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常發展的孩子,身邊有一個每天都來拜訪的朋友——情緒。
情緒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在孩子身上,最明顯的消極情緒表現就是發脾氣了。
常聽爸爸媽媽們抱怨:
帶孩子去超市,上次明明已經給他買了一輛玩具車了,他這次看到琳瑯滿目的玩具區,又想要讓你給買一件。
要是不給買,孩子立馬跟你急——
「我不管,我要買!」
一邊說著,眼淚就跟著冒出來了,哭叫的聲音越來越大,眼看著就要在地上開始打滾。
這時的家長,往往又著急,又窘迫。
怎么辦?你的大腦里出現了兩個小人兒,一個小人兒學著爺爺的聲音說:「趕緊拽起來打一頓,吼他兩聲,看他還鬧不鬧!」
另一個小人兒則是從你看過的育兒書籍里跳出來的,他說:「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情緒,好好地幫他處理情緒,處理問題。」
真是讓人矛盾!我們都希望能平心靜氣地教育孩子的壞脾氣,但沒有具體方法時,心急之下就會對孩子吼叫打罵,然后看著孩子害怕的樣子,后悔不已。
孩子發脾氣是一個讓眾多家長頭疼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孩子處理好壞脾氣、趕走壞脾氣呢?
上周,愛貝睿家長教練李晶老師做了一期名為《孩子一發脾氣你就沒招?心理學專家教你有效方法》的講座,從專業的幼兒情緒視角,用簡潔生動的方式為你解開孩子情緒能力的秘密,教給你應對孩子發脾氣的具體方法。
以下是講座的部分內容,還沒聽講座的爸爸媽媽可以了解一下。
認識孩子的消極情緒
剛才咱們說到,一個身心正常的孩子,既會體驗積極情緒,也會體驗消極情緒。
消極情緒是很正常的,身為大人的我們,也常常被難過、生氣、憤怒這樣的消極情緒打擾。
大人通常可以忍住脾氣不爆發,但是,孩子年紀小,應對消極情緒的能力實在有限,很容易大發脾氣。
孩子和大人不同在哪里呢?
在情緒管理這件事情上,我們的大腦有兩個系統,一個是情緒腦,一個是理智腦。
情緒腦是大腦中情緒化的部分,對應的大腦部位叫邊緣系統。情緒腦很早就發育好了,我們能看到很小的孩子就有了喜怒哀樂各種情緒。
理智腦是大腦中負責理智的部分,負責情緒管理的部分叫前額葉皮層,它要 20 歲以后才能徹底發育成熟。
原來,情緒腦的發育,比理智腦要早這么多!難怪要求小孩子立刻停止發脾氣,要比登天還難了!
孩子的理智腦還沒發育好,所以他更容易被消極情緒控制整個大腦。這就是為什么孩子生氣的時候,既不會好好說話,也不會好好聽我們說話。
所以,我們需要先處理他的情緒,再處理事情,等他平靜了再講道理。
情緒的管理和調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要隨著理智腦的發育才不斷地成熟完善。
兩三歲的孩子只會用一點簡單的情緒調節辦法,比如向父母求助、或者自己安慰一下自己。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越來越強,方法越來越豐富,應用起來也越來越靈活。孩子大概長到九歲以后,會有相對穩定的情緒調節策略。
但是,以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而言,生氣得很厲害的時候,他們也會控制不住情緒,崩潰得發脾氣或是大哭。
所以,父母的幫助和引導是很重要的,我們給孩子情緒調節能力的支持,會讓他得到更好的發展。
同時,我們也要培養良好的家庭氣氛,鼓勵孩子適當地去表達消極情緒,幫助他解決實際問題。積極、和睦的家庭氛圍,可以幫助孩子擁有更好的情緒能力。
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
在生活中,孩子發起脾氣來,咱們也是有辦法好好處理的。
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建議把孩子帶離案發現場,去一個安靜無人的角落,鼓勵他表達消極情緒,同時也是避免大人感到尷尬和心急。
你可以使用「鏡面反射法」,把孩子當時情緒的名稱替他說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是什么,也鼓勵他說幾遍。
其實,當孩子愿意主動說出「我很生氣!」「我覺得自己要氣炸了!」這些話,說出自己的感受,氣就消了一大半了。
幫孩子先處理好情緒,等他的情緒腦緩和下來,我們才能跟孩子的理智腦去交流,幫助他解決讓他生氣的問題,或者講道理。
孩子發脾氣是他們用來表達自己消極情緒的方式,孩子有消極情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身為家長的我們,要做孩子情感需要的安慰者和支持者,還要做孩子情緒發展的教育者和指導者,幫助孩子成長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除了上述內容,通過這期課程,你還能學習到:
1. 關于幼兒情緒發展更詳盡的闡述。
2. 家庭氛圍、家庭成員對孩子情緒發展會有怎樣的影響。
3. 應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發脾氣,各有具體可行的方法供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