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寶蕊博士(超個人心理學博士、國際心理輔導專家)
所有的思想、觀念、直覺、動機、創造等等都會成為情緒,等著表達與釋放。因為人類之間的共同語言,就是情緒。例如,同與不同的思想,都可能帶來快樂、悲傷、難過、憤怒、絕望、生氣、愉悅等情緒;同與不同的創造,也都可能帶來興奮、開心、仇恨、失望、哀傷、害怕等感受。這個與不同的共振效果有關系。我們可以用腦袋合理化所有的不滿,但是卻無法化解不滿所帶來的情緒;我們可以用靜坐、內觀觀掉所有的感受,但是回到現實生活中,它們又往往出現提醒我們。
為什么會這樣?難道它們不會被忘掉嗎?大家不是都說“時間能夠治療一切”?但是為何又有“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繩”?呢?其實,情緒是不會被忘掉的,但是可以被壓抑掉。在談到情緒不想被面對之前,我們首先來談談一些專家認為的情緒的一般事實:
一、情緒是不能被隱藏的。
二、情緒是沒有對錯與好壞的。
三、情緒與理性是并存的,沒有誰比較高或低。
四、在處理別人的問題前,要先了解自己的情緒,如此才能有效地幫助他人。
五、情緒沒有消極或積極的區別,但是其所產生的能量卻有消極與積極的不同。
六、表達有積極和消極能量的情緒同等的重要。
七、情緒是了解與解決問題的關鍵要素。
八、憤怒、生氣等情緒,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的表示。
我們不想面對情緒的時候,有幾種方式是我們常常采用的:
一、對抗:當一個人被他人“評價”的時候,他往往聽不進去,進而反批評的說:“你說我,你有什么資格說我?你算個什么東西?”這就是一種對抗行為。
二、攻擊:當狀況發生,一個人首先發難,不管事實的真相,立刻對他人發出主動的批判行為,以規避自己的責任。
三、憤怒:不去了解事情的原委,很快的就憤怒并爆發。
四、合理化:用自以為合理的理由來沖淡或解釋掉內在不舒服的感受,然后就不用面對。
五、逃避不理:立馬壓抑,顧左右而言他,冷漠,不去處理,甚至用幽默的方式來化解掉。
六、遷怒:將不舒服的情緒發泄在他人身上。
七、發泄:不去面對當事人事物,而僅僅就情緒找個出口釋放。
八、尋找待罪羊:將責任推給他人,自己就不用承擔。
九、隔離:當痛苦太大之后,就會進入隔離狀態,形成冷漠。其實內心底是無助的。
十、靈修:用靜坐、內觀等靈修操練,而不去面對事情的真相。
然而,情緒是必然需要流通的,因為它是能量,不流通的能量也就是不處理的情緒,就會形成心理學家馬丁納所謂的自由激進能量(free radical energy),它會成為無法控制的能量形式,是一直高反動能量(《改變從心開始》,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一種因缺少維生素C之類的抗氧化物而導致的新陳代謝毒素。即使它存在地窖銀行內,它仍然可以傷人—上自己,也傷他人。
什么是地窖銀行?它的作用如何?
地窖與銀行都是儲存東西或貴重東西的地方。只是地窖銀行所累積的東西是會產生負向能量的情緒,這種情緒會產生毒素。積累多了,它會以不同形式呈現出來影響我們的生活:
一、過度焦慮、擔心、緊張;
二、憂郁、沮喪;
三、過度內疚;
四、失眠或過度睡眠;
五、過度的思考、猜測、幻想;
六、強迫行為、無法控制的想法、恐懼、占有;
七、被迫害的幻想;
八、隔離、否認;
九、不斷地抱怨;
十、暴力的產生:冷暴力、熱暴力;
十一、過度的溫柔、甜美、虛偽、不真實;
十二、生病、得癌癥;
十三、成癮:性、愛、毒品、工作、事物;
十四、過度助人的渴望。
也就是說,這些沒有被處理的情緒,對自己對他人有很嚴重的致命影響,不僅對人類,對整個宇宙萬物都會有負面的影響,如戰爭、環境的破壞、殺人、自殺、與人沖突、爭吵等等不和諧的情況,都會出現。更可怕的是,能力是不會消失的,除非我們用適當的方法來處理他,化解它,轉化它。
能量必須流動疏通,我們的生活才能充滿活力,世界才談得上和平,宇宙才能凈化。讓能量流通的方式有很多種,運動、瑜伽等都是方法,但是最根本的方法是真實的活出自己來,能夠有面對的勇氣,向他人真誠的表達,是人與人之間成為無掛礙的互動,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但是,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人們最大的困難就是“恐懼”,恐懼不被接納,不被喜歡,害怕被批評,擔心不被認可。所以,人際關系變成一個很艱辛的生命課題。
人際關系實驗室,就是將真實的人際關系場景,搬到這個實驗室中,讓團員透過共振與共鳴的作用,一點點,一步步的分享彼此的生命過程,也許是可怕的故事,也許是愉悅的經驗,也許是從沒有揭露的秘密,在真實的互動中,透過沒有編排的劇情,順著“生命道”的帶領,來處理這些沒有曝光的阻塞能量,重新流通,這樣,個人的自由激進能量,才能轉化,家庭的、社會的以至于國家的、世界的宇宙之間的自由激進能量場,才能改變。
情緒度表
了解自己的或別人的情緒度,就能了解覺察到自己和他人的“熱點”或是“刺激點”,如此,就能防止“非理性的思想”或“不恰當的情緒”給挑起來”。用情緒度來評估自己的生命力的強弱,突破自我的或協助他人的生活局限,增加生活的動力才有更大的可能性。
5. 寧靜
4. 熱誠
3.3 強烈興趣
3.0 謙虛、保守、不太主動(微弱興趣)--一般人的狀態,不輕易與人建立關系。
2.5 無聊—缺少動機,面對無論好壞的情況,內心會出現:我不想也不要爭辯的態度。
2.0 敵對
1.5 憤怒
1.1 隱藏的敵意
1.0 害怕
0.5 悲傷
0.05 冷漠、無助
超個人心理學是心理學發展的第四勢力,它結合了東方的高層心理學和西方的深度心理學,統合成為真正完整的心理學。超個人心理學超越人本主義心理學,突破“自我實現”的需求層次,涵括了最高層次的“靈性需求”,強調發展“全部的人性潛能”,把自我放進更大的宇宙脈絡中,透過日常生活,喚醒內在智慧,呈現“一體關系”的實相。 讓超個人心理學融入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