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沒有專家 只有一群奮斗在教育一線的老師
中國式家庭里,總少不了焦慮的父母。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操心孩子的全面發(fā)展。你的這些操心,實際上來源于你心中的焦慮。焦慮的父母培養(yǎng)出的孩子,快樂嗎?
1
最近聽到一個故事,有一個很可愛很聰明的小姑娘,一直在上鋼琴的補習(xí)班,而且練的不錯,每次在親戚朋友面前彈的都很好、很流暢。但每次在自己媽媽面前彈琴,卻總是出錯。
了解之后才知道,這位媽媽之前聽孩子彈琴的時候,一旦孩子出現(xiàn)錯誤就很焦躁,急著上前批評孩子。
批評了幾次,導(dǎo)致女孩一見到自己媽媽就變得很不自信,每次當(dāng)著媽媽的面彈奏的時候必會出錯。
想想故事中的小女孩,感覺跟自己小時候挺像的。其實自我感覺,我小的時候還蠻聰明的,最起碼我自己是這么認(rèn)為的。但不知為什么,我在我爸面前就顯得特別笨。
爸爸的脾氣比較急躁,耐心不是很足,每次遇到不會的題去問他,教我?guī)妆檫€不會他就要發(fā)脾氣了。
似乎自己深深陷入了這個“魔咒”,只要是在爸爸面前做事情,我心中都會緊張不安,這種心理狀況導(dǎo)致我做事多少都會出錯,我也從不敢抬頭看他那“兇狠狠”的眼神。
這種狀況一直到我上了高中才有所改變,因為那個時候我不會的題目我爸爸也同樣不會解了。
2
每次跟身邊的朋友、長輩或是家長聊天,問起自己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成長。”然而,在現(xiàn)實面前,誰能夠拍著胸脯告訴大家你在這樣做呢?
我見到過這樣的家長,給孩子報滿了課外補習(xí)班,為的就是讓孩子學(xué)習(xí)成績優(yōu)異,生怕落后。而有位媽媽說:“有一次孩子寫作文“我的煩惱就是媽媽給我報了很多的補習(xí)班。”她才發(fā)覺,我們努力讓孩子變優(yōu)秀,孩子卻不以為然,對他們來說,這是高壓下的束縛。
我見到過這樣的家長, 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出錯,他會上前安慰,客氣地告訴他們?nèi)绾握_做。而自己的孩子一犯錯,情緒高漲火冒三丈,氣的兩腿直哆嗦,如果孩子多說兩句,他就要忍不住上手了。
我見到過這樣的家長,孩子高考報志愿,孩子自己已經(jīng)在心中選好了學(xué)校和專業(yè),家長卻好不罷休,還在熬夜給孩子找出路好、好找工作的專業(yè)。 孩子打發(fā)脾氣,覺得這是父母對他的不尊重。
家長總有操不完的心。不僅要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還要操心孩子的德智體美,操心過度就逐漸變成了焦慮。
靜下心來想,你所做的這一切,都源于你心中的焦慮。
你如此焦慮,孩子怎能快樂?
3
一次,我在商場兒童游玩區(qū)看到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做手工,編繩子。孩子怎么編也編不好,家長卻一點都不著急,一直在安慰孩子慢一點,邊說邊指導(dǎo)孩子。而孩子也是一臉輕松的樣子,很開心地在學(xué)。
其實,學(xué)了半天,看到孩子還沒有學(xué)會,多少會有些著急。但是我想,這位媽媽一定是很放心,相信孩子一定能學(xué)會。
想起龍應(yīng)臺曾在《孩子你慢慢來》書中寫到:“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孩子的脾氣秉性都是在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下不斷被塑造的。父母的角色,就是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引導(dǎo)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你的焦慮,造就了你的不放心;你的不放心,造就了一個焦慮不安的孩子。放下心中的焦慮,允許孩子慢一點,讓他們安安靜靜的成長。
人生的旅程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一場百米沖刺,只要孩子在逐漸地前行,無論快慢終將會到達勝利的終點。
文|轉(zhuǎn)載好未來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