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年齡層的大部分人都將職場生活視為一份工作,而不是一段職業生涯。他們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近在眼前的下一步上,而不是整條路徑,缺少遠見思維。
職場上真正重要的時候,是四五十歲時擁有更好的選擇。所以不要漫無目的地四處跳槽,或者停留在意義不大的崗位上,要做好職業規劃。
要做到的5件事:
1.學習職場數學,樹立正確的長期思維方式。
2.盤點職場清單,梳理你最有用處的技能、經驗和關系。作為這份清單的一部分,你需要評估目前所處的職業生涯階段,并描繪出職業生態系統。職業生態系統由對你獲得的職業生涯成功至關重要的因素構成,包括你的聯系人、專家團、同事和支持者。
樹立職業生涯目標,并根據以下4大黃金問題來得出年度職業價值評估報告:在接下來的一年里,你最大的追求是學習新東西、獲得影響力、體驗樂趣,還是收獲獎勵?
3.進行“100小時測試”并完成一份“個人時間檔案”,從而了解你目前的時間投資狀況。你是否將足夠多的時間投入到讓你變得最成功和快樂的事情上了呢?
4.在嘗試建立新的職場路徑或者在多個選項中抉擇時,運用“職場路徑向導”(Career Path Navigator)
5.時刻更新你的職業生涯。“尾聲”中探討了5個令人警惕的長期問題,你可以定期使用它們來挑戰自己。
我如何避免被機器取代?
我能在哪里以什么方式找到工作?
未來我將如何分配時間?
我會把錢花光嗎?
工作如何能讓我更幸福?
不少都低估了職業生涯長度,導致就把燃料耗盡了。為了推動自己走完這段漫長的旅程,你需要大量的職場燃料。
真正成功的可持續職業生涯是靠職場燃料推動的。聰明的職業策略應該是,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積累職場燃料并不斷更新,同時精明地消費它們。
這種燃料有三個主要來源:可遷移技能、有意義的經驗和持久的關系。
1號燃料:可遷移技能
可遷移技能是你在職業生涯中獲取并擁有的各種基本能力。它們不僅是幫助你完成眼前工作的技術知識和行業術語,而且是當你從一個工作換到另一個工作,從一家公司換到另一家公司,甚至是從一個行業換到另一個行業時都能依靠的能力和基礎。
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你面對一項挑戰和一張白紙時,你是否有一兩套能解決問題的可靠方法呢?
說服式溝通技巧:不管你的交流對象是客戶、同事、朋友還是陌生人,能將自己的觀點以清晰、簡潔的方式呈現出來都是一種基本技能。
完成任務的能力:只有那些能不畏艱難、持續產出的人才能真正脫穎而出。
“人才引力”:吸引最優秀的人,讓他們想要為你工作
幫助和求助的能力:成功的付出者就是付出超過獲取的人,躋身最杰出和最幸福行列的機會會比別人大得多。
情商(EQ):情商是你理解和連接他人情緒狀態的能力。
除了這六項技能,作者還列了,他最喜歡的可遷移技能,分別是與別人進行眼神交流和握手、搜索信息和如何呼吸(冥想)
2號燃料:有意義的經驗
有意義的經驗結合起來可以讓你在職業生涯中既成為復合型人才,又很穩健。新的經驗會讓你離開舒適圈,建立新的職業技能。
不要讓自己職業經歷停留在單一途徑,要具備 開放性。我自己嘗試30多個不同的崗位,能和多個不同的職位,這些經歷讓我能面對各種復雜的情況。
3號燃料:持久的關系
建議自己的人脈關系圈,上級、客戶、商業伙伴、身邊的人才和同類,每個人都不能落下。
社會學家查爾斯·漢迪(Charles Handy)提出了一項很好的假設性練習:想象一下,當你40歲時不得不永遠告別自己的工作,以一己之力創立一家公司,你會怎么做?這是一個很好的測試自主力的練習。
職業生涯需要通過對時間的巧妙投資來構建。職場燃料的可持續供應需要耐心和堅持。有人之所以能成為精通某一方面的專家或者“大師”,不僅是因為有天賦,而且是因為數千小時的學習、體驗和實踐。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投資時間對你的成功和幸福有深遠的影響。
1.職業生涯的長度:用62減去你目前的年齡。算出的結果是你距離提前退休的年數。
2.精通一項技能所需的時間:要花多少小時才能在某一方面達到“精通”?
3.40歲之后能賺到的個人財富百分比:在40歲之后,你賺到的錢會占你一生個人財富的百分之多少?大部分人的估計是60%。年輕人傾向于估一個比較小的數字,例如40%。真正的答案其實是85%~90%。一個人的個人財富往往在65歲左右達到巔峰,而他們在40歲時的個人財富只有那個數字的10%~15%。個人財富的積累絕大部分都發生在40歲之后
4.社交貨幣:你有多少社交網絡好友?并不是越多越好。
5.職場支持者的人數:找到3~5個真正能稱為導師的人。
基本上,你每年都要為接下來的一年設立目標,并回顧過去的這一年。下面這4個問題有助于你完成這項工作。
我是否正在學習和成長?我是否正在對某些人、現在的公司,乃至整個社會擁有影響力?我體驗到樂趣了嗎?我是否得到了適當的獎勵,并創造了經濟價值?
在年末,花一天的時間反思一下自己在過去12個月里的貢獻、進展和成果。
接下來,針對每個問題,分別按10分制給自己打分。在評價學習成果時,你可以考慮自己增加了哪些新的可遷移技能、有意義的經驗和持久的關系。在評價影響力時,想想你的工作給客戶、同事、公司和社會整體帶來了多少益處。樂趣則是一項偏個人的評估了。工作對你來說是樂園還是恐怖谷?至于獎勵,要記住不能光看基本的薪水,而要衡量完整的收入,包括基本薪水、福利、津貼、假期、彈性時間、報銷或補貼,可能還要加上你在積累的所有權或股份的任何變化。
回答三個問題:
你的職業理想是什么,或者至少假設一個你可能想要達到的目標。你目前手上有什么職場燃料?你需要什么職場燃料才能實現這個終極理想?
你必須要厘清自己的理想、技能和選擇,并完全確定自己對目前狀況的推論、假設都是正確的;除了職位,你更需要考慮的是工作內容和學習曲線;做好承受壓力和承擔風險的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感到害怕是很正常的。然后,你就可以做決定了。
職業生涯的持續時間長得驚人,至少有45年之久,而且未來很可能會進一步延長。由三個主要階段組成,分別持續大約15年時間。這三個階段之間緊密關聯,你在一個階段的所作所為既可能為接下來的階段創造機會,也可能帶來惡果。
唯一目標就是為接下來的兩個階段打好基礎。你的學習曲線要比職位、職稱更加重要。在這一階段,要為職業生涯打好基礎并建立起良好的早期習慣。
找到自己的長板和熱情所在的時候,是樹立良好工作習慣的時候。花足夠多的時間盡早建立起自己的技能、經驗和關系。
步入職場策略1:利用在學校的時間儲備早期形式的職場燃料。
可遷移技能、有意義的經驗、建立人脈。
步入職場策略2:制訂求職作戰計劃。
步入職場策略3:積極參與校園招聘。
步入職場策略4:高效地進行在線申請。
步入職場策略5:用好你的關系。比如導師、校友、朋友、父母、其他家庭成員、鄰居等。你可以利用他們來幫助自己了解那些可選擇的行業和職位。
步入職場策略6:與聯系人見面之前,做些功課。前幾天的文章可以幫忙。
步入職場策略7:做好心理準備,找到第一份工作難于上青天。
步入職場策略8:不斷探索。
在這個階段,要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學習高效的溝通技巧,在工作和生活中留下靠譜的印象,多尋求各種反饋,讓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
該階段的首要目標是尋找自己的甜蜜區,即你所擅長的、所熱愛的和這個世界所需要的這三者之間的交集。這個時候你要展現自我,讓自己鶴立雞群,想方設法平穩地走在那條收獲最大的職場路徑上。你要專注于自己的長板,且大可忽略自己的短板。
通過刻意練習來精通任一項技能,成為某方面最頂尖或一流的專家。
盡量讓自己把眼光從小圈子中解放出去,要不斷的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學會在關鍵時刻做好選擇。
要擴大影響力,從一個執行者轉變為領導員,要站上足夠的高度上,用戰略的眼光俯瞰全局。
初任管理者的建議1:時刻注意你的儀容、態度和舉止。
初任管理者的建議2:簡潔地表達你的愿景,并且不停地重復。
初任管理者的建議3:盡快選好團隊成員。
初任管理者的建議4:每一個有意義的商業問題最好能在較小的團隊中解決。
初任管理者的建議5:表現得像個被人信賴的解答者。
初任管理者的建議6:你并不需要無所不知,而是應該多多找人咨詢。
當你的職業生涯停滯不前時,你要學會改變節奏或者改變戰場。
需要定期檢查自己的進度,4大職業價值問題(學習、影響力、樂趣和獎勵)是個很好的切入點。
尋找一條可以穩定延續到60多歲甚至70多歲的新的可持續職業道路。你要在第三階段完成三個關鍵任務:完成繼任計劃、保持關聯性,以及為自己點燃一團新的職業之火。
建議1:試驗,自愿接受挑戰。
在有價值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多做一些新的嘗試,嘗試不同的角色和行業。即從“行動者”到“建議者”。
重要的不是管理你的職業生涯,而是管理你的學習曲線。你要讓自己的學習曲線陡峭,要勇敢面對困難的問題,并自愿接受挑戰。
建議2:創業,開辟全新疆域。
建議3:管理學習曲線,保持關聯性。
制訂一份計劃,將專業能力和精通技能的火炬傳遞給下一代。
客觀清晰地認清你的長板和愛好,在找到新的如意之選之前保持學習和試驗的意愿,重新確定自己的期望,成為“積極智慧經濟”的一員。
職業生涯和為人父母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兩者并不是兩選一。可以嘗試找到一個熱愛家庭的雇主。
在工作和生活中設立嚴格的界限。我在早期的工作中就缺少這個底限,導致家庭差一點的崩潰。還好我認識到了這個問題,轉變成了一名自由職業者。
管理你的時間和精力,特別是做好精力管理,在睡眠、飲食和鍛煉都要非常的重視,這樣才能管理好壓力,過好生活。
選擇工作時,要多做些有意思的事,不要純粹為了生意而活,那會讓生活很無趣。
每個人都會遇到職場危機,可能被裁員或開除。或者錯過加薪升職,停滯不前。關鍵是如何應對它。
1、第一步應該是清晰客觀地認識問題。找到問題出在哪。
2、有時候,職場危機可能是由他人對你的技能、目標或業績的錯誤認識引起的。你應該想辦法來證明你的價值。
3.真實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要正面對待這個問題了。認清正常的技能和業績應該達到何種程度,然后朝這個方向努力,你不可能逃避問題。
4、預見并規避職場危險。要時刻關注公司、行業和個人業績的變化,避免遭到突然襲擊。
5、學會逆境中快速恢復
弄清你的價值觀,從事你愿意投入的事業。
要尋找三樣東西:你擅長什么,你熱愛什么,以及這個世界需要什么?”
如果我們注定要更努力、更長久地工作,要不斷尋覓收入,甚至要與機器競爭,那么在未來的工作中還有幸福的一席之地嗎?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么東西能讓我們幸福。
《幸福有方法》的核心前提是,我們的幸福程度可以由三個主要因素決定:在一個人的幸福中,有50%是基因決定的,10%是由生活環境決定的,而剩下的40%是由自愿、主動的行為決定的。
1.我們的基因固定值。柳博米爾斯基寫道:“幸福的固定值類似于體重。有些人生來就享有纖細的體形,即使不刻意減肥,他們也能輕松地維持體重。與此相反,有的人則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將體重控制在期望值上,而且稍有松懈,體重秤的指針就立馬反彈了。”
所以,那些幸福固定值較低的人就必須更努力地實現和維持自己的幸福感,而那些固定值較高的人在相似的條件下則更容易感到幸福。
2.生活環境。我們的生活環境,包括收入在內,所產生的影響可能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大。一旦物質財富和安逸程度達到了某個閾值,我們的生活環境似乎就不會對幸福程度帶來太大的影響了。事實上,有些研究認為,非常富裕的人們要比普通人更焦慮。
3.主動的行為。幸福程度中剩下的40%取決于我們的行為,也就是我們采取的自愿和主動的行動。這是柳博米爾斯基理論的核心: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基因的固定值,生活環境的改變又不會對幸福程度帶來持久的影響,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主動的行為來提高和維持幸福水平。
柳博米爾斯基指出:“幸福的秘訣自然在于這40%。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幸福的人,就會發現他們并不是無動于衷地等待被滿足。他們會**主動讓好事發生;他們追求新的知識、尋求新的成就,并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感覺。**
總而言之,如果我們主動、努力地行動,就會對我們的幸福程度產生巨大的影響,遠超幸福固定值和生活環境的影響力。如果一個不幸福的人想要體驗興趣、熱情、滿足、平和和樂趣,他可以通過學習幸福者的習慣來促成這些好事。”
《幸福有方法》大致描繪了12種“基于證據、得到科學研究支持的提高幸福感的策略”。其中包括:
- 表達感恩;
- 培養樂觀的心態;
- 避免思慮過度和社會攀比;
- 多行善事;
- 維護人際關系;
- 發展合作的策略;
- 學會原諒;
- 增加心流體驗;
- 享受生活的樂趣;
- 努力實現目標;
- 信仰宗教,尋找精神寄托;
- 關注身體健康。
作者從中選取了三種策略,將其應用到工作和職業生涯中。
1.增加心流體驗。
在《當下的幸福》(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作者將心流描述為:“一個人的技能足以應付眼前挑戰的一種感覺。此時,人的精力高度集中,以至于沒有任何多余的注意力可以用來思考無關的事情或為其他問題憂心。這個人的自我意識消失了,而對時間的感覺也會發生扭曲。”一個處于“心流”狀態的人表現為“用一種天衣無縫的無意識的熟練的方式行動,在其行為中產生流動的感覺”。
專家們認為,心流是一種應當主動追求的有益狀態。“在研究中,我們發現每一種心流行為……都有這樣一個共同點:它帶來了一種探索感和一種將人轉入新的現實中去的創造感。它會將這個人的業績推上新的高度,并將他的意識帶到之前做夢都想不到的狀態。”柳博米爾斯基也贊成這一觀點:“為了維持心流,我們就必須不斷在挑戰性更大的活動中測試自己……我們必須拓展自己的技能,或者找到新的運用它們的機會。這種感覺很棒,因為它意味著我們在不停地奮斗、成長、學習,并變得更加強大、專業和多樣化。”(33)
2.努力實現目標。
科學家們聲稱,制訂清晰的計劃確實會讓人更幸福。這對于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與其思前想后,不如采取行動。將你能影響的東西都牢牢控制住,每年至少花一整天的時間反省和制訂職業生涯的策略,進行職場盤點,嘗試一些假設,確立目標,不斷建立和更新你的職場燃料,監控你的進度。你要始終處于探索模式下,等待機會的出現,為令人興奮而又不可確定的未來做好準備,并享受這段漫長的旅程。
3.表達感恩。
在職場生活中,我們都需要感恩。作為員工,我們應該感謝那些給我們機會、任務,并讓我們加薪、升職和成長的人,也應該感謝那些與我們分享智慧的人。而作為老板,我們也必須感謝那些與我們合作、為我們工作的人,因為他們為我們獻出了才華、精力、熱情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