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霸的背后,一定都有個超強學習能力的父母想讓孩子盡快進入學習狀態,終極秘訣是——你要比他們更早進入學習狀態。
作者:新新媽媽,新新家長戒吼志愿者,一位4歲孩子的媽媽。本文來源:公眾號“新新家長”(ID:xinxinjiazhang)。
........................................
快開學了!
快開學了
快開學了!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個雖然不悠長,但也夠放羊的春節過后,別說孩子了,連我們這些成年人上班頭幾天,都難免有心不在焉,消極怠工的狀態。別怪孩子難以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或許你覺得,學習狀態可以慢慢找,但學霸可不會給你這個機會!開學,意味著學習進度,意味著作業和考試,也意味著成績和排名。如何讓孩子盡快進入學習狀態?
我當過24年的學生,2年的老師,雖然孩子還沒有到學齡,但長期和學霸家長們混在一塊兒,也偷師到不少獨門秘訣。分享6個竅門,離開學還有一周,各位父母提起120分的精神,要讓孩子盡快進入學習狀態,你先要進入狀態哦~~
一、和孩子一起制定新年計劃——打足雞血好開工
開學初始,哪怕是低年級的孩子,你也不妨先坐下來,和他們一起討論新學年的計劃。新學年的計劃可以分成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的就是說,你希望在學期末達到一個怎樣的狀態?看完多少冊書?獲得哪些證書和獎項等。
細節的話就是制定一些每天可執行的規定。比如放學回來后,你是立刻做作業,還是休息15分鐘后再做作業?你是希望一氣呵成把所有作業都完成,還是每學習1個小時可以休息15分鐘?
制定新年計劃不求全面,關鍵是制定時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執行時父母堅定地督促孩子遵守。
制定宏觀的新年計劃不妨可以大一些,畢竟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就實現了呢?打足雞血好開工嘛。制定微觀計劃的好處在于,讓孩子明確自己每天應該做什么,親子之間因為學習問題,有了年初的規章可循時,也能避免不必要的爭執。
二、和孩子一起為開學準備——用儀式開啟新學期
儀式感是賦予某個時間和時刻的特殊意義的東西。開學有開學儀式,每周一有升旗儀式,儀式是通過一些非必要的動作和形式來表達重要性的行為。如果你希望孩子能盡快進入學習狀態,不妨在家中為孩子營造一個開學的儀式。
開學儀式沒有標準,可以采購一些新學期用品,和孩子打一場球,去喝一個下午茶隨便聊聊,出門穿校服等等都是不錯的嘗試。記得我們小時候,每逢開學都是很高興的,和幾個好朋友約好去文具店買包書紙,買新筆記本,一切都重新開始的感覺真棒!
三、調整到上學的生物鐘——好身體是學習的本錢
從前,我總覺得孩子吃飯很重要,跟學霸父母在一起久了,我就發現比起吃飯,孩子的睡眠和吃飯一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少吃一口沒關系,現在的孩子個個營養過剩,但少睡幾個小時,真的會影響一天的精神。
我認識一個學霸,每天雷打不動9點睡覺,倒頭就睡,早上6點起床精神百倍,這絕對是她成績長期保持穩定的獨門秘訣。
春節期間,走親訪友外出旅行,大人孩子的體力都透支了,開學前的一周是調整的最后時期。我建議這幾天無論孩子多不情愿,每天9點都應該上床了,作業做不完,電視沒看完,游戲沒打過癮都不是借口。必要時,你也要做點犧牲,和孩子一起關燈,睡覺。早上也不要再睡懶覺了,懶覺會越睡越懶哦!
四、拿到新學期課本,翻一遍——不是預習,勝似預習
回想我讀書那會兒,每次我拿到新課本,那種迫不及待要拆開看的喜悅,現在回憶起來依舊很美好。如果硬要比喻的話,就好比現在我們淘寶后收快遞的心情吧。
我翻看新書一般從語文書開始,然后是英語書,隨課本一起的閱讀增補書。如果孩子收到新課本的心情,像我當年一樣,那么開學后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應該不是難事。
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培養出翻看新課本的習慣,我建議你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看新課本。這種翻看不是預習,不是先把新課上一遍,而是大致瀏覽新的一學期我們會學哪些知識;會接觸到哪些文章;會學習哪些內容。激發孩子對未知知識產生渴望和憧憬,是學習最有給力的雞血。
五、與老師開啟良好溝通——爹媽要面對現實
前面4點我說的是如何讓孩子盡快進入學習狀態的經驗,最后一條是針對家長的。其實沒有一個媽媽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被班級圈微信牽著鼻子跑的(學霸父母除外)。所以,面對新學期,有些家長也是抱著逃避的心態,希望這一天晚點到,一說到開學比孩子還慌的爸媽也不少。
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你打開了這條微信,就說明你是愿意直面開學的,也意識到進入狀態的重要性。所以,我建議你可以開始在家長群里冒冒泡了,與老師寒暄幾句,開啟一個學期良好溝通的序幕。當父母表現出一種上進心,積極的狀態,老師也更容易和你交流孩子的狀態,給你們的新學期提供一些建議。
除此之外,你還需要關注孩子假期作業的完成情況,打開他的書包,翻開他的作業本,我相信不用多久你就會進入狀態——無論結局是喜是悲。
六、你要比孩子更快進入狀態——語數外學習方法
其實每到開學,父母最關心的還是孩子的學習能不能跟上。現在教育就是拼爹拼媽沒跑兒。面對自家的孩子,最好的教育專家其實就是我們自己。那些教育理論,學習方法,我們都需要學,但更重要的是結合我們孩子的具體情況,融會貫通運用起來。
比如,到了開學后,肯定有很多父母開始撓頭:
為什么我的孩子不喜歡數學啊?
為什么孩子寫作文擠牙膏一樣那么困難呢?
為什么一說到背英文單詞,就像要了孩子的命呢?
其實,父母的有效引導是完全可以避免臨陣抓狂的。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學階段,或者即將入學,我推薦給你新新家長的這期“家長課堂”——父母如何輔助低年級孩子學習?
本期課程一共14節課,分成數學、英語、語文三個部分,每節課10分鐘左右。主講老師是一位有10年班主任經驗的小茹老師,同時她還有一個8歲的女兒。
本次課程結合了她日常工作的案例,參考了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經典理論,從而提煉出一系列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指導孩子進行語數外學習的方法。我完整聽過她的課程,覺得內容非常接地氣,方法也切實可行。
父母需要花精力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這是奠定他們學習能力的基礎。3年級前抓得緊,抓得對的家長,之后會省力很多。這個觀點我深以為然。但同時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教孩子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激發他們的內在學習動力。那么這節課可能對你來說,就有不小的啟發了。
每個學霸的背后,一定都有一個學習能力毫不遜于自己孩子的父母。想讓孩子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根本的秘訣是——你要比他們更早進入學習狀態。
掃碼報名,現在開始2周的高效學習,學期末你會震驚孩子的變化!
// 精品課程 掃碼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