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總是風風火火,一刻不停。他們做事沒耐心,不愿多等一分鐘,稍不及時滿足他們的需求,就大哭大鬧,讓父母們很為難。
孩子的耐心可以通過延遲滿足來訓練提升,但孩子天性無所謂對錯,也需要父母充滿耐心的接納。
新新家長專欄作者:新新媽媽,新新家長戒吼志愿者,一位4歲孩子的媽媽。
投稿郵箱:tougao@xxjz.org
@悠悠我心 提問:
我的孩子5歲了,可我最近越來越擔心她了,因為她的脾氣越變越壞。她提出的要求必須要滿足,不能有一點延遲,否則就哼哼唧唧,乃至大哭大鬧。比如說,她要吃的那個魚片,撕口不太好拆,我說去幫她拿把剪刀開啊。她立刻就等不及了,哇哇大哭。
她沒有耐心還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在游樂場,別的小孩都在排隊等滑滑梯,她等不及就去插隊,有時候甚至會推開別的孩子,總之只要沒有立刻滿足他,她就會不依不饒,一刻不能等。我很煩惱,也說也罵,就是不管用,希望得到你的建議,謝謝。
悠悠我心:
孩子耐性不好,缺乏延遲滿足的能力,我先來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1. 天性使然。有些孩子天生慢性子,有些孩子天生急性子,這跟基因有關。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往往是個做事風風火火的急性子。
2. 后天養育。現在的孩子總是一堆大人圍著,只要有需求就能被輕易滿足,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學著等待和忍耐。
3. 缺乏延遲滿足訓練。大部分父母雖然知道延遲滿足的概念,但普遍缺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或者他們認為這是性格和年齡問題,隨著孩子長大會好的。
不知道您的孩子的沒有耐性屬于哪一種情況呢?
不以“慢”喜,不以“快”悲
需要先說明的是,新新不是個天生脾氣特別急的孩子,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棉花糖實驗”,我們在新新3歲的時候給他玩過,他會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玩玩手指頭,來控制自己想吃棉花糖的欲望。
但這也有煩惱,由于新新天性不著急,甚至有時候還顯得慢吞吞。比如每次出門他都堅持自己穿鞋,穿得很慢很慢,趕時間的時候簡直不能忍。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種情況,是個天性著急的孩子,我覺得你不用太過緊張。這個世界有急性子,有慢性子。急性子孩子的媽媽羨慕慢性子孩子的媽媽,慢性子孩子的媽媽何嘗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一點?
制定規則,有些原則問題不能讓步
根據你的描述,你女兒不僅性子比較急,在行為規范和文明禮貌方面做得也不太好,比如在游樂場會因為著急而插隊,這應該是要引起家長重視的。性子急的孩子不等于沒禮貌的孩子,孩子的禮貌,她的規則意識,是需要父母通過制定規則來培養的。
制定規則,不是對孩子施壓,不給孩子任何自由和選擇。蒙臺梭利曾經說過:“我們不認為一個學生像啞巴一樣默不作聲或像癱瘓病人一樣一動不動就是守規矩。那樣的學生只是一個失去自我的人,而不能說是守紀律的人。只有當他變成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注意到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能把他當成一個守紀律的人。”
因此在制定規則前,不僅夫妻雙方的態度意見要一致,還需要讓孩子加入到規則制定過程中來。對于5歲的孩子,規則盡可能制定到細節:比如每次洗完手,必須要甩6下;去游樂場排隊,跟前面的小朋友要距離有2個拳頭等等。制定完規則后,嚴格執行,如果孩子破壞了規則,立刻帶離現場,或者讓她承受其他“自然后果”。(所謂“自然后果”,就是孩子行為導致的自然結果,比如不吃飯導致肚子餓,不帶作業導致被老師批評,“自然后果”區別于父母刻意的懲罰。)
延遲滿足可以訓練,但不可過分
我們家新新脾氣慢,不代表他是個在誘惑面前就特別扛得住的孩子。看到玩具會挪不開步,看到蛋糕忍不住多吃一塊,到了游樂場就沒了回家的想法……這都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延遲滿足,是不適合用吃喝睡等基本生理需求進行的。但是當孩子在玩具店看到一個玩具挪不開步的時候,就可以試著等一等滿足他的需求。比如,我會多問他一句:你為什么需要這個玩具?你是今天一定要拿到它嗎?你這個月的玩具額度都用完了,我們只能下個月過來再買。
真正的延遲滿足,是推遲滿足的時間,而不是無故取消滿足。也就是說,當我答應新新,我們下個月的玩具額度可以用來買這個玩具的時候,我下個月一定會來兌現我的承諾。經常在孩子面前“毀約”的父母,孩子自然就不會把父母的話當真,訓練延遲滿足自然也無從說起。
還有一些兒童繪本,講述的就是耐心等待的故事。推薦給你的是這本《我會更好吃》,講述了一顆小橡果落在地上,很多小動物都想立刻吃到它。但在小橡果的請求下,小動物們都沒有去吃它。而這顆小橡果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開始發芽、生長、最終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給這些動物們提供了更多美好的食物。
美好的事物需要耐心等待。你愿意付出時間的代價,你會有更多美好的收獲。這個道理你可以說給孩子聽,也可以告訴自己。祝你和孩子都能幸福快樂!
一個被慢性子孩子“折磨”的新新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