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名師
新學期快要開始了低年級寫字教學到底怎么教,編者準備了這篇習字教學的案例分析,或許會有一些啟示。精彩就點擊右上角分享出去,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低年級寫字教學該怎么教? ——《美麗的丹頂鶴》案例診斷
美麗之中,悄然褪色
近日,在我區“新課標·新課堂”賽課活動中,有10位低年級語文老師執教了《美麗的丹頂鶴》一文。在這10節課中,我們和上課的師生欣賞著美的文本、美的課件、美的教學。課后,幾位評委既在感嘆著丹頂鶴的美麗,以及師生在課堂中所演繹的精彩,又在琢磨著一個問題,《美麗的丹頂鶴》中,除了留給學生美麗的形象色彩之外,還應該有些什么樣實實在在的語文的東西呢?
漸漸地,我們從這10節“美麗”的課中,看出了一些帶有傾向性的現象,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便是關于“寫字教學”。“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美麗的丹頂鶴》中共有10個要求能識會寫的生字,分別是“遙”“卻”“論”“引”“顯”“傳”“所”“之”“慮”“度”。那么,作為低年級教學重點的“寫字教學”,在我們這10節賽課中的位置又是怎樣的呢?賽課之后,我們對此作了相關統計,詳見下表:
在這10節《美麗的丹頂鶴》教學之中,讓我們分明感受到寫字教學的“水土”正在默默地流失著,而寫字教學仿佛已成了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塊“雞肋”,那10個活潑潑的漢字就在這一節節美麗的語文課中悄然“褪色”。
深度詰問,反思歸因
本次賽課中,不管是第一課時教學,還是第二課時教學,對《美麗的丹頂鶴》中的“寫字教學”,執教老師普遍關注不足,研究不夠。其中,有4節課從頭至尾40分鐘的教學,都是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內容,翻來覆去的讀、問、議,竟沒有關注到一個字的書寫,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也是這樣“冷落”寫字嗎?賽課后,我與其中一位教師作了交流。這位老師告訴我,她在平時教學中還是關注寫字教學的,因為是賽課,覺得寫字教學簡簡單單,就那么幾個固定的程式,上不出什么新意來,干脆就撇掉了。
原來,寫字教學在我們老師的眼里,就是這樣簡單乏味、無甚精彩,寫字教學也就自然被賽課“邊緣化”了。這樣的“邊緣化”實在是太不應該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寫字教學一般是被安排在一節課的后半部分,原本這樣的安排從動到靜,從讀到寫,是很符合低年級學生學習心理規律的。但一些老師卻認為課上那漫長時間的“靜悄悄”,會讓賽課的精彩大打折扣。于是千方百計地壓縮寫字的時間,甚至干脆就舍棄,似乎一節課中沒有寫字環節,反倒顯得更為充實飽滿。這是分明站在教師“教”的角度,試圖彰顯教師風采的思想在作祟。換個視角,站在學生“學”的角度,那“靜悄悄”的寫字,才是他們當下語文學習中最需要的自主學習,才是對他們一生意義非凡的奠基。有人說:“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就是藝術。”低年級寫字教學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問題是我們沒有把其做到極致,所以我們至今也沒有達到“寫字教學藝術”的境地,這是一種莫大的遺憾!
“寫字教學”差不多被大多數老師公認為難于上出彩,要是不回避它,就得想法子上出點彩,于是它在賽課中又被“課件化”了。這里首先需要說明一點,課件和寫字教學的嫁接是應予以倡導的。但一旦被完全“課件化”,以課件的演示替代了教師的講解與范書,這顯然又是有失偏頗的。教學課件和教師范書相比各有優點。教學課件色彩鮮明、直觀形象,有的課件做出來的動態書寫效果,對低年級學生確有吸引力。但教學課件制作成本高,過多地使用還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此外,再形象的課件也模擬不出人的書寫“氣息”,如手形、筆勢、提頓等等。而相比之下,教師的示范書寫則充滿了“溫情”,那是最貼近學生當下書寫實際的指導,教師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一筆一畫、一絲不茍地書寫著,這本身就是給予學生一種示范。再加之老師范寫過程中,可以隨時隨地停筆轉身,強調某些筆畫、結構,與學生產生一種有效的交互性對話,而這又是人機對話所難擁有的。這樣的寫字教學才是我們常態課堂中應有的。寫字教學需要課件輔助,但不是為了教學出彩,而是突出重點、融解難點,寫字教學自有它內在的規律、魅力,它不能也不需要被“課件化”,這一點尤其要切記!
本次賽課,6節有寫字指導環節的課中,教者在寫字教學前,都是先引導學生給生字口頭組詞(找朋友)。課上,學生組詞的積極性也著實高漲,小手直舉,每個生字一組一串,差不多占了寫字教學時間的一半。“寫字教學”前進行口頭組詞意義有多大呢?就這一話題,我約請了部分低年級教師作了探討,以下是兩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觀點一:給生字組詞最大意義是可以擴充學生的詞匯量,而不是僅僅局限在課文中的這一個詞語,如“度”字,文中的詞語是“度過”,而學生平時生活中還會經常出現“溫度”、“長度”、“歡度”等。如果生字教學僅局限在課文中,學生的眼中就那么一個詞語,會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與習作。這樣的口頭組詞練習,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庫,有利于學生今后的閱讀與習作。
觀點二:組詞時學生們小手舉得高高,你一個我一個,看起來課堂氣氛活躍得很。可我們在熱鬧的背后,看到的卻是絕大多數學生只關注自己組的詞,根本就不在意別人組了什么詞。再加之低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同音字、形近字容易混淆,在組詞中會出現許多問題,有些甚至連老師也難判斷其對與錯。這樣看似熱鬧而其實并無多少效果的口頭組詞練習,我認為寧可不要,省下時間來,讓學生好好寫字不好嗎?
我以為,給生字組詞,嚴格意義上說并不是“寫字教學”,充其量只能算是寫字的前奏,屬于“熱身運動”。組詞練習不可喧賓奪主,因此不要讓組詞練習的表面熱鬧遮掩了寫字時的豐富安靜。這就需要教師對課文中的每一個生字作深入研讀,從而確定哪些生字需要組詞,預測學生可能會組出哪些詞,讓組詞練習簡潔高效。“組詞”和“寫字”不是必然的關聯,而是有機的聯系,若在兩者間取舍,前者淡些再淡些,后者濃些再濃些。這才是寫字教學之前的組詞練習應有的位置。
寫字教學離不開“講”,不講揭示不了規律,突出不了重點,融解不了難點。但又不可以“濫講”,濫講浪費寶貴的寫字時間,成了“君子動口不動手”,成了“光說不練空把式”。寫字教學的重點不在“講”上,而在“寫”上。在《美麗的丹頂鶴》寫字教學中,老師們喜歡按這樣的流程來指導寫字:出示生字,反復讀——練習組詞,找朋友——觀察結構,記字形——講清筆順,師范寫(看課件)——描紅臨寫,生動筆。在這五部教學流程中,最最重要的應當是最后一步學生動筆,可偏偏在課堂上,這一步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沒有時間的保障。大多數老師津津樂道于前四部流程中的“講”,講得細致入微,講得面面俱到,講到最后索然無味,把“寫”的時間給講沒了,最終把“寫”給擠到了課外。在6節寫字指導課上,執教者花在“講”上的時間是23分鐘,而花在“寫”上的時間僅有9分鐘。最典型的一個案例是,賽課中有位老師指導3個字書寫,逐一“讀”、“找”、“記”、“范寫”,足足花了8分鐘,直到下課鈴響學生還沒動筆寫一個字。
寫字教學不能一“講”了之,同樣,寫字教學也不能一“寫”了之,尤其是不能安排在課外一“寫”了之。課堂上,教師要做到精講精練,少講多練,要盡量擠出一段靜悄悄的時間,讓學生靜悄悄地描紅、臨寫。此時,教師不要任由學生一“寫”了之,應在學生中間巡視,俯下身子對學生作個別輔導,畢竟寫字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行為,全班指導與個別輔導要結合。試想一下,每一堂課老師能與四五個學生進行個別交流,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差不多一個星期,就能得到老師一次面對面的輔導,那該是多么有效!
突出重點,分類指導
《美麗的丹頂鶴》中的10個生字,可以按照文本中出現的先后順序,逐一進行寫字指導。但這樣的指導會落入形式單一、機械重復的窠臼之中,這也是有些老師回避寫字教學的根本原因。這次賽課中,我們的確也看到了有3節課中的老師即是這樣教學的,課上“一筆橫,二筆豎,三筆橫……”的聲音不絕于耳,真有點和尚念經的味道。逐一指導不可謂不實在,但它的單調乏味也削弱了學生的寫字興致,效果必定不佳。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基本的書寫能力,我們可不能再把他們當作一張白紙來教學。
那么,低年級的寫字教學該怎么教呢?這里我們不妨來看看本次賽課中的兩個可資借鑒的教學案例:
案例一:(執教者袁菲老師)
(課件出示“慮”和“度”,引導學生組詞。)
師:小朋友們,誰能發現這兩個生字在結構上的特點?
生1:這兩個字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師:嗯,是半包圍結構。那我們在書寫這兩個生字時要特別注意什么呢?
生2:這兩個字的“撇畫”要寫長些。
師:為什么呢?
生2:撇畫寫長些,才能包住里面的字。
(課件顯示撇畫變紅。)
師:說得好!還需要注意什么呢?看看里面的——
生3:里面的兩個字要寫緊湊些。
師:為什么呢?
生3:寫得不緊湊,字就會拉得很長,不好看。
師:“度”字里面是——
生:(齊)草字頭下面加一橫,再加個“又”。
師:注意“度”里面的草字頭下有一橫,這是一個字,讀“niàn”。再看看“慮”字里面是——
生:(齊)“七”和“心”。
師:“慮”字離不開“心”,考慮問題離不開心,憂慮事情離不開心。現在請大家再看看“慮”字,這個字中有個新偏旁——
生:(齊)虎字頭。
師:啊!都知道呀。再說一遍——
生:(齊)虎字頭。
師:虎字頭怎么寫呢?請小朋友拿出右手食指,跟袁老師書空。
(師在黑板田字格中范書。)
師:虎字頭,一筆短豎,二筆短橫,三筆橫鉤,四筆長撇,要寫到位,五筆短橫,六筆豎彎鉤,這就是虎字頭。讓我們打開習字冊,認真寫好“慮”和“度”字,先描紅,再臨寫。
(生練字,師巡視。)
案例二:(執教者馬金花老師)
(課件出示“卻”、“論”、“引”、“傳”、“所”,引導學生給“卻”、“論”、“所”字組詞。)
師:仔細觀察這5個生字,看看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點呢?
生1:它們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師:再仔細看看,它們的左右結構有什么不同呢?
生2:有的左窄右寬,有的左寬右窄。
生3:還有的左右一樣。
師:誰來具體分分“左窄右寬”、“左寬右窄”、“左右一樣”的字?
生4:左窄右寬的字有:論、傳。
生5:左寬右窄的字有:引。
生6:左右一樣的字有:卻、所。
(課件將5個生字分成三行顯示。)
師:請大家重點來看“卻”字。這個字中有一個新偏旁——“單耳旁”,一齊說——
生:(齊)單耳旁。
師:單耳旁怎么寫呢?請拿出右手食指和老師一起書空。
(師在黑板田字格中范書。)
師:單耳旁,一筆橫折鉤,二筆豎,豎畫要寫到位,注意是垂露豎。現在,請大家拿出習字冊,我們來寫好這5個生字,描紅、臨寫各兩個,注意先寫“卻”字。
(生寫字,師巡視。生大約寫了4個字下課鈴響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上述兩個寫字教學案例,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兩位執教者從10個生字的結構中,發現了規律,并進行有機整合指導,避免重復,節省時間,簡潔有效。寫字教學,其實在簡單背后有著不簡單的內涵,需要教師仔細解讀生字,研究生字,尤其是要從結構、偏旁、筆畫、字理等角度來靈活而有效地進行分類指導。寫字教學,形式上應該是簡簡單單、實實在在的,而在內涵上又應該是因字而異、重點突出的。學生已經學過的,已經掌握的,一目了然的,不要重復;帶有規律性的,容易寫錯的,第一次出現的,不能馬虎。
低年級寫字教學,我以為要念好“突出重點,分類指導”這八字訣:突出重點,不面面俱到,反而效果好;分類指導,不重復單調,反而效率高。
結束語
關于寫字教學,一時間似乎還有許多話要說,一言以蔽之——寫字是語文的根,根深才能葉茂,惟有寫字教學的扎實,才有語文教學的扎實,認認真真寫好字,實實在在學語文,這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
本文選自《語文教學通訊·C》201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