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
這兩天在讀《你的知識需要管理》,在書中發現一個解釋,很準確的解釋。我們讀書,讀的是作者表達出來的顯性知識,每個人閱讀之后,獲取到顯性知識后,會和自己大腦中的隱形知識結合,產生新知識,這新知識是表述出來就是讀書筆記,讀后感,內化到自身就是能力的提高。這是同樣讀一本書,不同讀者,讀后收獲相差很遠的原因。
進入我們正題,領讀這本書。
我的整體領讀思路是這樣的。讀完這本書,需要我們能夠自己回答如下幾個問題。
· What :這本書是講什么的?這本書所講內容或思想的主要來源?作者有什么特別的? 盡量能用一句話概括處每個問題的答案;
· Why: 這本書講的知識正確嗎?它正確的前提假設條件是什么?為什么是這個這位作者講出來?我為什么需要這樣的知識?
· How:如何證明書中的知識的正確性?如何利用書中正確的知識?如何創造條件將知識馬上用于改變現在的行為?
這個領讀的思路就是應用的黃金思維圈。黃金思維圈,思考問題看待事物從What(現象、結果)、Why(目的、理念)、How (方法、措施)出發。
這是一本講如何深度學習、如何管理知識的一本書。像這類書讀起來相對輕松。輕松是說,作者一定會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用邏輯推導或是案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邏輯通常會非常清晰。難點是把作者的觀點理解到作者的水平。
重點是深度理解作者講解的應用案例,也就是作者那部分不好表述出來的隱形知識。
《好好學習》是講如何將底層知識運用到實際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書。底層知識,也就是通常講的普世的規律,如復利效應,概率論,黃金思維圈,進化論,系統思考,二八法則,安全空間。這是作者收集整理的。但底層知識絕對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知識,比如說:共振原理,能量守恒原理,能量消耗最低原理等。這本書也同時告訴我們如何尋找到這些底層知識,如何內化形成自己的能力,融會貫通。
序言一,脫不花,邏輯思維首席執行官。幫助推廣成甲的“臨界知識”。《好好學習》這本書在沒有出版之前,一直叫“臨界知識”。通讀全書,我也沒有找到對于臨界知識的精確定義,我自己給下的定義,僅為個人理解。
臨界知識:將各種底層知識綜合應用到具體領域產生的新的知識,叫做臨界知識。
序言二,這個本書能夠出版的一個有力的推動者,徐金琪。學習知識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講給他人聽。《連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中,讀書的第二階段,想成為領域的專家,就要把你懂得知識講出來,通常人們聽到是“教是最好的學”。依據學習金字塔,最早由美國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 于1946年發現并提出。
成甲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一直愿意,樂于,持續不斷的分享自己知識和經驗。大家從這個序言二中就可以讀到這個信息。
自序,這是序言中重點的部分,作者在這里用自己的例子,向讀者表明要在本書給大家說什么問題。本書要說的是知識管理,從作者的親身經歷導入。
· 第一階段:知識管理入門,通過反思晨修,講學到的知識內化,形成戰斗力。基礎期,(2009年至今)
· 第二階段:依靠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2012年為轉折點。
知識管理上的三個維度
· 第一個數據數據管理維度:談論的是更多數據管理層面的技巧。比如:如何保存文件,如何檢索文件等。
· 第二個信息管理維度。關注如何理解、消化和應用各個知識點。學習中精讀和泛讀的區別、行動學習法、刻意練習等等。
· 第三個底層規律維度。從具體的知識中,抽象思考模型,將模型運用到具體的事物中。
既然兩次提到知識管理,我們整體來看依稀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整體結構(出自《你的知識需要管理》 田志剛著)
書的結構也就是按照作者的這個思路來安排的。作者寫一本書是在構建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這個系統必須是自洽的,也就是通常說內部是沒有矛盾的。人類不可能憑空創造出知識,一定是過去思想的新的多重應用或是延伸。
書的結構也就是按照作者的這個思路來安排的。作者寫一本書是在構建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這個系統必須是自洽的,也就是通常說內部是沒有矛盾的。人類不可能憑空創造出知識,一定是過去思想的新的多重應用或是延伸。
《好好學習》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源于查理芒格《窮查理寶典》那本書中的思想和智慧,在學習知識、管理知識上的應用。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于,將思想,規律做了進一步的具象。讓人們更加容易的理解一些普世的規律,作者稱之為“臨界知識”。幫助很多人加速這個學習進程,或是打開學習的天花板。
說到具象到實際生活,舉一個我感受到的例子。因為每天都要更新公眾號文章,進了一些寫作群。很多的朋友一起花時間,抓熱點,搜集資料,運用技巧爭取去做爆款。
我是這樣看著問題的,按照概率思維,十萬加的文章產生的概率極低,萬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這需要眾多的因素產生共振。沒有資源,沒有積累,運氣不是那么好的普通人,這是太難。
再有這樣的文章寫出來,對自己沒有任何的提高,并且一點的復利積累都沒有,熱點過后,人們根本就不再去看這篇文章。我具體的做法是盡量按自己的節奏寫,不避諱熱點,但不追熱點。寫能夠幫助自己和幫助他人的文章。檢驗的標準就是當過了一段時間人們搜索到這篇文章,看了之后還有收獲,能幫到處于不同時期的人。
寫文章的價值在于,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能夠幫到他人,短期能幫到,長期能幫到。做爆款也沒有問題,就是問了滿足人們短期瞬間追熱點的需求。取舍不同。
我們來進入本書的第一章,重新定義知識、如何獲得這樣的知識、如何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習層次。
知識。指的是能夠指導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且長期來看更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結果的那些信息。
這個定義,是李笑來老師的定義。這是李笑來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訂閱專欄里的更新的一個概念。這里就不在贅述。題目:“究竟什么知識?”我發到群里,大家自行閱讀。
不打算按照書中的內容給大家復述。第一章的內容自己可以輕松的看明白,我倒是想將第四章的“核心鄰接知識的應用” 八個重要臨界知識,分開融合到各個章節的領讀中。今天,就說復利效應,概率論,說的方式是結合具體例子。
巴菲特,世界首富,投資中復利的有力證明者。復利必須有兩個要素,一是持續時間,二是,復利率。投資歷史上有眾多的人類精英,單位收益率都會遠超巴菲特,但是最終很多人都銷聲匿跡,結定性的原理。巴菲特60年的投資生涯,年化收益率21%。對于我們普通投資者,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的同時,定投是非常不錯的投資選擇。
跳出巴菲特的例子,從概率的角度看待股票投資。
美國股票、債券、短期國債、黃金及美元在1802~2012年的真實總收益
看完這張圖,你是不是關于投資的選擇品種、投資的選擇方式有了自己的答案。做正確的事情,背后的支撐是復利效應和概率的支持。
最好的投資是,投資個人的成長。這句話非常正確,但是必須有兩個前提假設條件。
一是,你的的成長是要有復利效應的。
你學習的知識,盡量選擇半衰期長的品種。你習得的技能,應盡可能的長期有效。
二是,要做成為2%的人的成長投資,而不是做成為80%的人的成長投資。
一句話,依據第一條,持續不斷的學習,成為2%的那部分人。關于如何成為2%的那部分人,可參考吳軍老師《智能時代》。
我知道你可能正在,或者正想做一些有復利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想,文章下留言給我,讓我們一起走在特立獨行且正確的路上。
或私信我。
平臺回復:
賺錢 ,看文章 “ 不要錯過,未來最賺錢的職業 ”;
好運 ,看文章 “ 共振知識讓好運發生 ” ;
個體 ,看文章 “ 成為超級個體的核武器 ”;
積累 ,看文章 “ 積累才是天天的必修課 ” ;
牛人, 看文章 “ 如何向牛人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