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是心理學用語。
是一種壓力下復原和成長的心理機制,指面對困難或者逆境時的有效應對和適應。不僅意味著個體能在重大創傷或應激之后恢復最初狀態,在壓力的威脅下能夠頑強持久、堅韌不拔,更強調個體在挫折后的成長和新生。
《對標創業大佬.俞敏洪密碼》系列到今天就將暫時畫一個句號了,今天我們對標一下俞敏洪的韌性。
一、俞敏洪的韌性
1、參加3次高考
1978年的高考,俞敏洪英語考了33分,而報考的學校英語錄取分數線是38分。
1979年,他再次參加高考,總分過了錄取分數線,但英語只考了55分,而錄取分數線是60分。不過,兩次的失利,倒讓俞敏洪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他央求母親,讓自己全身心準備高考,如果再考不上,就安心回家務農,母親答應了。
1980年高考,英語考試時間是兩個小時,但俞敏洪40分鐘就交卷了,讓英語老師勃然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說俞敏洪把自己給毀了。但分數出來了,俞敏洪英語考了95分,總分387分,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380分。
2、從啞巴英語人到中國一流英語詞匯老師
剛進北大的時候,俞敏洪還有一絲驕傲,因為考試成績接近滿分,班上50個同學要分成三個小班來學習,俞敏洪就被分到了A班。但過了不到一個月,就被調到了C班,C班叫做語音、語調及聽力障礙班。
俞敏洪相信勤能補拙,從小其他同學背課文10遍就記住了,俞敏洪要讀30遍才行。在北大,他也是依靠這種“笨辦法”:多比別人早起床,練口語、練聽力;普通話不好,就一遍又一遍模仿校園廣播臺的播音。
大三時,俞敏洪得病,在醫院里住了一年,但這場病改變了俞敏洪。這一年,他在病床上讀了整整200本書,寫了200多首詩歌,背了上萬個英語單詞。這成了他后來留校任教的主要原因,也直接奠定了他成為中國一流英語詞匯老師的基礎。
3、六大痛苦
在很多場合,俞敏洪述說自己的“六大痛苦”:
第一個痛苦是自己兩次遭遇綁架,險些被撕票;
第二個痛苦是自己在沒有成功之前,天天遭受著悍妻的折磨;
第三個痛苦是遭遇了不講情理的學校領導,最終憤然辭職,忍受著失業的痛苦;
第四個痛苦是請來了王強、徐小平這兩個老哥們,不曾料想權力日漸被架空,真是“引狼入室”;
第五個痛苦是領導著一個只會談論尼采哲學、動輒大喊大叫的董事會,活活嚇跑了拎著幾千萬現金想來投資的養豬老板,痛失一筆龐大的資金;
第六個痛苦是十分后悔將新東方上市,但如今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沖!
一個人:
參加3次高考,英語從33分考到95分;
具有嚴重的語音、語調及聽力障礙,而獨辟蹊徑,強背了8萬個單詞;
兩次遭遇綁架,險些被撕票,而沒有放棄;
從1995年到2006年,請來自己的老哥們合伙,幾乎天天要忍受被罵被調侃,甚至被罷免董事長、總裁和校長;
除了自己說出來的六大痛苦,可能還有許多難以言表的辛酸;
……
這需要多大的定力和韌性啊!
尤其是38年主戰場堅守在外語陣地,這更需要多大的定力和韌性啊!
俞敏洪說:
——“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種動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頂端。那就是蝸牛。
我相信蝸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絕對不會一帆風順地爬上去,一定會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
但是,同學們所要知道的是,蝸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頂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獲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模一樣的。
包括到今天為止,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只蝸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許還沒有爬到金字塔的頂端。”
二、段王爺的韌性
1、堅持寫作
從上初中開始,我就一直堅持寫作,發表過詩歌、散文和新聞稿,參與編著了《北京大學電子商務EMBA專用教材》,出版了《互聯網+兵法》和《飛豬俠奇遇記》。
這期間受到過譏諷,受到過質疑,我始終都堅持下來了。
2015年春節,為了盡快出版《互聯網+兵法》,我放棄了與家人一起回老家團聚,一個人在北京寫作。
每天上午9點起床,煮一點兒面條,便開始動筆,一直寫到凌晨4點。很多時候忘記了吃中飯和晚飯,也就是說很多時候一天就吃了一頓飯。
《互聯網+兵法》完稿的時候,整個人像虛脫了一樣。
好在《互聯網+兵法》成為國內第一本“互聯網+”專著,發行量也不錯。
在與小伙伴們一起創作《飛豬俠奇遇記》52集童話故事時,我通篇修改了整整23稿,由于趕時間出版,每天休息以大腦血管可能要爆裂為時間點。
當然,現在創業了,身體不但是自己的,也是團隊的,我現在非常注重身體。但工作之余我仍然堅持寫作。
我堅信,知識付費時代,我的這些堅持一定會給公司和我本人帶來回報。
2、堅守“互聯網+”領域
從襄陽到北京再到全國,從內陸的小公司到智慧能源(600869)再到格蘭仕集團,我一直在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領域耕耘,是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的實踐者和堅守者。
在分析2014年做移動社交電商平臺“螞蟻國”沒有成功的原因之后,在2016年啟動“互聯網+內容和IP項目”,從《飛豬俠奇遇記》網絡童話聚合粉絲開始,采用“飛豬俠IP內容+兒童數字內容+AI”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
我的判斷是:“互聯網+”的下半場一定是從“互聯網+實體產品”到“互聯網+內容產品”,而且一定會借助人工智能,所有的公司都會成為人工智能公司。
我堅信,飛豬俠只要堅持不斷地迭代和打磨,三到五年內一定會一飛沖天的。
在韌性方面,我還需要向俞敏洪老師學習。
三、創業者的韌性
1、韌性對于創業者的重要性
蒙牛創始人牛根生說,企業家要有三性,即理性、韌性、悟性。
段王爺說,創業者更要有三性,即理性、韌性、悟性,其中韌性是重中之重。
韌性,是撞了南墻不回頭的戰斗精神。
認準了路,就一條道走到黑。
就像民間常說的“打井”,多數人不成功,不是沒有努力,而是打了很多沒有出水的井;少數人成功了,是因為一直堅持打井直到打出了一口能夠出水的井。
當然,韌性,不是盲目的固執,而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之上的堅持。
周鴻祎選擇創業者有3個標準,其中第三個標準是:創業者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有韌性。
他說:“創業開始到獲得成功,這一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短則三、五年,長則七、八年。期間創業者會遇到很多困難,所以需要創業者付出比較艱苦的努力,還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有韌性。”
由央視綜合頻道CCTV-1和唯眾傳媒聯合制作的《青年中國說》新一季節目中,夫妻張昕宇和梁紅重點介紹他們在2014年2月25日傍晚,最終完成了他們兒時的夢想,在離北京兩萬公里的南極,舉辦了他們夢想中的婚禮。在節目中通過互動,回答了“什么才是最好的愛情?”“父母在要不要遠行?”在回答在旅程中如何克服困難時,梁紅的回答:“不怕萬人阻擋,就怕自己投降。”感染了整個現場。
2、創業者要分清“韌性”和“假韌性”
韌性還有“韌性”和“假韌性”嗎?
是的。
很多創業者說,你看,我是一個連續創業者,我做了一個項目失敗了,又做了一個項目又失敗了,這是第四個項目,我是百折不撓,我夠有韌性了吧。
在段王爺看來,這不叫韌性,叫“假韌性”。
段王爺認為:韌性與彈簧的原理不同,它不但包括壓力下的復原,更強調受挫后的成長和新生。僅僅復原而沒有成長和新生不叫“韌性”。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哪一行都能夠干出一番偉業。
甚至,在血海的市場里也能夠打出一片天地,比如今日頭條、拼多多等。
一個創業項目失敗與行業、賽道,甚至商業模式沒有必然的聯系,它與創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韌性是一個創始人底層操作系統最重要的因素,很多創業項目的失敗歸根結底與韌性有關。
創業是個充滿無限變數的事情,在前進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和不確定因素,還會有很多誘惑。合格的創業者會有極其敏銳的洞察力、強大的定力和堅韌不拔的韌性,不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因素而輕易改變初衷。他們懂得默默堅守,懂得從一而終。而有些創業者缺乏主見,一旦遇到誘惑,會立刻放棄原有的想法。
創三四個項目還沒有成功的創業者,很多人就像民間打井一樣,沒有一直掘下去,甚至快到出水的時候放棄了。
有些創業者說,不是我不堅持,是我的團隊不堅持。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母校哈佛大學2017屆畢業典禮上做了一場精彩的演講,回憶他在22歲時遇到的人生至暗時刻:
——“其他人都希望公司被收購。沒有更高目標,我們的創業初心就永遠實現不了。這使得公司四分五裂。在一次激烈的爭論后,一位顧問告訴我,如果我不同意出售,將后悔終生。人際關系特別緊張,以至于一年內,管理團隊幾乎都離開了。
這是我建立Facebook以來最艱難的時刻。我堅信我所做的,但我感到孤獨,更糟的是,這并不是我的錯。我也曾想過,是不是我錯了?這個22歲的男孩可能還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行的。”
馬克·扎克伯格對于這個事件進行了復盤,從他的復盤中段王爺感受到了他的成長和新生。
他說:
——“幾年過去了,我終于明白是他們沒有更高的目標。能否實現那個目標,取決于我們自己,我們需要一起推進。”
——“今天,我想談談建立共同使命感的3種方法。”
在一條道走到黑的創業大佬大有人在。
俞敏洪大學學英語,出來創業先從英語開始干。
馬云從1995年干中國黃頁開始,歷經和杭州電信合作、到外經貿部旗下的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當總經理、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2006年的“招財進寶”事件、2011年的阿里巴巴的欺詐門事件,等等,等等。不管遇到什么艱難險阻,馬云始終在電子商務這條路上一路狂奔。
作為大學生創業導師,段王爺經常對大學生創業者講:
成大事者,需要一呼百諾。
當達不到一呼百諾時,我們可不可以做到一呼十諾;
當達不到一呼十諾時,我們可不可以做到一呼兩諾;
當達不到一呼兩諾時,我們可不可以做到一呼一諾。
也就是,如果公司只有你一個人或者只剩下你一個人時,你能不能做到一呼一諾、自呼自諾、堅定地前行?
當然,創業者也需要順勢而為,因時而變,不是盲目地堅守。
3、從一個人的韌性變成一群人的韌性
段王爺認為:
做到“一呼一諾”和“自呼自諾”是一個創始人的定力和韌性,這種韌性必須傳導給團隊。
很多創始人害怕把公司實情告訴團隊小伙伴,害怕他們不能堅持,這是對團隊的不信任。事實上,一看到公司有問題就后退的就不是真正的團隊伙伴,早走早清凈。
2001年,當馬云把關明生請到阿里巴巴救場時,是阿里巴巴最糟糕的一年。
那時,創業剛剛一年多,原本在融資圈風生水起的馬云,突然遭遇互聯網泡沫破滅,納斯達克暴跌,從5133點直降到1108點,投資人反悔了,原本說好的2500萬美金,拖拖拉拉最后只到了1000萬美金。
關明生從香港飛到杭州第一天,馬云就向他兩手一攤,兜了老底:
公司沒錢了,最多再活5個月。
公司賬上現在還有700萬美金,每個月公司的運營成本是180萬美金,
并且,到現在為止,公司也沒找到靠譜的模式,不知道該怎么掙錢。
在GE做了15年的關明生,久居香港,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兇險的局面。
下了飛機,拉著行李,住進文三路華星科技大廈旁邊臭水溝邊的一個旅館,叫做招商賓館,120塊1天。
這個四面透風的小房間隔音差到大客車碾過馬路,小販叫賣,隔壁房間吵架都聽得一清二楚,就在這個120塊的旅館,天價年薪的香港頂級職業經理人關明生一住就住了兩年,說起17年前,120塊的日子,語氣里都是驕傲。
2001年的冬天,阿里最危急的時刻,每一項重要的戰略都是馬云、關明生、蔡崇信、吳詠銘、金建杭、彭蕾集體站在一個沒有暖氣的破辦公室里,穿著羽絨服脖子上圍著嚴實的圍巾,原地跺腳哈氣取暖,完成關乎公司命運的頭腦風暴。
段王爺相信,如果馬云當時不實話實說,一個人硬扛,不與關明生和18羅漢共同擔當,就沒有今天阿里巴巴的輝煌。
創始人不能報喜不報憂,不能向合伙人經常吹這樣的風:
一個投資人對我們的項目特別感興趣,他們想讓我們的數據再好一點兒就投我們;
明年我們將會有寬敞明亮的大house;
后年我們將給每個人20個月的薪水;
我們的未來會非常美好……
這種做法表面上是在給團隊打氣,實際上是在給團隊放毒氣,讓團隊成員意淫而喪失韌性。
正確的做法是你要把真相告訴團隊,提醒他們前面有暗礁、有險灘,警示他們“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以增強他們的承受力,提升他們的韌性。
如果你還沒有感覺,段王爺就送給你一首任賢齊演唱的歌曲《心太軟》吧,聽完了你就懂了:
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
獨自一個人流淚到天亮
你無怨無悔的愛著那個人
我知道你根本沒那么堅強
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
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
相愛總是簡單
相處太難
不是你的就別再勉強
在創業者夢幻團隊中,最讓人艷羨的除了馬云的18羅漢外可能就是王興和他的團隊了:
王興、王慧文和賴斌強從2003年開始,先干SNS,又干輸入法,兩年折騰了差不多10個項目,都沒什么起色,最后決定再回到SNS,專注在校園上。
2005年,校內網正式上線。校內網不能算太成功,融資不順,最終賣給了千橡。
2007年,校內網(改名為人人網)鎖定期一過,王興和郭萬懷、楊俊、付棟平再加上來自百度的穆榮均,一起創建了飯否和海內網。
后來飯否被關,為了讓團隊有事干,又搞了美團網。
王慧文、賴斌強結伴出去歐洲、東南亞游玩了一年,回來,拉著陳亮一起搞了淘房網。
2010年12月,王興給王慧文打了一個電話,大意是:你就別搞了,我這邊發展挺快的,也比較需要人,你們來吧。于是,當初的那個創業小團隊又聚到了一起。
即使是在飯否被關停的時候,王興的團隊都沒有散。
王興有什么魔力?
段王爺認為,除了他為人正直和靠譜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和他的團隊都具有韌性。
創業需要抱團發展,創始人需要韌性,更重要的是創始人要把自己的韌性傳導給團隊,從一個人的韌性變成一群人的韌性,方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段王爺是誰?
中文實名
段積超(18618382015),江湖人稱“段王爺”。
機構及職務
清華大學互聯網+老師
飛豬俠人工智能虛擬歌手IP公司創始人
《互聯網+兵法》和《飛豬俠奇遇記》作者。
主要工作經歷和創業經歷
1993年-2002年,襄陽市老干部活動中心、襄陽市委組織部、襄陽市動態股權辦公室工作;
2002年-2010年,湖北支點英雄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工作;
2011年-2012年,智慧能源(600869)產業副總經理、高級顧問;
2013-2014年,格蘭仕集團總裁助理兼電商總經理;
2015年,清華大學“互聯網+”老師;
2016年至今,飛豬星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
飛豬俠,讓孩子更靈性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