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募格學術原創(chuàng) 轉載請聯系后臺
如何在國際期刊發(fā)論文?一位國外資深編輯給出了自己的個人建議——Angel Borja博士在論文發(fā)表領域閱歷豐富,擁有作者和審稿人的經驗,他的建議主要包括準備初稿(作者的角度)、論文寫作過程(審稿人角度)、什么論文內容將受歡迎或不合適(編輯的角度)。
本文是系列第一篇。以下為Angel Borja博士自述。
2005年,愛思唯爾邀請我做一次關于科技論文寫作的講座。講座非常成功,從那以后,我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類似的講座。因為我覺得有些研究者在博士階段時,導師并沒有培養(yǎng)他們的博士論文寫作能力,那是學習和掌握發(fā)表論文原理和規(guī)律最好的時機。
在歷次的講座中,我分別從作者、審稿人和編輯的角度講述了發(fā)表論文過程中的三大個人見解。從1979年開始,我在很多大學和研究中心工作,1981年,我發(fā)表了第一篇論文,后來陸續(xù)撰寫了270多篇論文,其中150多篇收錄在不同的40多個期刊里。
對于任何一個作者來說,閱讀同事的論文同樣重要(我每年平均讀45到50篇論文并瀏覽超過65份不同類型的科學雜志),這讓我對熱門話題有著更加廣泛的認識。因此我覺得我的建議能幫助大家提高論文收錄的機會。
先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有沒有做出新穎并且有趣的研究?我的研究工作中是否存在挑戰(zhàn)?我的研究與當下的熱點有沒有關系?我對一些難題有沒有提出解決方案?
如果你的所有回答都是yes,那就可以開始準備初稿了。如果其中有任何一個回答是no,你的論文可能只能在影響因子較低的期刊發(fā)表了。
回答這些問題時,你要記住審稿人在審閱論文時腦子里必須回答以下這些問題,比如:
關于文章的類型,你通常有三種選擇:
(1)完整的原創(chuàng)文章是最重要的論文類型,通常情況這類論文需要大量完整并且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研究進行支撐。
(2)通訊稿、快訊、短訊(Letters/rapid communications/short communications)通常是有重大意義原創(chuàng)文章的早期快訊,它們比全文要短很多,一般篇幅較小。
(3)綜述(Review papers or perspectives)是指就某一時間內,針對某一熱點話題,對大量原始研究論文中的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一般情況下是由雜志社編輯邀請學術界具有一定威望的研究人員提交發(fā)表。
在閱讀文獻并且搜集資料的同時,你要評估自己的研究工作:目前手頭的資料夠不夠寫一篇完整的論文,或者說你已經迫不及待要發(fā)表自己的重大結論了?
咨詢你的導師或同事,聽取他們的建議,再決定到底提交那種類型的論文。記住,有時候旁觀者清,也許有的同事并沒有參與你的研究,但是有些問題他們能比你看得更清楚。
不管要寫什么類型的論文,請做出選擇,并提交一篇初稿,不要提交多篇初稿。一般情況下,編輯不喜歡這種做法,由于期刊的頁面是有限的,一個主題或一個作者就會占用很多頁面。
如何為你的論文選一個合適的期刊?千萬不要懷著碰運氣的心理同時投給很多期刊,一次就投一家期刊,然后靜候編輯的回復和審稿人的反饋。
選期刊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看看你在準備論文時參考的文獻出自哪些期刊,很有可能絕大多數參考文獻都集中在幾本期刊。閱讀那些期刊最新發(fā)表的論文,你就可以找到熱門話題及已接收的論文類型。
你也要知道哪些期刊的淘汰率比較高,如:Nature, Science, The Lancet and Cell,這些期刊的投稿淘汰率達90%以上,因此如果你的研究挑戰(zhàn)不大,就聚焦那些影響因子相對較低的期刊。
選好目標期刊以后就要去官網下載投稿指南,打印出來一遍一遍地仔細閱讀。
投稿指南里有具體的編輯指南、投稿步驟、發(fā)表費用、版權和道德準則,你的初稿必須滿足投稿指南上的要求,即使是初稿也要有合適的布局、文獻引用、術語、數據和圖表等等。遵循這些提示會為你和編輯節(jié)省很多時間。要知道,編輯最討厭那些不符合要求的論文初稿,他們會覺得投稿作者不尊重他們的工作。
現在越來越多的期刊對論文結構有新的要求,但通常大多論文章還是遵循一樣的結構:
一部分用于論文題目引用和搜索,能為論文提供更多信息,使論文更吸引人、更高效,包括題目,作者(和單位),摘要和關鍵詞。
一部分是論文主體,一般可分為五部分:引言、方法、結果、討論和結論 。還有一部分包括致謝、參考文獻和補充材料或附錄。
一般情況下,一篇完整的論文會遵循英文科技論文結構(IMRAD format),這是1979年由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引進的,作為論文寫作的標準回答了以下問題:
在后面的文章里我會更細節(jié)地討論結構問題。
科學界最糟糕的事就是抄襲,不管從專業(yè)上還是從法律上看,抄襲和竊取他人的勞動成果都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違反道德準則的行為包括數據加工和篡改、研究中對人體或動物的不規(guī)范試驗以及引用別人的觀點或內容沒有注明出處。(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