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貸」一詞大家都不陌生吧?
無需抵押,只需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照就能貸到款。
什么樣的人,遇到了怎樣的難處,會以這種方式來借錢呢?是生活所迫,實在活不下去了嗎?
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裸貸的人群往往是大學生,或畢業不久沒有穩定收入的年輕人。他們冒著隱私照被曝光的風險去借高利貸,或許只是想換一款新手機、一雙限量版的球鞋、一個明星同款的包包……
這些都不是「生活必需品」,但不能如期還款,就會被要求以肉償、裸聊的方式來抵消債務……
有人罵他們太虛榮!
但,誰還沒點虛榮心?尤其是年輕人?
問題的根源怕是要深挖到金錢觀、消費觀上。
有專家認為,現代父母應該教給孩子 3 大財富能力: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欲望的能力、了解匱乏與金錢極限的能力。
裸貸的年輕人,這些能力全都不在線。
而這種財商的教育,本該從 3 歲開始,就由父母親手教給他們。
美國的父母把財商教育稱為「從 3 歲開始的幸福人生計劃」。
美國的學校也很重視財商教育,將其列為中小學教育的必修課,而且還有《金融掃盲與教育促進條例》(2003年)等立法保駕護航。
在全民的重視下,美國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財商教育,也具體而明確:
孩子發育有早有晚,我們不必死扣表格,但財商教育,真的不能再拖了。
紐約時報暢銷書《金融生活》一書的作者 Beth Kobliner 認為,3 歲的孩子就能掌握儲蓄和消費等金融概念。
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學齡前兒童的認知已經足以理解簡單的財務課程,大多數孩子在 7 歲之前就會形成基本的理財習慣。(Whitebread, 2013)
那么,眼下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行動要點
1
認識錢幣,能分清大小
2
知道錢是怎么來的,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
3
知道賺錢不易,錢不能亂花
為什么是 3 歲呢?
因為大約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有物權、產權的意識——「這是我的,你不能拿走!」
孩子能說出類似的話,就可以跟他「談錢」了。
可以先教孩子認識錢幣,了解元、角、分,并經常跟孩子玩「小賣店」的游戲(隨著孩子認知的發展,可以不斷升級游戲的玩法,下文還會提到)。比如,媽媽當店主,擺出東西來賣,孩子當顧客,拿錢來模擬買東西的場景。
錢可以買東西,但錢是怎么來的呢?花完了該怎么辦呢?
這種基本的常識,孩子從小就應該知道,但現實卻并非如此。
有一次,在超市里,我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跟媽媽嚷嚷:媽媽你真小氣,一個月掙 1 萬多,不舍得花 30 塊給我買個玩具!
他媽媽教訓說:媽媽每天加班加點,掙那點錢容易嗎?你就不能體諒體諒媽媽?
孩子很生氣:騙人!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錢是怎么來的,一刷手機就行了,你為什么不舍得給我買!
錢是「從手機里刷出來的」「從銀行卡里取出來的」,孩子對金錢有這種直觀感受,自然不會珍惜。
所以,方便的話可以帶孩子去你工作的地方看看,讓他了解不同的工種,知道你工作一天能賺多少錢,要花出去多少錢。
這樣,孩子才會理解:勞動創造財富。金錢是辛苦勞動換來的,是爸爸媽媽付出辛苦勞動后的報酬。
行動要點
1
讓孩子參與到花錢環節
2
堅持定期定量給孩子零花錢,讓他掌握規律,自己計算攢錢的速度和金額
3
用現金支付,讓孩子看到錢在起作用
從上幼兒園開始,可以固定每周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他自己去支配。
孩子越小,給錢的周期應越短。給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讓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錢的意識。
而且要定時定量,不能看心情給錢,也不能急剎車,突然斷糧。否則,孩子可能就會打歪主意,不排除——偷錢(孩子可能沒有偷的意識,但很多家長會從道德的高度去衡量這類事情)。
有人可能會問:孩子有吃有喝的,要什么零花錢?
給孩子零花錢,就是要讓孩子參與到花錢這個環節。
而且,零花錢的意義不在于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是為了滿足孩子溫飽之外的更高層次的需求。
什么是基本需求呢?比如學校組織春游,要坐車,會有路費。孩子渴了,需要買瓶水。這些,就是應該由家長承擔的基本需求。
春游結束,孩子想買一個紀念品,非生活必需,那就是更高層次的需求,就需要孩子自己承擔。
也就是說,零花錢是幫孩子靈活管理自己的生活的。
想讓孩子學會游泳,你就要讓他下水。想培養孩子的財商,你就要讓他有機會去支配錢。
現實中很多孩子接觸不到錢。基本需求不必說,家長都安排得妥妥的,孩子想有點精神追求,比如,想要一個洋娃娃,通常孩子還沒開口,爺爺奶奶姑姑舅舅就已經搶在前面付了錢。
愛孩子沒錯,但一定要給孩子試水的機會。
怎么試水呢?
可以先玩「小賣店」游戲的升級版,讓已經認識錢幣的孩子,進行簡單的幣值換算。比如,媽媽扮演的顧客,可以通過討價還價,讓孩子找零等方式,給孩子「出難題」,讓他去思考。
也可以跟孩子玩「等值」游戲,比如,5 個 1 角的硬幣,可以兌換 1 張 5 角的紙幣;2 張 5 角的,可以換成 1 張 1 元的紙幣等。
小學一年級要學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常玩這種游戲,既培養財商,孩子學數學也輕松。
除了模擬游戲,我們帶孩子購物,盡量用現金支付,讓孩子看到錢在起作用。
而且,也可以讓孩子多參與購物決策。比如,提前列好購物清單,給孩子 20 塊錢,讓他在限額內,幫忙挑選最實惠的商品。
這樣游戲加實操,孩子差不多四五歲的時候,就會自己用錢買小物品了。
當然,金錢在孩子頭腦中發生的化學作用遠不止于此。
行動要點
1
延遲滿足,學會等待,孩子也會更珍惜
2
聚焦目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3
管理夢想的能力
全球暢銷的財富啟蒙讀物《小狗錢錢》的作者建議,給孩子準備一個夢想儲蓄罐。
不要把夢想儲蓄罐想得很豪華,它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儲蓄罐,甚至可以是一個快遞盒改裝的儲蓄罐,但它的主要功能是承載孩子的夢想。
比如,我一個朋友家的孩子,最近就在搞事情。
搞什么事情呢?說出來有點像炫富——買私人飛機,而他才 8 歲!
這孩子最近迷上了飛機,不要玩具,不要模型,「男子漢一定要真的」!
朋友帶他去某寶搜,還真有,孩子看上的那款也就 1700 萬美元吧。
一般人可能就不再折騰了,可朋友兩口子覺得:「能讓孩子追隨自己的熱情,通過理財去實現他的夢想,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們大人要鼓勵孩子的夢想,讓他有這個野心!」
在朋友的鼓勵下,這個孩子做了 3 件事:
堅持每天往「夢想儲蓄罐」投 5 塊錢。孩子說了,為了買飛機,他可以不吃零食,這樣每天都能喂給「夢想儲蓄罐」 5 塊錢。
想辦法開始掙錢。孩子意識到,光靠節流,每天省下 5 塊錢是不行了,還要開源。他開始留意身邊會賺錢的人,還從網上了解到,美國有個孩子,17 歲的時候已經掙到了幾百萬美元,而他也是從 8 歲起幫別人取報紙開始的……
學著《小狗錢錢》里的吉婭,每天堅持寫「成功日記」。比如:爸爸說,飛機是有錢人的玩具,現在買得起私人飛機的大有人在,將來它可能像汽車一樣普及;我將來還可以買股票投資,讓我的錢生更多寶寶!
這孩子很有信心,他爸媽吐槽說:很像當年意氣風發的馬云!
他們家的二寶是個 5 歲的小女孩,她不像哥哥那么有「野心」,她喜歡美食,時常會問這樣的問題:
媽媽,吃一頓火鍋要多少錢?
媽媽說 300 吧。
然后她就做算術:那我再攢……就可以請全家吃火鍋了。最近好想吃火鍋……
看到了沒有?一個夢想儲蓄罐,孩子的自制力與計劃性、目標與手段意識、投資意識、節約意識,全都有了。
所以,不要怕孩子有了零花錢會亂花,只要有夢想,孩子摳著呢!
夢想儲蓄罐,管理的是零花錢,實現的卻是孩子的夢想。
孩子的生活就是由一個個這樣的「火鍋夢想」構筑而成的,我們可以從他為了吃一次火鍋所做的準備,窺見他管理夢想的能力。
孩子從小目標明確,熱情、氣場、派頭十足,將來即便成不了馬云,也不會差到哪里吧?
財商教育的本質就是:基本的財富常識,外加正確的財富觀和科學的消費觀。
很多人不理財,也同樣疏忽了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與其等孩子將來因搞不定錢而吃虧受窮,不如趁現在就教給他打點財富的本領。
裸貸的年輕人要是能有「夢想儲蓄」的意識,估計就不會去冒險借高利貸,最后被逼自殺了。
若說教育是最好的投資,那財商教育,就是其中最一本萬利的那種。
給孩子留金山銀山,都不如教孩子學會管錢啊!
最后再次提醒:財商教育課,應該是父母教的,不要等將來,讓騙子、奸商去給孩子上!?
小 愛 說
財商是一個大課題,由于篇幅所限很多問題來不及細說。如果你覺得有用,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大家有更多的需求,我們也可以開通相關專題,敬請期待~就等你留言啦!
?上周獲獎名單?
上周二推送中,我們給大家推薦了一系列幫助寶寶更好地理解生病、愿意配合治療的資源(回顧戳??這里),最后獲得繪本《我可不怕打針!》的爸爸媽媽是以下三位:小紅花、圊圊????·??·????、總裁??(帶娃回復慢)。恭喜??!
請三位爸爸媽媽將你們的快遞信息在下方留言,小愛將在不久后給你們寄出哦! 在此也感謝所有參加活動的爸爸媽媽~ 很快我們又會有新的抽獎活動哦,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