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覺得自己跟孩子之間,常常會出現“拉鋸戰”。你想著要孩子聽你的,但是孩子卻常常想著法子不聽話。 有媽媽問:“我孩子很不聽話,我能不能打?” 有媽媽擔憂地說:“我一直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納他,理解他,可是孩子卻變得執拗任性,說什么都不聽,我是不是做錯了?” 還有媽媽說:”我跟家人常常會選擇贊美孩子,因為贊揚能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是結果卻是孩子只愛聽贊美的話,變成了玻璃心,在外邊受不得一點委屈,該怎么辦?” 前幾天又收到一位媽媽留言說,“父母在孩子面前沒有權威性,到底好不好?” 其實父母一直糾結的問題,從孩子的行為上能知道答案。 而父母要先反思的是:親子關系中,誰說了算? 親子關系中,到底誰說了算?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是請記住三個詞,也是應對的辦法。 第一個詞是:尊重 你如果愛孩子,就請尊重他。 因為父母的尊重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 要知道,孩子小,也是一個有尊嚴的獨立的個體。 他們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得到好的教養。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家里的熊家長,才讓孩子變成了熊孩子,這也是孩子的一種悲劇,因為小時候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無一不是在家長的影響下,一步步搭建起來的。 尊重孩子,就算是孩子錯了,我們指出錯誤,不帶標簽,不貶斥人格。 而如果我們錯了,要跟孩子真誠地認錯,而不敷衍或者漠視。 第二個詞是:規矩 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是規矩。 規矩其實很簡單,但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什么是規矩。 告訴他今后我們就要守規矩啦,如果違反就要接受事先商定好的懲罰。 孩子會問什么時候是違反規矩? 比如夏天吃冰棒,規矩是一天可以吃一次,一次只能吃一個小的。 爸爸媽媽會給你買。 但是你不能因為好吃,然后吃了一根又要一根,這時就是違反規矩。 “當然,所有的規矩都是為了保護你,因為吃多了會肚子疼。” 當有了規矩,孩子能夠很好地遵守規矩,你也不會陷在情緒漩渦里傷害孩子了。 第三個詞是:溝通 給孩子立規矩,給予孩子尊重,這個過程中不可忽視與孩子的溝通。 跟孩子建立積極有效的溝通,不僅關系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也關系到孩子如何建立跟這個世界的關系。 當然很多父母也知道溝通的重要性,但往往用錯了方法。 經常一著急,就說那些沒有意義的、發泄情緒的話,總愛說太多的“不”,太多“威脅式”的話,甚至有時候父母的話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 要知道溝通是雙向的,如果只是你一味地跟孩子說教,那不叫溝通。 溝通中最重要的其實不是說,而是傾聽。 要真實明確地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其實是非常“講究”的一件事兒。不要因為日積月累的“無心之失”和“口無遮攔”讓你和孩子之間出現溝通的天塹。良好順暢的溝通模式,需要父母的用心和耐心。 親子關系,其實是非常奇妙的一種關系。別總是盯著孩子的問題,而要多反思自己。努力去讀懂孩子的行為,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 請好好愛,因為親子關系中,沒有輸贏,只有共贏或者共輸。 到底該怎樣去建立親子關系?該建立一個什么樣的親子關系呢? 親子關系的建立其實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的,甚至在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你陪他做游戲都是在建立親子關系,但是很多新手爸媽也是第一次帶孩子,如何與孩子更好地互動,更有效地交流,恰到好處地建立親子關系,劉頎老師為你一一解答。 劉頎老師,從事兒童早期教育行業10年,擁有著豐富的課堂授課及父母講堂經驗,你不懂的親子關系問題統統交給他。 10月11日,我們不見不散! 講師簡介 劉 頎 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 從事兒童早期教育行業10年 擁有豐富的課堂授課及父母講堂經驗 課程大綱 1. 親子關系的定義及重要性 2. 親子關系中父母角色的定位及案例分析 3. 可以幫助建立更好親子關系的家庭游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