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調查顯示,在全球早逝人群中,近一半人的死因與油的攝入量過多有關,這是因為,油攝入過多會導致多種慢性病。
健康時報微信(jksb2013)曾報道“39位心血管專家為何集體吃素?”用他們的話說——“我們每天接觸那么多心血管病人,長教訓了!”其實他們吃素的真正原因是怕吃太多的——油!
他們解釋說,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么自己就動脈硬化、心梗、冠心病了,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和油吃得太多有關。油吃得太多很容易導致高膽固醇、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
其實在今天,人們面臨的問題不是少吃油,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吃進了超量的油!我們在外就餐,商家們為了讓菜吃起來更香,只能用大量的油,讓菜吃起來口感好,色味香。心血管專家在外從不點的10道家常菜,可以說個個是“吸油菜”,每吃一口都在喝油!十一在外千萬別點!
1燒茄子
燒茄子吃著最香,也最下飯,我們在外就餐也經常點。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茄子疏松多孔,十分“吃油”。比如,制作燒茄子需要過油,茄子在油里就像一塊海綿在吸水一樣,一盤汁濃味美的燒茄子實際要吸油40克左右。這些油最后都會被吃到肚子里,十分不健康!
2地三鮮
地三鮮這道菜主要食材是土豆、茄子、青椒。可這些食材都需要過油炸,過油后茄子會像海綿一樣吸收大量的油。而土豆經過高溫油炸后,會生成致癌物。這道菜聽起來是一道“素菜”,但經過油炸后其含油量比一碗油滋滋的紅燒肉還要多。
3干煸豆角
干煸豆角,聽起來似乎與過油無關,其實也多半是油炸過的。油炸的干煸豆角不僅熱量超標,還有可能帶來安全風險。因為在油炸時,豆角可能外焦里生。而如果豆角不徹底做熟,就可能導致食物中毒。
4炸藕盒
藕盒通常要裹一層面糊下油炸。雖說藕是養生的食材,但它的淀粉含量和土豆接近,加之外表裹著面糊,這樣富含淀粉的食物經過高溫油炸會產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同時藕盒上吸附了大量油脂,過多食用對健康著實有害。
5糖醋里脊
糖醋里脊可以說一道老幼喜愛的一道菜,外焦里嫩吃起來口感和味道都很棒。但經過油炸后的里脊肉也可謂是吸油大戶。同時,糖醋里脊外面包裹了大量的糖。所以糖醋里脊雖然好吃,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高糖、高油菜,最好不要點。
6松鼠魚
松鼠魚是很多人愛點的一道菜,和糖醋里脊一樣酸酸甜甜,口感也是外焦里嫩。但主要的問題就在于松鼠魚經過油炸后才會呈現金黃的樣子、外焦里嫩的口感。而經過裹著淀粉油炸后,淀粉和魚會吸收大量的油。所以并是一道值得點的健康菜,不如把松鼠魚換成清蒸魚,這樣對身體更好、更健康。
7干鍋菜
干鍋娃娃菜、干鍋千葉豆腐、干鍋白菜,這些是我們最常點的幾道干鍋菜。但干鍋菜想要達到“麻辣鮮香”的特色,大部分食材需要經過“過油”工序。這樣一來干鍋菜的含油量就大幅提升。此外,干鍋菜一般都需要持續加熱,最后大部分油脂都會被菜吸收。
8水煮肉、水煮魚
水煮魚、水煮肉是我們最常點的2個“水煮菜”,但其實我們吃過的都知道,這根本不是什么水煮菜,就是一道“油煮菜”。雖然水煮肉湯里,上面是油下面是水,但當夾起肉時上面的油會吸附在肉和菜上,十分不健康。
9毛血旺
毛血旺可以說是一道重慶名菜,同時也是一道非常“吃油”的菜。所有菜幾乎是用油來煮,可以說吃一口都是在喝油,一點都不夸張。此外,毛血旺中的血豆腐、豬下水很多不法商販都用甲醛泡過,重慶晚報就曾報道商戶們自己從不吃毛血旺。
10烤鴨
烤鴨也算是一道北京名菜,但也是一道非常油膩的菜,烤鴨在烤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刷油,同時鴨子本身就有一層很厚的脂肪層,切鴨子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皮與肉之間有一層厚厚白色脂肪。所以專家建議,吃烤鴨也要少吃這層白油,對心血管確實不健康。
1. 盡量選擇涼拌、清蒸、水煮、燉等低熱量烹調的菜肴。如素菜、水果、低熱量烹調的雞鴨、魚蝦海鮮。請注意雞鴨一定要去皮,不要吃豬肉及一些肉餡類菜肴,油多的菜建議過水去油。
2. 主食盡量選擇五谷雜糧。如芋頭、紅薯、玉米等,但要少吃花生,因為花生屬于堅果,油脂含量高。如果沒有五谷雜糧,可以吃一小碗米飯,不要選擇韭菜盒子等油煎類的主食。
3. 吃的時候,多挑素菜吃,每次夾一兩根,少量多次地夾菜。嘴巴不停地動,不停地吃。
4. 多吃骨頭少吃肉,既解饞又健康。把骨頭大的、肉少的大骨頭或者魚頭魚尾夾到自己碗里,稍微吃點之后丟到一邊;把貝殼類的殼都夾到自己碗里,豬肉等要少吃一些。
5. 飯店里的湯一般油比較多,千萬少喝湯。最好喝一些玉米粥之類粗糧粥,少喝一些骨湯類的。
覺得不錯,底部隨手點贊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