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 | 閱讀速度慢、看書少,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
來源:夫妻肺片 作者:貝子晨生涯咨詢培訓(簡書作者) 編輯:學妹
我讀書比較慢,常被老婆調侃:“你咋讀的那么慢了,看個小說我兩小時就讀完了,你看的那么仔細,有必要嗎?雞湯里想要讀出骨頭,那得多費勁啊。”我苦笑著反駁道:“我讀的慢,吸收比你好,記得比你久啊。”事實證明,我確實記得久,也確實讀的慢。
我也羨慕那些讀書快的人,尤其在簡書上看著《一年讀不了100本書,別說自己會閱讀》這些文章,我真是無地自容啊,原來我一年還沒有讀夠100本書,怪不得不會閱讀啊。結果逼迫自己讀的快些,卻發現,一頁的文字我只看到了中間幾個字,囫圇吞字,讀完后,沒理解句子,沒理解結構,什么也沒記得。
看的太快了,快的都看不清字,理解不了意思,于是就又被打回原型,決定還是讀的慢點,重要的是學到東西嘛。
在閱讀的快與慢,知識的有用和沒用之間,我選擇了有用,和我沒得選擇的天生讀的“慢”。
就這樣,別人說我慢,我也以為自己慢。慢是有比較的,難道我真的比一般人讀的慢?
在《溝通圣經》中提到:
成年人平均的閱讀速度為每分鐘200到300字,但是有些人能夠每分鐘閱讀600字,而據說肯尼迪總統能夠每分鐘閱讀1000字。
于是,我計算了一下我的閱讀速度:
讀完《精進》用了15個小時,這本書總共有18.8萬字,算下來平均每分鐘208字。
平時,我有用番茄鐘來讀書的習慣,30分鐘可以讀10-15頁,一頁紙以16開為例,一般書籍大概是600字左右(日本作者的著作比如《深閱讀》,大多為400字左右),算下來平均每分鐘200-300字。
經客觀分析,事實是:我達到了成年人的平均閱讀速度,可以說我不快,但并不慢。
如果遇到情節激烈的愛情、打斗,在荷爾蒙、多巴胺影響下,想慢也停不下來啊。曾記得,通宵達旦看金庸武俠小說,那感覺絕對是讀的快,讀的爽啊。
我不知不覺被別人說慢,不知不覺地認為自己讀的慢,也不知不覺地認為自己天生讀的慢。就這樣,慢了這么多年,也不想快了。有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感覺。
當錯誤的認知變成了潛意識,真的太可怕,它會讓你失去改變的原動力。所以,我錯了,我讀的并不慢,只是不夠快而已。
接納自己的狀態:
也許你真的不是讀的慢,只是以為自己讀的慢,
也許你真的不是讀的慢,只是你和快的人比,
也許你真的不是讀的慢,只是你讀的書不合你口味。
早上,上班到單位,打開郵箱,你的郵箱里有數不清的電子郵件,桌上有各種信件、文章、報告。你看著電子郵件、報告、信件,有些需要緊急回復,有些需要安排處理。這時,老板過來,告訴你要寫一份分析報告,2小時后要,然后甩給你足有15本書高的文件和報告,讓你讀完后整理出有用的信息寫成報告。這個時候,怎么辦?
毫無疑問,跪著也要在2小時內看完這些文件和報告,并且寫完報告。人生就是這樣,不是被動地活,就是主動地活。這個時候,如果你讀的快,那就是競爭力和生產力,讓你能夠在2小時內完成領導的任務,并有可能超出領導預期,寫出一份漂亮的分析報告。
讀的快,就是提高你單位時間的閱讀量,閱讀量多,是你產出的基礎和保障,就像吃飯一樣,吃的多,才有更多的精力和能量。古往今來,數風流人物,曬得最多也是書籍,你讀的快,書多,也可以拿出來曬曬,標榜一下自己,滿足一下內心的“風流人物”。當然吃的多,不一定全都能消化吸收,這個暫且不論,先搞定多吃的問題。想要讀的快,就要弄清楚哪些因素會影響閱讀速度呢?
《溝通圣經》中提到:
1.復雜的內容。
2.作者的風格。
3.不好閱讀的字體。
4.單調的版面,四四方方沒有變化的版面會讓眼睛疲勞。
5.不熟悉的字和用語。
這些我都中招了,想想自己閱讀那么慢的過程,悔恨看到的太遲,醒悟的太晚。
這里說的讀的快,指的是理解程度一樣好的前提下,怎么讓閱讀速度可以因此至少增加一倍。
看看下面幾條,你中招了沒?
1.不同的內容,不同的速度
讀到《溝通圣經》書中的這句話時,我笑了,雖然這個道理早被人安利了好多次,但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經常是逐字讀,逐句讀,故事情節讀,段子也讀。就像書中提到的:
閱讀就像開車一樣:一開始我們練習的時候,你不是很自信,因此會開得很慢,很少開到三擋以上。但是等你經驗多了,你就能夠視路況隨意上下換擋,幾乎想都不用想。閱讀也是一樣。如果你多加練習閱讀的技巧,最后會更有自信,能夠視閱讀的內容和目的隨時調整閱讀方式。
我一直在閱讀里的“三擋”以下晃悠,不是我慢,而是我接受了我慢,并且不想快。用同一種閱讀方式和速度,去對待不同的內容。不是我都“愛”這些書,而是我不知道愛誰?
2.閱讀的目的
在《溝通圣經》中,將閱讀的目的分為:消遣、信息、判斷。消遣類的書,想怎么看都可以,這里討論的是如何有效利用時間,提高效率,獲得更多的信息和判斷。時間時不可再生資源,有生之年,讀些有用的書,你的人生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正如趙周老師《這樣讀書就夠了》中提到的RIA拆書法,成人的學習,多以有用為標準,從書中獲取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行動中,帶來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書的價格。
3.理解和速度。
李笑來老師曾談到自己對閱讀的看法:
閱讀沒有快慢,只有理解的快慢。
書中也提到理解的快慢也是閱讀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正如《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主題閱讀,如果閱讀了某領域,比如管理學,經濟學,幾本經典的著作后,再讀這個領域其他的書籍,閱讀速度比你剛開始接觸這個領域時自然快很多,因為你已經有了該領域的基礎知識和框架。
書中提到閱讀最理想的進步就是:你的閱讀速度增快后,理解能力也增進了。
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是互相作用的循環往復過程,不是單向運動的過程。這個說法,讓我對閱讀速度快沒有了后顧之憂,增加了嘗試的動力。
4.閱讀的物理過程
A. 眼睛的移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注視,一種是回視。
注視是眼睛會停頓下來,把一個字或詞看清楚后,才移動到下一個字或詞組。據估計,眼睛每次注視時間為0.25-0.5秒,每次注視時,眼睛會閱讀一個或好幾個字。每次注視時,你可以對焦或辨認的字數就稱為辨識廣度。
簡單來說,就是你不眨眼看字的時間,記得不要老眨眼哦,這個習慣會嚴重影響你的辨識廣度和閱讀速度。比如經常參加些球類運動,乒乓球、羽毛球來鍛煉你的注視時間。
回視,也就是閱讀時跳回到前面看過的地方。因為你的大腦速度快于你的閱讀速度,所以大腦會開小差,而你不斷地回去讀來讀懂一句話的意思,閱讀速度自然慢很多。
鍛煉自己的注視時間,不要回視,就像開車一樣,總不能開出100米,忘了去哪,再倒回去,重新開。要是那樣,交警會不會放過你的,你后面的車也不會讓路的。
B. 默讀和想象。記住不要默念,把注意力放在句子的整體意義,而不是單字上面。
C. 舒適的環境。注意閱讀的姿勢、光線,還有你的視力、休息。
D.詞匯。句子是詞匯組成的,不理解詞匯自然會影響到閱讀速度。讀一篇文言文和讀一篇白話文,閱讀速度自然不一樣。平時,多積累詞匯,對閱讀速度提高會有很大幫助。
1.決定閱讀內容的優先級
在平時的閱讀中,以有用和必要為判斷標準,去閱讀相關書籍。沒有用的書籍或內容,就用最快的速度看看標題,開頭,結尾就可以了。就像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的時間管理方法。
閱讀的書籍也可以用這4個象限劃分,并給自己確定好速度,對于不重要的就快讀,對于重要的緊急的,那必須快字當頭,對于重要的不緊急的,可以略緩。修行就是要時時刻刻去修行,閱讀的快慢訓練也是如此。
2.瀏覽
評估內容的價值。
了解結構。
3.略讀
文章是一種表達形式,如果你知道了它的套路,那你看起來就知道了它的重點內容在什么地方。正如《溝通圣經》中提到的:
主題句。常為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標記。視覺標記,下劃線、粗體、斜體、編號。語言標記,第一點,第二點,例如,因此。
就像開車一樣,遇到然而,但是,就是前方有情況,需要減速。遇到而且,同樣的,可以繼續欣賞美景,享受飆車的速度。遇到因此,最后,要減速了,甚至要做記錄。
七條略讀規則:
用你最快的速度閱讀。
遇到有趣的地方不要停下來。
先讀標題、目錄和總結。
閱讀文章的第一段。
閱讀接下來每一段的第一句,而且只讀第一句。
這些段落的第一句應該按照邏輯順序連貫起來。
在結尾的部分,放慢速度,把最后兩三段完整讀過去。
4.SQ3R方法
縱覽(Survey)、問題(Question)、閱讀(Read)、回憶(Recall)、檢查(Review)
縱覽(Survey),就是讀目錄、索引、重點章節。
問題(Question),在讀完摘要、前言、目錄后,找到作者的觀點,論據,理由,自己是否認同,為什么不認同等問題,批判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