理和論證,并對數學結果加以解釋
用以解決問題
態度
數學自我信念
確信可以通過計算解決相關的真實情境的問題
答案:B
問題3:由于柴油的價格高達每公升0.42西德蘭元,新浪號船長正考慮在船上裝設一具風箏帆。據估計,裝設一具風箏帆可以減少約20%的柴油消耗。
新浪號貨輪長度為117公尺,寬度18公尺,載重12,000噸,最大航速19節。無風箏帆時柴油的年消耗量約3,500,000公升。
新浪號裝設風箏帆的成本是2,500,000西德蘭元。大約需要多少年,省下來的柴油費用就可以抵消裝設風箏帆的成本?寫出計算過程來支持你的答案。
問題3的目標框架
情境
科學的
在技術涉及的財經事務中應用數學
知識
變化與關系
應用適當的數學關系進行建模,用數學符號和數學式表征關系,解釋這些表征并進行變換
數學過程
表述-應用-解釋-評價整個數學過程,也就是建立和應用數學模型的過程
將真實情境的問題轉換為數學情境,表述為數學問題。運用數學推理(計算)解決問題得出數學結果,把數學結果解釋為真實情境中的結論,并對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做出評價
能力
數學化
推理和論證
使用符號化、形式化和技術性語言和運算
情境轉化為數學問題
對數學化的表述加以推理和論證,并對數學結果加以解釋
用以解決問題
態度
數學自我信念
數學對各種事務的參與度
確信可以通過計算解決相關的真實情境的問題
滿分答案:8到9年,并寫出適當的(數學的)計算過程。
沒有風箏帆時的柴油年消耗量為3.5百萬公升,價格是0.42西德蘭元/公升,此時成本是1,470,000西德蘭元。如果使用風箏帆每年節省的費用為470000x0.2=294000西德蘭元。因此:2500000/294000=8.5,也就是約在8年到9年后風箏帆就抵消成本了。
學生看法
PISA 2009閱讀樣題
《學生看法》這一單元包括了5篇簡短的議論文,都是學生們關于太空研究的一些看法。
世界上有很多人,正因饑餓和疾病而瀕臨死亡邊緣,但我們只關心未來的發展。當我們試圖忘記這些人而不斷繼續向前時,我們漠視了他們的需要。每年,大公司都將大筆金錢投入到太空事業的研究。如果將這筆用于太空探索的金錢,改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而并非用在貪心的人身上,廣大人民的苦難必定得以減輕。 ——小玲:
對很多人來說,太空探秘的挑戰是靈感的來源。數千年來,我們都在幻想天堂的美妙,渴望伸手觸摸星星,渴望與一些只在幻想中存在的生物溝通,渴望知道……我們是孤單的嗎?太空探索就是一種學習,而學習就是推動世界前進的力量。當現實主義者不斷提醒我們眼前的問題,夢想者卻拓展我們的思想空間。就是這些夢想家的遠見、希望和渴望,引領我們走向未來。 ——小碧:
我們破壞雨林,因為那里埋藏著石油;我們在神圣的土地上開礦,只為得到鈾。那么,我們還要為解決自己所造成的問題而去破壞另一個星球嗎?當然要!太空探索強化了一個很危險的信念,就是我們可以靠不斷增加的支配環境能力來解決人類的問題。如果我們始終知道附近有另一個星球正等待被掠奪,那么人類便會很自然地不斷濫用天然資源,如河流和雨林。我們對地球的破壞已經夠多了,不要再打外層空間的主意了。 ——達達:
地球資源正快速地耗盡,而地球人口卻以顯著的速度增長,如果我們仍然保持現在的生活方式,生命將無法延續。污染導致臭氧層穿了個洞,肥沃的土地已所剩無幾,不用多久,食物來源也將隨之消失。現在人類已面對因人口過多而出現的饑荒和疾病問題。太空是一個廣闊的空閑領域,我們可以加以利用。借著支持太空探索,終有一天,我們可以找到另一個可居住的星球。目前,這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太空漫游這一想法也曾被認為是不可能的。為了解決當前的問題而停止太空探索,是狹隘和短視的。我們不單要為這一代著想,還要為世世代代著想。 ——小力:
忽視太空探索的好處人類將遭受重大損失。深入了解宇宙及其起源的機會十分寶貴,不容錯失。對其他天體的研究已讓人明白到地球的環境問題,假如不控制我們的活動,那么不知地球將來會何去何從。研究太空旅行有間接的好處。激光和其他醫學治療方法的發明可以歸功于太空研究。很多物質如特富龍(teflon)都是人類為了太空探索所研究出來的。這些太空研究所創造的新技術,給所有人都帶來直接的益處。 ——嘉嘉:
以上短文是由畢業班學生所寫的,請參考內容并回答以下問題:
1.想想這5名學生所表達的主要看法,寫在短文作者后面。
2.你最認同哪一位學生?說明理由:
3.用自己的文字,表達你自己對這件事的詳細觀點。
評分標準:
題旨:反思文章的內容,以自己的知識與價值觀,評價篇章所申述的論點。
滿分標準:對所選學生的立場(有關太空探索)理解正確,并解釋認同該學生說法的原因。要指出該名學生的論點與其他學生有何不同(例如:要確切說明該學生的立場:贊成或反對太空探索),答案必須通過以下方法,直接或間接指出所選學生的其中一個主要論點:
(1) 提出自己的論點(在此情況下可以直接引述篇章的有關句字,或以自己的文字去復述意思),和(或)。
(2)以自己的文字去解釋或概括該學生的論點。
以下是每名學生的主要觀點:
小玲: 必須清楚表明或間接指出小玲反對太空探索,并直接或間接指出她所持的論點:我們應該把用于太空探索的金錢,改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
● 幫助地球上的人比浪費金錢去進 行太空探索重要。【以自己文字去復述小玲的意思】
● 小玲——我認為我們在把錢花在太空探索之前,應該關心一下我們的世界。我明白太空探索的重要,但我們更應幫助受到疾病與饑荒威脅的地方。【用自己的文字去概括小玲的論點,還要加上自己見解】
小碧:必須清楚表明或間接指出小碧贊成太空探索,并直接或間接指出她所持的觀點:太空探索是人類成就的正面表現。可以指出小碧認為應該關心長遠發展這一點,但必須直接或間接指出小碧的立場與小力不同。
● 小碧——“太空探索就是一種學習”。我認為拓展視野并無危害。【直接引用文章中的句子并加上自己的見解】
達達: 必須清楚表明或間接指出達達反對太空探索,并直接或間接指出他所持的觀點:太空探索會造成環境破壞,或人類會破壞太空,或探索太空會鼓勵人類破壞地球。接受下列答案:達達認為改善地球環境是首要的,或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態度。
● 達達——我同意他的看法,因為他關注地球環境,也認為我們不應騷擾外層空間。【以自己文字概括達達的論點】
● 達達:達達說我們不應再破壞環境,我想這是地球面臨的一大問題。【概括了達達的主要觀點,還加上其他論據,顯示學生明白達達對太空探索所持的看法】
小力: 必須清楚表明或間接指出小力贊成太空探索,并直接或間接指出他所持的觀點:人類要找另一個可住的星球,和(或)生命將不能在地球延續下去。可以指出小力關注環境這一點,但需直接或間接指出小力的觀點與達達不同。可指出小力認為應該關心長遠的發展,但直接或間接指出他的觀點與小碧不同。
● 小力:我同意小力的說法,因為除非我們愿意面臨絕種這一命運,否則當我們把地球徹底破壞后,我們便無處容身。【以自己文字轉述小力的主要觀點】
嘉嘉: 必須清楚表明或間接指出嘉嘉贊成太空探索,并直接或間接指出她所持的觀點:太空探索可讓知識增長,和(或)我們可以把從太空探索所得的應用到其他地方。
●嘉嘉:借著太空探索,我們無時不以不同的方式擴展我們的知識。【概括了嘉嘉的主要觀點】
本題的目標框架
情境
教育的
與教師相關的文本
知識
多重文本,議論
能力
反思與評價
把文本和個人的經驗、知識和觀點結合起來
態度
閱讀的元認知策略
利用自己的知識、價值觀和信仰
點評:
《學生看法》這個單元是在最后一學年的學生寫作的基礎上編制而成的,所以該文本從情境的角度被歸類為教育的情境。組成這個單元的這幾篇短文都是連續文本,但是他們彼此是相對獨立的,為了評價的目的被并置在一起,因此在文本形式上屬于多重文本。文本提出了觀點和建議,并試圖說服讀者接受,因此在文本類型上屬于議論。
以上樣題是典型的評價和反思問題,這個任務要求學生利用他們自己的知識和信仰來評價作者提出的論點,比較文本的內容而不是形式。學生要得分的話,就要證明他們理解了某個作者提出的主要論點,并通過提供自己的支持性論據,或總結或介紹作者所提出的論據,為某個作者的立場辯護。
無論學生提及哪一位作者,只要與評分(編碼)標準中所概括的原則或例子相符,就可以得到滿分。這體現了PISA閱讀開放題評分的特點:一是鼓勵學生闡發自己的見解,不要求面面俱到,也不要求符合主流的觀點。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證明自己理解了文章和問題,并且答案合理,就可以得到滿分,因此有利于學生發展個性,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想法。二是在結合學生自己的經驗和理解的同時,也必須體現出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能與文本無關。
新貸款
2012年財經樣題
瓊斯太太在某金融機構貸款8000元,貸款的年利率是15%,她每月還貸款150元,一年后瓊斯太太仍然欠貸款7400元。另一家融資公司給瓊斯太太貸款10000元,年利率13%,瓊斯太太每月需償還150元。
問題:
如果瓊斯太太向這家融資公司貸款,可能的消極財務結果是什么?
評分標準
問題的意圖:認識到大筆貸款可能帶來的糟糕后果
滿分:
滿分(1)瓊斯太太可能會欠更多債
滿分(2)支付更多利息
滿分(3)還請貸款的時間更長
滿分(4)可能要支付前一家金融機構的銷號費
不得分:
其他答案
閱讀公開題解析:乍得湖
圖一顯示位於北非撒哈拉乍得湖的水深改變狀況。約在公元前20,000年,最後一次冰河時期,乍得湖完全消失了。直至公元前11,000年,它又再次出現。今天湖水的深度仍然跟公元1,000年大致相同。
4000BC:公元前4000年(注BC為公元前,AD為公元后)
圖二顯示撒哈拉巖石藝術圖(在山洞石壁上發現的古代圖案或圖畫)和野生動物的變化樣式。
請依據前頁有關乍得湖的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 1:
乍得湖目前的湖水深度是多少?
A 約2米
B 約15米
C 約50米
D 它完全消失不見了
E 並沒有提供資料
評分標準:
滿分
編碼為1:選擇答案A:大約兩米
零分
編碼為0:選擇其他答案
問題 2:
圖一所描繪的圖表大約起自何年?
評分標準:
滿分
編碼為1:回答公元前11000年(或大約在公元前10500至公元前12000),就表明,該學生已根據刻度尺進行了推測。答案舉例:
11000
公元前11000
公元前10500
在公元前11000前。
大約12000
大約公元前11000
零分
編碼為0:其他答案,包括箭頭指向圖形開始點。例如:
公元前10000(比例推測推算時錯誤)
公元前20000
公元前8000(圖看錯了)
公元前4000
問題 3:
為什麼作者選擇這一年做為開始?
評分標準:
滿分
編碼為1:只要答案是有關乍得湖重新出現就可以。注意:即便上面的問題沒有回答正確,本題回答正確仍然可以得到1分。答案舉例:
在公元前20000年左右完全消失后。公元前11000年乍得湖又重新出現。
乍得湖在冰河世紀消失,大約也在這個世紀重現。
那時乍得湖重現。
大約公元前11000年,乍得湖重現。
在消失了9000年后,乍得湖重新出現。
零分
編碼為0:其他答案。比如:
這個時候動物開始出現。
公元前11000年是人類開始巖石藝術的年代。
公元前11000年乍得湖開始出現。(第一次出現)的時候。
因為那個時候乍得湖完全干枯
因為在途中是第一個趨勢點。
問題 4:
圖二是根據以下哪一項假設來製作的?
A 巖石藝術圖上的動物在繪製的時候就已經存在。
B 繪製動物的藝術家技巧十分高超。
C 繪製動物的藝術家曾到很多地方旅行。
D 沒有人想要飼養在巖石藝術圖上所描繪的動物。
評分標準:
滿分
編碼為1:答案A;巖畫中出現的動物,在繪畫的那個時代,在該地區已經出現。
零分
編碼為0。其他答案。
問題 5:
你要搜集圖一和圖二的訊息來回答這個問題。
犀牛、河馬和野牛從撒哈拉巖石藝術圖中消失是起於
A 最近一次冰河時期開始時。
B 乍得湖湖水最深的中段時期。
C 乍得湖湖水深度持續下降已一千多年後。
D 不間斷乾旱時期開始時。
評分標準:
滿分
編碼為1:答案c;在乍得湖水位下降后一百年后。
編碼為0:其他答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考開放性試題命制的進展與反思
PISA如何測量閱讀素養
高考語文非連續性文本試題的特點及啟示(2017—2021)
基于高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命題和測評
重磅 | 2016年寧波市中考數學命題意圖、試題及參考答案
專題:數學素養測評 | PISA測試對數學試題編制的啟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南康市| 腾冲县| 连城县| 砀山县| 泉州市| 天镇县| 勃利县| 英山县| 沛县| 郧西县| 五华县| 武邑县| 陇川县| 武义县| 弋阳县| 安乡县| 石阡县| 德化县| 襄樊市| 宁晋县| 凉城县| 辽中县| 茶陵县| 东平县| 太谷县| 巴彦淖尔市| 茂名市| 秦皇岛市| 无为县| 新兴县| 左云县| 石景山区| 夏津县| 德阳市| 渑池县| 三明市| 鄱阳县| 新干县| 石门县|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