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教師節(jié)了,回憶你的學生時代,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是誰?他給你帶來的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如果讓我回答這個問題,我會告訴你:
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是我的父親。
本文由LinkedIn原創(chuàng),作者陳昌。
我年幼時,他在一個四面環(huán)水的小島上教書,學校里有一些學生來自湖對岸的一個村莊,村里沒有學校,只能每天坐船來島上上學。
父親是班主任,有一天中午午飯時間,他偶然路過教室,看見那個村里的學生都坐在教室里看書,他就問他們?yōu)槭裁床蝗コ燥垺W生們不好意思地說,每天往返的船票已經是一筆很大的負擔了,沒有錢吃午飯。
后來,每天午餐時間我家就多了一批客人。
那是90年代末,父親每月的工資還是兩位數(shù),雖能維持溫飽,卻也常感拮據。
學生們來我家吃飯以后,他便在門前開墾了一片菜園,放學以后便在園子里勞作,好讓每天的菜能多點花樣。
如今已經過去了快20年,過年時仍然有當年在我家吃飯的學生從外地專程來我家探望。
我上初二時,父親是我的班主任。當了我的班主任以后,父親對我忽然就變得特別嚴厲,我在班上的任何小動作他都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我。
我時常感到委屈,因為我明明成績最好,而開小差的又不止我一個人。父親也不多加解釋。
只是他每次批評我以后,又會在下課時把我叫到辦公室,悄悄地遞一支冰棍或一把糖果。
畢業(yè)以后我跟父親提起這件事的時候,他笑了笑說,大家都知道我是他兒子,如果在班上不嚴格對待我的話,又有什么資格去嚴格要求其他學生呢?
我初三時,在市里最好的高中的提前招生考試中落榜了,十分失落,父親卻告訴我這不是壞事,小鎮(zhèn)太小,小城也太小,你值得去看看更大的地方。
后來我到省會的高中報到的那天,父親把我叫到他跟前,鄭重地對我說:
“我初中以后便讀了師范,從此在鄉(xiāng)鎮(zhèn)的初中教了一輩子書,所以從今以后,無論是學識還是視野,你都已經超過我,后面的路都靠你自己了,我已經教不了你了。”
從那天以后,從高考填報志愿到畢業(yè)后決定北漂,父親從未干涉過我的選擇。
在農村,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只留下既不識字又只懂得溺愛的祖輩。于是,班主任有時就成了孩子們的實際監(jiān)護人。
父親時常在放學后去游戲廳里拉回沉迷于游戲的少年,晚上打著手電筒在校園巡邏驅趕想要勒索學生的混混,周末騎著摩托車去學生家里家訪。
有一天,父親告訴我學校因為減負的政策取消了早晚自習,我很開心,因為父親不用那么辛苦了。
然而父親卻覺得很痛心,他說農村本來就和城市教育質量有差距,現(xiàn)在一減負,城里照樣有補習班,可農村呢,只有黑網吧和游戲機廳。
對這些孩子而言,讀書是他們唯一接觸更大世界的路了。
父親說得沒錯,越來越多的學生在20元一周的生活費和2000元一月的工廠里選擇后者,而他能做的,只是一家家上門去勸。
鄉(xiāng)鎮(zhèn)里的學校沒有畢業(yè)典禮,但父親每次都會為他班上的學生辦畢業(yè)典禮。
他說,對于其中的很多人而言,這可能是他們人生里唯一一次畢業(yè)典禮,所以他一定要認真地給他們辦一場。
大學畢業(yè)時,我告訴父親我想留在北京工作,父親沒有異議,言語間卻透露出一絲愧意,說如果我留在北京的話,他就真的幫不上我什么忙了,心中有所虧欠。
這次輪到我笑了,我說,最重要的東西你都教給我了,哪里還有什么虧欠。
是的,我知道父親給我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是貧窮時也要幫助弱者的善良;
是不因親情而徇私的公正;
是不以權威干涉他人選擇的尊重。
他雖然只當過我一年的班主任,卻是我整個少年時代最好的老師。
我相信,教師是一個偉大的職業(yè),因為這是一個責任遠大于義務的職業(yè)。
常有人說羨慕老師,每天只用上兩三節(jié)課,還有寒暑假,既穩(wěn)定又悠閑。
沒錯,教師的義務就是上那兩三節(jié)課,傳授課本里的知識。也有不少老師就是這么干的,每天講完課就不見蹤影。學習跟不上?來交錢上補習班。心理出了問題?回家找爸媽。確實是穩(wěn)定而悠閑。
這樣的老師,當然稱不上是偉大。
但我從沒見過一個負責任的老師過得悠閑穩(wěn)定。因為他們不僅履行了授課的義務,更是承擔了許多額外的責任:保護學生的安全,了解學生的心理,教他們善惡是非。
這份責任比義務要沉重得多,卻沒有分文的報酬。
不僅沒有報酬,有時還不被理解。
學生被高年級的混混欺負了,你替他出頭,結果卻常是被反告一狀、接受處分。
學生輟學打工,你去勸家長,結果卻常是被家長罵作斷人財路。
父親在勸一位讓孩子輟學打工的家長時,曾被家長指著鼻子說,你教了20年書,工資還沒工地上的小工高,你憑什么要人回去上學?
是啊,憑什么呢?
父親說他從沒想過憑什么,只是看到學生受欺負了,不想讀書了就想要上去幫一把,哪怕明知是費力不討好也不愿袖手旁觀。
“因為我是老師啊”,他說。
這些年來,我有一個明顯的感受,就是老師無論是社會地位和是社會評價一直都在變差。
比如有一條新聞的標題是“中國教師待遇全球墊底”。
看到這個標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同情老師嗎?
我想應該不是,因為這條新聞下的大多數(shù)評論,都是:
“哼,有幾個老師靠工資?”
“這年頭,不送禮還想老師好好教書?”
“老師都去補課班賺錢了,不發(fā)工資都活得好好的。”
我承認,收紅包、辦補課班、以權謀私的老師一直都存在,這些人,從來不值得稱頌。
但我同樣明白的是,不以制度規(guī)范而只加以道德譴責的話,最受傷害的恰好就是最負責任的老師。
因為那些拿紅包吃回扣的人,本就不在乎道德,掄起道德的大棒并不能傷其分毫,而真正在乎“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名譽的人,恰好是那些最負責任的人。
任何道德譴責,只會傷害最在乎道德的人。
所以不尊重教師的社會,最后傷害的,其實是那些最值得尊重的教師。
小編的話
明天就是教師節(jié)了,回憶你的學生生涯,你是否曾遇到過這樣的老師:
他用一句話或是一個行為改變了你人生的方向,把你從迷途拉回正道;
他在你低谷的時候給你對未來的希望和指引,讓你鼓起對生活的勇氣;
或者是潤物細無聲,用一言一行向你展示了什么是正直、善良、無私、勇敢,稱得上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他未曾收取分毫的報酬,卻為你做了他本可以不做的事。
如果有,請記得至少打個電話給他,哪怕他已經不記得為你付出的一切。
也歡迎你在留言里寫出你的故事,我們會精選最打動我們的故事,展示在留言中。
漫畫新欄目《職場你萌說》,每天用赤兔萌萌的身體替你們鳴出一件職場上的不平事!嗷~~
第80集:離職是種生活方式,就職是種生存方式。
本文由LinkedIn原創(chuàng),作者陳昌。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fā)郵件至mexu@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