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很多媽媽在結婚之后
被家庭和工作兩頭煩
照顧家里人多了就會被上司批評
忙著工作的話家里又會亂成一團
可是中國歷史上卻有這么一位女子
作為“國民御姐”推掉了長輩定的娃娃親
成為中國第一個留日醫學女博士
卻在事業頂峰選擇結婚
把老公降服的服服貼貼的
把4個女兒教育成人中龍鳳
還把婚后的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
成功轉型“最牛媽媽”
這個傳奇的女人就是楊步偉
年輕時候的楊步偉
“我就是我,不是別人。”
“我脾氣躁,我跟人反就反,跟人硬就硬。你要跟我橫,我比你更橫;你講理,我就比你更講理。”
你很難想象到這些話出自
一個封建社會的女子口中
而不是年輕人的QQ簽名
楊步偉就是用這樣霸氣的語言
宣布了自己“國民御姐”的身份
1889年楊步偉出生于南京望族
本來國民女子取名大多是清麗雅致
楊步偉原本也有一個閨秀之名“蘭仙”
而在她入學堂的時候
祖父又給她起了學名“韻卿”
而“步偉”之名
是她少時好友林貫虹為她所起
林貫虹很早便看出她的與眾不同
說:“你這個人將來一定很偉大
就叫步偉吧”
楊步偉當時并不接受
日后林貫虹死于傳染病
為了紀念好友
她才正式改名為“步偉”
當然也就只有“步偉”這樣的名字
才配得上她奇女子的形象
雖然她的命運出生前就有人代為安排
由祖母做主,這個大家族中的老九不僅一出生就被過繼給了二房,而且還循指腹為婚的舊俗,為她指定了其姑母肚里的孩子。所以她一來到這個世界上,便在事實上擁有了四位父母,不滿百日時還有了丈夫,因為姑母的兒子三個月后出生了。祖母此后又給她改名叫“傳弟”,意思是要給二房再帶一個小弟弟來。
但是幸好她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開明人士
所以她沒有小小年紀就裹足
在家也和弟弟一起上私塾
私塾先生教她孔子的話:“割不正不食。”
她馬上在飯桌上批評孔老夫子浪費
“他只吃方方正正的肉,
那誰吃他割下來的零零碎碎的邊邊呢。”
從小就能看出來楊步偉的想法與眾不同
當然光與眾不同是不夠的
楊步偉最重要的是擁有
自由的思想和獨立的意識
16歲的時候楊步偉就去考
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南京旅寧學堂
入學考試作文題為《女子讀書之益》
她這樣寫道:“女子者,國民之母也?!?/span>
要知道當時完全沒有“女權”這個概念
楊步偉的這篇文章堪稱女權主義的先聲
不僅如此,她還在16歲就自己寫了一封“退婚信”
堅決不要嫁給指腹為婚的二表弟
信中這樣寫道
“日后難得翁姑之意,反貽父母之羞。既有懊悔于將來,不如挽回于現在?!狈g成白話文就是,怕日后不能討得公婆的歡心,反而使父母蒙羞。
從有了自由的思想
楊步偉產生了想有自己的事業的想法
1912年22歲的她
擔任了中國第一所“崇實女子中學”的校長
把學校管理得井然有序
她領導學員學紡織、刺繡,學救護
還坐鎮指揮平息了一場士兵嘩變
雖然已經算是事業有成
但是楊步偉卻還不滿足
她通過官費去日本學醫
31歲回到中國之后
在北京開辦了一家森仁醫院
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女醫生
雖然只開設婦產科和小兒科
但是開張后賓客如云
這時她的事業大概算是到了頂峰
趙元任和胡適在森仁醫院前
但是楊步偉卻在這個時候選擇結婚
因為她遇到了值得托付一生的男子
趙元任,這個當時還默默無聞的男人
他們的婚禮在當時被所有人所羨慕
這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第一場新式婚禮
他們先是到見證過兩人愛情的中山公園照了一組照片;然后選出一張好的貼在通知書上,向親朋好友們發出了400多份,通報他們結婚的消息。通知書的內容是這樣的:當你們接到這項消息的時候,我們已在1921年6月1日下午3點鐘,東經120度平均太陽標準時結了婚。再就是當天下午,他們把好友胡適和朱征請到家中,做他們的證婚人。
楊步偉和趙元任
嫁給趙元任后
楊步偉成為了一名家庭主婦
一直緊緊的跟隨在丈夫的身邊
看似是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事業
實則不然
她把自己的家庭當作事業來對待
又把自己的事業融入到這個家里面
他們的大女兒
在哈佛任教的趙如蘭這么評價母親
“在我看來,母親的一生,整個的說來,是一個愛情故事。像她這樣一個從小鬧革命長大的,結果放棄了一切,跟著父親,照顧他,幫他成全了他的事業,這年頭像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我相信我的外公和太外公,假如他們也像我們似的看到我父親的成就,實際上也是我母親的成就,可能也會感到滿意,而得到安慰了?!?/span>
結婚后丈夫趙元任先在清華任教
于是楊步偉為了讓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能夠吃到可口的飯菜
于是就出資和其他兩位教授夫人
合伙成立了“三太公司”“小橋食社”
專門給清華的老師提供營養美味的食物
簡直就是民國時期的“豆腐西施”
而且生意十分興隆
這樣的兼職還賺錢補貼了家用
緩解了丈夫的經濟壓力
當然楊步偉婚后
并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醫生職業
當時她看到了很多窮苦人家的女人
不懂得如何控制的生育而賣兒賣女
于是她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情
開了一家幫助女性避孕的診所
這在當時的中國是完全無法想象的事情
可謂是計劃生育的先驅
但是意識太過超前
被人諷刺是因為自己不能生育才這么做
所以當時楊步偉一氣之下
又生了自己的三女兒
讓諷刺的人都閉嘴了
而且這件事也教給了自己的孩子
“要勇于去做那些有益于社會的事情
就算這件事十分的困難”
成功給自己的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
隨后跟著丈夫到美國的楊步偉
發現美國并沒有像樣的中餐館
丈夫工作和女兒上學在食堂吃飯
就只能吃他們不習慣的西餐
于是楊步偉決定用自己的力量改變這些
她寫了一本記錄中國料理的書
《中國烹飪》
讓美國人第一次體會到了
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之處
不僅在美國一版再版,暢銷不衰
也讓美國的許多地方紛紛開始提供中餐
這本書還是她和大女兒一起編寫的
其中還發明了一個新的英語單詞
“stir-fry” 意思是炒
母女倆的感情也因為一起編書
而變的更加親密
《中國烹飪》書籍
但是楊步偉經營的最好的事業
其實就是自己的家庭
當她和趙元任結婚的時候
趙元任還只是一個哲學系教授
但是婚后在妻子的幫助下
趙元任成為了精通數理,又熟知音樂
還在語言學方面有莫大的建樹
楊步偉治下的安定家庭對此功不可沒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她經常需要搬家
但是不管是從中國到美國
還是到歐洲到回到中國
楊步偉總能把這個家照顧的滴水不漏
讓自己的這個小家
沒有因為戰火紛飛而支離玻碎
并且在有限的條件下
讓自己的女兒全部獲得了良好的教育
全都學有所成在教育界供職
連帶女婿在內
全家一口氣拿了十八個金鑰匙獎
所學涵蓋音樂、文學、數學、化學等領域
最突出的大女兒趙如蘭
成為了音樂學家
還是哈佛大學首位華裔女教授
楊步偉一家的全家福
楊步偉和丈夫的感情
也沒有因為結婚生子而褪色
反而更加恩愛
那個時候民國流行離婚
那些文人才子大多數是
不能安安分分的守住婚姻
徐志摩因為羨慕他們的婚姻
就多次引誘趙元任離婚
但是楊步偉和丈夫卻一起攜手
走過了他們的銀婚和金婚
有人說是楊步偉“御夫有術”
讓丈夫對他尊敬有加
但其實是楊步偉在一直守護著丈夫
做他的“觀音菩薩”
1961年,在趙元任楊步偉伉儷結婚40周年紀念會上,李濟將趙元任追求學問及求真的精神,比喻為《西游記》里的唐玄奘,并進一步解釋說,玄奘之所以能成功,實在是要歸之于觀世音菩薩保護的功勞,而楊步偉就是趙元任的觀世音菩薩,眾人皆鼓掌贊同
在小烏龜看來
婚姻和家庭
其實就是女人的另外一份事業
這份工作看起來很辛苦
但其實卻能從中收獲到最大的快樂
愛情,親情以及無上的成就感
事業和家庭
其實并不是女人生活中的煩惱
像楊步偉這樣
把家庭當作事業來經營
把事業看作家庭來對待
自己的生活才能散發出光彩
本周的酷玩周末活動
將會來到深圳
參加深圳HIT展
一場充滿著
嬉皮士,想象力與科技的展會
看看酷玩實驗室的逗比
遇上嬉皮士會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