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罔不怠 deepthinker 但凡我每次提到純粹刷題的危害時,總有人跟我說吧啦吧啦,言下之意就是刷題也是適合某個分類的、刷題也是有好處的…… 如果把刷題本質點出,某些自欺欺人的說法可能就顯現了。刷題是什么呢?刷題其實是一種練習,一種非常極端追求數量的練習。 數學學習中有兩種任務,一種是練習,亦即有效運用已知的一個或多個運算程序去解題;而另一種任務是問題解決,其與練習的本質區別在于需要創造性地去面對一些新的挑戰,可能需要將已知的策略疊加,甚至可能需要創造新的策略。這樣把問題進行分解,就不難看出數學學習中的主次關系——把問題解決作為核心,輔之以適度的練習增加熟練度。可是,純粹刷題是在本末倒置,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沒有原創思考的重復性勞動上,大腦哪里還有活力呢? 確實,很多人都會說“刷題至少能取得好的分數”!可是這樣的好分數只是假象,那么多高分低能真能面對未來的挑戰嗎?已經有博導哀嘆,他們招進來的學生,創新能力、掌控科學動向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大不如以前的學生。難道不是從小到大一直堅持不懈地刷題,從根源上泯滅了大范圍的創新人才? 是否對李世石與AlphaGO的人機大戰記憶猶新?開戰前,我以為人類能抵擋兩盤,說不定第一次對人機大戰還能贏,人工智能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來學習。后面的戰績讓我意識到,人類已經無法在“計算”這個能力上有絲毫抵擋人工智能的機會了。反過來也讓我再次思考,那么我們又何苦將孩子陷入到苦練運算和刷題的漩渦中呢?本質上,數學思維并不是培養出來的,因為大多數人不可能遇到既對事物本質有所探究又能對知識體系有解構能力的導師。因此,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數學思維的培養,倚重的是引導,引導他們主動去探究問題的本質,引導他們去將這個世界重構,引導他們去完成從具體到抽象再回歸具象世界解決問題的一個循環。 數學關鍵是邏輯而不是具體的方法,不是怎么求多項式的根,而是基本邏輯和數學語言。同時,數學是最需要培養自學能力也最能夠培養自學能力的學科,因為完備的數學論證體系已經可以讓自學者自由地拾階而上。 啰里八嗦了那么多道理,來點實干的吧。目前,我們在數學群里已經開始展開關于《漢聲數學》的領讀,希望通過這種共讀的方式讓父母腦洞大開,從而可能帶領孩子去更好地探索數學世界。接下來,我希望在群里對數學解題的各種策略展開創造性地深入討論,然后再就問題解決的主題進行延展。
如果你也是分享主義者,如果你也愿意用腦力激蕩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的數學思維,那么聯系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