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來自公立幼兒園,還是雙語幼兒園,為什么他們都選擇了這門課?
無論選擇公立小學,還是國際/雙語小學,為什么這門課都能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
聽聽這些家長們怎么說。
本文來源:“藍橡樹”采訪整理。
.......................................
今年2月,藍橡樹未來學校的第一期“英語語言與文學探究課”拉開了招生的序幕,迄今已經有將近300個家庭(每期限額100,另有100個體驗名額)參加了3月和4月的課程,3月期學員已經完成了前3個月所有的童話線上課,即將開始為期1個月的期末探究項目。
在這3個月中,我們從一開始的忐忑,變得確信無疑。忐忑,是作為國內第一個基于IB課程體系設計線上課程的“未來學校”,我們不太確定這樣的形式是否能被中國家長接受,或者說是否真的能達到我們想要達到的,培養孩子未來世界所需要的5大核心能力。
但隨著課程深入,我們收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點贊。他們孩子的學習背景各異,地區遍布全中國,英語程度各不相同。總體而言,課程的理念被家長所認可,孩子們也喜歡完成課后探究任務。更重要的是,課程設計者所希望培養孩子研究能力、思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能在“作業區”看到孩子點滴的進步。
“我找到了讓孩子適應未來社會的學習方式。”在作業區有一位家長如是說。這門課究竟給孩子帶來了怎樣的改變?它有別于其他課程的核心優勢在哪里?我們邀請了3位全程學習,并認真完成作業的家長,說說他們的想法。
分享者:3月期會員,Grace
背景:女兒在上海讀公立幼兒園大班,傾向選擇國際/雙語小學
“這是絕無僅有的低年齡段綜合能力課程。”
女兒非常喜歡全外教課,雖然她只有幼兒園大班,但由于英語啟蒙做得比較好,所以幾乎都能聽懂所有的故事和對話,也非常喜歡跟著外教做動作,做表情。
探究性作業的意義在于,這是一個真正訓練孩子思維能力的作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第一節課的知識點“區分real life和imagination”,真實生活和想象世界。結束課程后,和孩子在平時的交流和繪本閱讀時,她會主動來問我:“這個是真實的還是想象出來的?”從這一點來說,是非常直觀的改變——她開始有思考了。
課程知識點PPT
對我們家長而言,更大的幫助是啟發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引導孩子將思考運用到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環節。如何逐步引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敢于表達?使用哪些表達的工具?如何不被動接受別人的安排?思考和表達有哪些不同的方式?這些曾經困擾過我的難題,我都從課程中得到了啟迪。這些問題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未來達到的高度,至關重要。
我是一名上海家長,大家也都知道上海幼升小的壓力是很大的,同時應試文化類課程選擇也很多。但據我了解,像“藍橡樹未來學校”這樣,從孩子的獨立能力和批判思考方面著手的課程,又是針對比較小年齡段的孩子的課程,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小學階段,我想讓她去雙語或者偏國際的學校,未來計劃在本科時出國留學,首選美國。我們也知道,國外尤其是美國,非常注重個人的思考能力,這點來說比較功利吧。我們希望在她小時候就對她有意識進行培養。
分享者:3月期會員,Annn
背景:女兒是北京某雙語幼兒園大班,小學首選公立
“為將來留學打好思維訓練的基礎。”
這個課程對孩子的改變在于,原來孩子聽故事,童話可能就是聽個熱鬧,知道個大概情節,現在會在聽故事的時候加入更多自己的思考,能理解文本語言之外的意思。
我女兒屬于情緒比較敏感的孩子,剛好這次有一節課是關于各種情緒的學習,通過這次課程,她不僅學會用英語來表達情緒,還知道自己的這種感覺屬于哪種情緒。這已經超出了一般英語課的范疇,培養的能力就很全面了。
課后作業經常會布置一些需要涂涂畫畫的,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孩子來說也是個很好的鍛煉。同時,外教的表演非常生動,女兒最喜歡跟著老師一起做表情,讀單詞,每次都笑得不行,也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再來說說作業,這個課程的作業任務還是挺多的,女兒最喜歡的就是團隊作業中的“故事改編”。3個小朋友組成一個小組,她是團隊的Leader,共同改編“青蛙王子”的故事,改編后再配合道具演出來,就像小情景劇一樣。我們把她表演的過程拍攝下來,傳到微信小組中,再由小朋友互相點評。這個過程她積極性非常高,一直都在問我:“什么時候還有下一次作業。”那么愛做作業,以前也是很少見。
我們現在在一家IB體系的幼兒園學習,小學擇校我們首選公立學校,可能這樣的課程對公立體制的應試沒有太多幫助,但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我希望她能繼續這種探究思考問題的訓練,這樣對她形成思維模式,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會有深遠的影響。
分享者:3月期學員,溫暖的陽光
背景:兒子在私立幼兒園就讀,小學首選公立
“孩子的想象力,有了落腳點。”
聽了幾期課程,最近由于孩子比較忙,剩下的課想放在暑假再聽,這可能就是線上課的一個優勢,時間比較靈活。那我就聽完之前的課程說說我的體會吧。
最大的收獲應該是課程激發了孩子對事物的探究興趣。他的問題越來越多,只要是聽我講故事或者看動畫片,就會不停問我:真實世界和想象中他們的存在是什么樣子的呀?甚至我們在學習杜甫、李白的詩篇時,他也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他們在哪個年代生活?他們為什么都那么喜歡寫詩?他們的名字怎么那么奇怪?如果他們生活在現代,會不會和我一樣要去幼兒園?有時候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問自答,跟我天馬行空亂講一氣。我問他: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這是我想象出來的!
孩子喜歡課后探究作業,最喜歡的是整理故事的四大要素,然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自己想辦法完成課后作業,作為媽媽我能感覺到他滿滿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