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雷厲風行的職場媽媽,我對孩子一直都是嚴格要求的,當然,不是那種獨裁式的強迫,而是在給孩子樹立好的規(guī)則中從不妥協(xié),所以孩子的小把戲(譬如撒潑打滾,鬼哭狼嚎等等)在我這是一點用都沒有的。
每當我看到那些因為媽媽不同意買玩具,買零食就開啟一倒二滾三嚎叫的孩子時,心中就’蹭’的竄上來一絲優(yōu)越感:還好我家孩子從來不這樣。
01
在我看來,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在父母面前撒潑打滾,鬼哭狼嚎有兩個原因:
一是沒有規(guī)則意識,二是需求沒有被合理滿足。
關(guān)于給孩子樹立規(guī)則這件事,我發(fā)現(xiàn)很多父母都很難把控,因為怕給孩子限制過多,不利于孩子的自由成長,想想也是,規(guī)則的對立面就是自由,讓孩子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成長是每一個父母的愿望。
因為有這樣的擔憂,所以在給孩子樹立規(guī)則的時候就顯得很被動了,往往都是等到孩子做錯了事后才講道理,定規(guī)矩,很少會在事前就和孩子講好規(guī)則。
就拿孩子吃零食來說,很多媽媽的做法都是在孩子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愛吃零食的壞習慣之后才會想到去干預的。
在《媽媽是超人3》里有一期,修杰楷和賈靜雯討論該如何改掉咘咘愛吃零食的壞習慣,其中修杰楷嚴肅的指出賈靜雯是最大的禍源,因為柜子里面全是她買的零食,而且也沒有給孩子事先講好吃零食的一些規(guī)則,所以咘咘自然而然養(yǎng)成了愛吃零食的壞習慣。
不得不說,修杰楷分析的還是蠻到位的。
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而且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很難去糾正了,倘若父母的方法又使用不當?shù)脑挘秃苋菀鬃尯⒆赢a(chǎn)生叛逆,哭鬧,發(fā)脾氣等對抗情緒,增加不少養(yǎng)育孩子的難度。
就像賈靜雯決定和咘咘約法三章,改掉不吃零食的習慣一樣,盡管賈靜雯給咘咘解釋了為什么不要吃零食,連哄帶騙的讓咘咘上交零食,畫手印,達成協(xié)議,但是效果還是不太理想。
中途玩了一會兒咘咘就吵著要去開柜子拿餅干吃,然后趁著媽媽在廚房做飯的時候,偷偷的拿了一塊餅干,因為咬餅干太大聲被抓了一個現(xiàn)行,而賈靜雯也很無奈,只好讓她吃完這一塊,并告訴她不能再吃了。
之后賈靜雯帶孩子去花鳥市場時,咘咘又一次被棉花糖吸引,在自己的承諾和誘惑之間搖擺不定。
孩子的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不像大人那么有自控力,說不吃就不吃,,也不會因為媽媽的一次教導就徹底改掉吃零食的習慣,而且在孩子眼中,父母對自己的拒絕往往意味著不愛自己,否定自己,在心理上很難接受。
如果事先就能和孩子一起溝通好一些關(guān)于吃零食的規(guī)則:比如什么時候吃?吃多少?吃什么?那么孩子就會感覺到我們在認真聽取他們的需求,在尊重他的感受,也是將自主權(quán)把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自己決定吃什么,什么時候吃,就不會覺得是被大人逼迫的。
用規(guī)則去引導孩子的行為,比吼叫,哄騙,恐嚇有效多了,值得每個媽媽去試試。
來源丨白兔糖
02
引發(fā)孩子動不動就火山爆發(fā),亂發(fā)脾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孩子的合理需求沒有被滿足。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讓人觸目驚心:
一位爺爺帶著孫女上街買東西,買好東西準備離開時,孫女因為自己想要的東西爺爺沒給買,就不肯回去開始鬧情緒。
沒想到,這位爺爺既不安撫孩子也不滿足孩子,而是直接打了孫女一個大巴掌,導致孫女當場鼻子受傷流血,商場工作人員見狀立即上來勸解,并安撫孩子。
然后這個爺爺見圍觀者太多就試圖想帶走孫女了事,這個孫女因為自己想買的東西被無情拒絕而且還被無緣不故打了一巴掌,既疼痛又委屈,就更加不愿意走了,于是這個爺爺武力重演,又給了孫女一巴掌。
這個孩子只是想要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已,卻遭到了如此殘忍無情的拒絕,看著就心疼。
如果一個孩子的需求總是被拒絕,總是不能滿足,那么就很容易形成一種內(nèi)在匱乏型的人格,會在潛意識形成這樣的認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
長大以后,無論在什么場合,都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因為害怕悲劇重演,遭到同樣的拒絕。
而有些孩子則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長大后在沒有父母嚴格管束的時候,就會不加節(jié)制的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來源丨白兔糖
03
說到這里,我要深深地自我反省一下,為了嚴格限制孩子吃零食我就犯過這樣的錯誤。
由于怕孩子吃零食過多,攝入過多糖分,造成蛀牙,肥胖,糖尿病等風險,從孩子2歲起我就堅決不讓孩子碰餅干,冰淇淋,碳酸飲料等含糖份多的零食,家里也從來不買這些東西。
所以孩子從出生到現(xiàn)在,幾乎沒碰過這些東西,有時孩子也會主動要求我買,但都被我用各種迂回術(shù)給擋回去了(比如和他講道理,交換條件或者告訴他要遵守我們定的規(guī)則等等),從此孩子就很少在我面前提起了。
對于孩子這樣的表現(xiàn),我是很開心的,因為我不需要像其他父母一樣去經(jīng)歷孩子無休止哭鬧,發(fā)脾氣時的崩潰和無奈。
可事實上,我的這種沾沾自喜卻傷害了孩子。
孩子3歲上了幼兒園,學校會讓孩子帶一些小點心什么的,專門在固定的時間吃,我給孩子準備的一直都是一些水果,牛奶之類的健康食品,小面包,蜜餞,甜甜圈我是堅決不給帶的。
一開始,孩子也有所異議,說也想帶和同學一樣的奶油小蛋糕,被我立馬就否決了,并苦口婆心地教育了他一番。
直到最近有一次去幼兒園接孩子,班主任老師給我說了一件事,才讓我改變了自己的這種教育方式。
事情是這樣的:
在吃零食的時候,小朋友拿出的都是各種各樣的五花八門的零食,就我的孩子拿出的只是幾樣水果。中途,一個小朋友不慎把奶油蛋糕掉到了地上,我的孩子竟然像撿起那塊蛋糕就往嘴里塞,就像餓瘋了一樣。
聽完孩子老師的敘述,我內(nèi)心頓時揪了一下,非常的心疼孩子。
同時也很自責,原來我一直都是單方面地自以為是的為孩子著想,卻從來沒有考慮過他也會想嘗一嘗其他零食,在孩子隱約向我表達自己想要吃一吃零食的想法時也被我一口回絕,沒有任何妥協(xié)的余地,而且我還為自己這種說一不二的方式感到自豪。
當天接孩子回家的時候,心情很郁悶,一路上不知道該如何向孩子開口說這件事,擔心自己一不小心又傷害了孩子。
于是,我一直在找一個合適的機會來彌補自己的過錯,最后我決定借提前給孩子過六一這個理由,給孩子買了一個蛋糕。
04
我提前訂了蛋糕,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表現(xiàn)出很神秘的樣子,對孩子說要給他一個大大的驚喜,孩子聽完后很期待,也很興奮,一直在猜測是什么東西。
回家的路上,我一邊和孩子聊著天,一邊在微信上讓老公提前備好音樂,蠟燭,布置好環(huán)境,這樣等孩子一回到家就可以看到我們?yōu)樗麥蕚涞倪@個大驚喜了。
一到家,裝扮成小黃鴨衣服的老公就拿著幾個氣球在門口迎接,一邊做歡迎的手勢,一邊對孩子說:歡迎QQ小朋友回家,這里有一份兒童節(jié)禮物請查收。
孩子很開心,一把鉆進老公的懷抱里,然后仰起頭說道:你是爸爸,哈哈哈,我認出來了,爸爸,你要給我什么六一節(jié)禮物呢…….
隨后,我?guī)Ш⒆觼淼娇蛷d的桌子上,掀開一個大紙盒,拿出一個包裝好的玩具禮盒給他,然后再把小黃鴨的蛋糕遞給孩子,來,我們吃蛋糕吧,而且是你最喜歡的小黃鴨的蛋糕哦。
孩子開心的接過玩具,然后又帶著一絲猶豫的表情對我說:媽媽,我可以吃嗎?你不是說不能吃蛋糕這樣的零食嗎?
我一邊切蛋糕一邊對孩子說:當然可以吃,這蛋糕很健康,很美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享受這美味的蛋糕吧。
接過我手里的蛋糕,孩子非常開心,一邊吃一邊說:哇,好好吃,媽媽,真的好好吃。
看著孩子陽光般的笑容,我也不自覺地跟著笑了起來。
經(jīng)過這件事,我決定以后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嚴格限制孩子吃零食了,比起要不要,能不能,我更希望孩子開心,比起是非規(guī)則,我更希望孩子能夠敞開心懷。
正如尹建莉老師曾說的,我們要用“人性”來體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來約束孩子。
文丨Jenny
——————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臺,在這里,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shù)的一切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