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孩子,一刻也坐不住,不是上躥下跳,就是東奔西跑,要么就到處惹是生非,有時甚至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孩子難以管束,家長會自我安慰“孩子調皮說明比較聰明”,親戚朋友也會恭維“孩子好動好,總比坐著一動不動的孩子聰明。”
頑皮的孩子比較聰明,安靜的孩子笨,這似乎已經成了我們思維的定式,事實果真如此嗎?
曾有心理學家對數百名八歲下的頑皮兒童進行了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調查。結果令人吃驚。二十多年后,這些年屆三十歲的青年“秉性未改”,其頑皮性格依然如故。
導致的結果是,他們比同齡人更容易在法律和道德上越軌。智力測驗結果也顯示,這些孩子在八歲時的智商和同齡兒童不相上下,而到了三十歲普遍低于同齡人。這應該是由于他們的“頑皮秉性”分散了他們的精力。
很顯然,這個調查告訴我們,絕大部分頑皮的孩子并不能如父母所想的那樣成為社會精英。
實際上,孩子的調皮分為很多種,比如天性好動,好奇心強,喜歡探索,這些探索的過程往往會被家長定性為調皮。還有一些孩子為了吸引關注,故意做一些令家長頭痛的事情,也是一種調皮。再有一些孩子精力充沛,需要做更多喜好的事情來釋放能量……
第一種調皮毫無疑問是與智商密切相關的,但是如果是出于第二、第三種調皮,那可能跟智商真的沒有太多關系。
因為智商高和調皮之間并沒有絕對的因果關系。那么家長到底應該保留孩子的天性,讓他盡情玩耍呢?還是對他的行為進行管束呢?
對付頑皮的孩子,最好的辦法是陪他一起玩。讓他們在玩耍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讓孩子的學習力與玩耍形成水乳交融的關系。
比如給拓展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有機會將游戲玩得更有深度和廣度,給他們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再比如在游戲中融入各種教育元素,與孩子自由碰撞,激發孩子的靈感。
其實,陪伴孩子玩耍的方式有千千萬。最關鍵的是,一定要意識到孩子的頑皮絕對不是可以用“聰明”兩字就可以簡單概括的,一定要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