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般幾點下班?
或者說,你上一次準點下班,是什么時候?
不知不覺中,加班已經成為都市職場人的常態:晚上十一點才匆匆打卡下班,經常見到這個城市凌晨三點的模樣。不一樣的是,有些人好像有受“虐”體質,天天加班也依然精力旺盛,讀書健身背單詞樣樣不少;而無盡的加班、持續拉長的戰線卻只讓你感覺自己從身體到靈魂都被掏空,下班回家只想葛優癱,甚至還對工作產生了嚴重倦怠。
同樣是加班,差別為什么這么大呢?
為什么有人享受加班
建筑工地上有三個建筑工人在砌墻,有人問他們正在干什么活,第一個工人頭也不抬地說:“沒看到我在砌一堵墻嗎?”第二個建筑工人則耐心地回答:“我正在蓋房子。”而第三個建筑工人笑著說:“我在為人們建造美麗的家園?!?/span>
同樣的工作,在不同人的眼里,其目標和價值是不一樣的,自身的收獲和滿足感也是截然不同的。對第三個建筑工人來說,每砌一塊磚,每建一堵墻都能讓他離“建造美麗家園”的目標越來越近,這能讓他產生成就感和滿足感,于是,對他來說,工作就很快樂。
同理,加班固然是勞累的,但如果面對工作時,只注重堆積如山的工作任務和步步逼近的交付日期,把“完成領導交代的工作任務”當成自己的目標,即使得到了一兩次升職加薪的機會,也難以在長期的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長此以往,只能讓人陷在痛苦的工作狀態中,擺脫不得了。
而有些人之所以能做到不抗拒加班,甚至主動加班、享受加班,因為他們不僅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標,還能通過有效的驗證,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度過的每一個小時都在向目標靠近。通過這種持續的正反饋,能讓他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收獲、成長,從而也讓工作狀態變得更加積極。
如何告別痛苦地加班?
識別價值 | 確立目標 | 工作復盤
一、識別工作背后的價值
要想在工作中獲得持續的正反饋,我們首先要識別工作背后的價值,從而樹立正確的工作目標。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是一個行動力“極強”的執行者,接到工作任務之后,馬上著手執行。比如接到一個做一份介紹公司的PPT的工作任務,大多數人的第一步一定是去網上下載PPT模板,然后搭建框架、整理素材,開始制作PPT。而當我們完成制作交給領導之后,發現和領導想要的PPT相去甚遠,只好又從頭再來。這一工作過程一定是沮喪、痛苦的。
如果在制作之前,先思考幾個問題呢?
這份PPT是為什么而做?
會用于什么場景?
目標受眾是哪些人?
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通過對幾個簡單問題的思考,相信你在構思PPT時既可以確保核心方向,又能確定PPT的調性和表達方式,從頭再來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了。所以,相比于盲目的執行,先理清工作價值,會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得心應手,也更有成就感。
識別工作價值,我們可以借助西蒙·斯涅克在其著作《從“為什么”開始》中提出的“黃金思維圈”。雖然只是三個極為簡單的關鍵詞,但它卻能讓你的思維換一種方式。
▲ 黃金思維圈
一般人思考問題,通常都會思考做什么、怎么做,很少有人站在Why的角度思考。而黃金思維圈想傳達的是:透過事情的表象(What)和過程(How)去看本質(Why),擺脫“What-How-Why”的思考方式,先問Why,然后再思考How和What。
借助這一全新的思考方式,更快速地找到自己工作背后的價值,我們才會知道自己現在做PPT、寫方案、改策劃有多少價值,是否能為自己的真正目標服務。
二、樹立正確的工作目標
其實說起目標,大家或多或少都是有的。大到加薪升職買房買車,小到每天讀書半小時??蓪Υ蠖鄶等藖碚f,目標雖然制定了,做PPT、寫方案,該拖延的還是會拖延,這說明我們制定的目標其實是低效的,它不能形成激勵我們工作的動力,也不能讓我們產生持續的滿足。
一般來說,低效的目標通常有兩個特點:
01 目標太大
當我們目標太大、實現時間太長時,我們就極容易被大腦里一個叫“感受”的小人打倒,從而被眼前的快樂所吸引,放棄目標。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將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
▲ 「自我」被「感受」打敗
02 目標太空
我們常常容易將目標設定的太空洞,所謂目標其實只是一個模糊的方向,從而也就沒有了衡量的標準,不知道自己是否達成。
那么,如何才能樹立一個真正有效的工作目標?我們可以利用SMART原則來協助制定。
▲ SMART原則
根據SMART原則,一個好的目標必須具體明確、有時間限制、可以量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
目標A:要堅持讀書
目標B:堅持讀書,每周一本,一個月四本
很明顯,A 目標其實只是一個方向,籠統、且不可衡量;而B 目標清晰明確,看到這個目標后就知道該做什么。
你的工作目標符合SMART原則嗎?
三、不斷復盤驗證工作目標
制定工作目標只是從痛苦加班的坑里爬出來的第一步,只有在工作中越來越靠近你的目標,讓自己獲得正向反饋,才能將痛苦的加班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而要驗證自己的工作過程是否偏離目標軌道,則需要我們不斷進行工作復盤。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復盤不是簡單的工作總結和當日回顧,而是要在大腦中對做過的事情重新“過一遍”,通過一些探究和推演,讓我們對各種可能性及其不同后果進行重新審視和設計。一般來說,我們都會花時間復盤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但其實,復盤工作價值與工作效率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通過工作復盤,回顧是否理清了工作任務背后的目標和價值。其次,復盤自己的工作效率,確保自己將80%的時間花在了重要的事情上。如果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較低,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就要借助番茄工作法、GTD時間管理系統等時間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讓自己的大部分時間花費在高價值的事情上。
我們可以根據這張復盤清單,更加系統地進行工作復盤。
▲ 復盤清單
不過,如果只是單純的復盤,卻缺乏后續行動跟進,那就很難帶來實質上的進步。將復盤的想法整理成清單,在之后的工作中賦予實際行動,才能真正發揮工作復盤的價值。
結語
要想從加班的坑里爬出來,就必然要經過一段比加班更痛苦的掙扎。
加班并不可怕,只要想明白我們為什么加班,我們的加班究竟是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通過制定工作目標、定期工作復盤,在每一個加班結束只想葛優癱的瞬間逼自己再使勁一把,就能在痛苦中實現螺旋式的成長,并最終告別痛苦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