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記的朋友們,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標題表白水記
其實本篇要講的是,我之前多次提到的,陪讀時的
cross reference,也就是交叉索引。
以下簡稱x-ref
先說一下建新群的事情,這次管夠!人人有份!所以你們可以安安心心的轉發,收藏,打印,慢慢看完,然后再去加群了。加群和重磅講座
目錄
0. 給新粉的出場人物介紹
1. x-ref的概念,及其在構建知識體系中的作用
2. 將語言對應到實物和圖片
3. 同一本書中的各處對應
4. 不同資料之間的x-ref
5. x-ref后的討論方法
6. 新開群通知,及加群方法(這部分還有個投票)
7. 重磅大佬講座預告
8. 你在看嗎?在看的話,請到文末右下角點“在看”哦~
0. 給新粉的出場人物介紹
山珊(包包媽):
全職媽媽,大學工科學士畢業后進入四大成為一名合格的注冊會計師,生娃后就回家開始了孜孜不倦的雞娃事業。
哥哥包包:二年級普通公立小學學生
原版應試娃(新名詞解釋:走英語原版閱讀道路并且考遍所有考試的娃)
英語閱讀能力達到AR 12.8(相當于美國12年級學生水平)上周日新鮮出爐的
閱讀能力提升0~5.1點這里,5.1~9.1點這里看后一半,9.1-12.8還沒寫呢
考過的考試有:
信息杯、三筆四口、全能五星(說多了都是淚
至于這些都是什么考試,現在存活的只有PET和FCE,專門的應試篇攻略點這里。
有一點,高能注意!以上所有這些都是在家自!雞!的!
妹妹:
幼兒園小班的萌妹子,在關于英語啟蒙的文章出場,啟蒙文章點這里看前一半
1. x-ref的概念,及其在構建知識體系中的作用
1.1 x-ref的定義
x-ref,x for cross, ref for reference。cross-reference中文就是交叉索引,這個詞我是在水記做審計時學到的??匆幌掳俣劝倏啤敖徊嫠饕钡亩x:
原來x-ref還真的是做審計用的。。其實簡單說來,看看上一部分出場人物介紹中那些可以點到歷史推文中的鏈接,其實就是一種x-ref。
我在陪讀時用到的概念是:
講到一個內容時,鏈接到所有可以找到的相關內容。
1.2 x-ref的目的
隨著小朋友的閱讀能力從0-AR12.8(雖然還差0.1通關,暫且認為他閱讀自由了吧),我陪著他做了多次star test。越到高階,我越發現,完善的知識體系,廣闊的知識面,對閱讀能力的提升,是有巨大幫助的。
(先說明一個前提,star test共有35道題,前面的題目做對了,后面的題目就會自動加難度;反之,則會降難度。所以,如果后面的題目越來越難,就說明級別越高。)
我們以上周日小朋友做的star test里面的兩道題來說明這個觀點:
例一,第23題,已經比較靠后了,比較高階的題目。
(我站在小朋友身后拍的,圖片質量比較渣,湊合看下)
做到這題時,小朋友開心的對我說,媽媽你看,這就是。。沒等說完就被我打斷道,快點!要超時了!現在回頭看,他當時應該是要跟我說,這道題跟我給他讀過的這篇推文,內容契合度很高:
有了背景知識的鋪墊,閱讀時就會因為對背景內容非常熟悉,一可以加快閱讀速度,二可以幫助理解文章。
例二,第34題,倒數第二題,高階的題目。
john adams和thomas jefferson簡直就是各種美國歷史題材文章/書中的??停窃嫱薜睦吓笥蚜?。有了這個背景知識的幫助,做題目非常輕松愉快了~
(好奇全部35道題,且愿意忍受我拍的渣圖質量的同學,可以在后臺回復“12.8”獲取渣圖大全套~但是答案我沒有。。因為他做題的時候我完全來不及看,即使來得及看我也不曉得正確答案是啥
所以,上面兩個例子,說明,到了高階,知識體系對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而今天這里要講的是,怎樣把輸入的大量知識,連接在一起。
正所謂connected thinking,把所有知識串起來,形成一張知識網。
那么,是不是所有知識都需要家長幫忙串起來呢?
不是。家長陪讀時,只需要不斷地傳遞這種思維方式,孩子在吸收內容的同時,也會接受這種思維方式,并自己靈活應用。
日常洗腦后,你會發現,小朋友自己就會x-ref了,可以自己編織知識的網絡。
2. 將語言對應到實物和圖片
先說明一點,因為本文不是討論認讀、閱讀和聽力。所以這里的語言,不是單純的文字,或聲音,而是語言所表達的含義。
將語言對應到實物,這是x-ref最初級的階段。其實就是小寶寶讀的最多的認知書,比如像這種:(長按掃描二維碼購買)
就是簡單粗暴地把每個詞語對應到圖片,完成構建知識體系的第一步,把語言對應到實物。
除了這種單純的認知書,各種分級讀物的低階,也都擅長幫助孩子構建知識體系,這時,家長要做的就是把書上的東西,幫忙對應到實物就可以了。
比如,我給妹妹讀這本RAZ-C中的Machines at Home,就把書中所有的物品,在家里都找一遍實物,小朋友對這個過程非常enjoy。
順便說下,在任何階段,閱讀都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語言作為一種載體,是可以選擇其所承載的東西的。
如果閱讀變成一件需要堅持才能做下去的事情,那一定是語言所承載的東西(要么是內容,要么是難度)不對,只需要調整一下,就可以使閱讀重新變成快樂的事了。
孩子反饋:
不斷的強化語言對應到實物的套路后,每次給妹妹讀書,只要讀到任何一樣東西她有的,她都會趕緊跑過去拿過來,或者把自己打扮成文中描述的樣子。
比如:
這是三歲半的時候,我給妹妹讀了一小段圖一的人工智能,然后妹妹自己找出了圖二機器人的書,然后把自己打扮成了圖三的機器人。
除此之外,經常出現的情況是,讀一本海洋動物的書,就得擺滿一桌子海洋動物;讀一本farm animals,就得擺滿一桌子奶牛,小狗,小貓,小雞。。等等
總而言之,我覺得她已經完全get到語言對應到實物的精髓了
3. 同一本書中的各處對應
目的:
從圖畫書開始,用這種方式,幫孩子建立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
第一個栗子~
先來一本比較初級的,我的男神之一巖井俊雄的經典著作《地下100層的房子》。
主角小空,在往地下一百層房子行進的過程中,發現每十層樓住著不同的動物。而每層樓中隱藏的細節,最后都成為了最后一頁烏龜奶奶的生日禮物。
我挑了幾個細節來說明,前面內容怎樣與最后一頁的對應,當然書中還有更多,可以帶孩子一一找出來。小朋友對這個過程樂此不疲,每次都會有新發現。
這本書還是比較容易x-ref的,家長也比較容易上手。
第二個栗子~
進階一點,請出我的男神之二加古里子(加古里子一生推)。
他的這本《河川》,封面+封底,就是書中河川流經所有區域的地圖。
第一步,先把這張圖中左下角的圖例,對應到圖中的各個事物。這里我標了紅色的工廠,和紫色的燈塔,作為例子。
(猛戳看大圖)
第二步,書中每一頁中的每項事物,都可以對應到封面封底的地圖。這里舉兩頁比較簡單的作為例子:
封底地圖中的橙、紫、綠圈出來的分別對應內頁中對應顏色圈出的食物(紅色圈出的鐵路沒拍出來)
換一頁~這個不用我圈了吧,一目了然~帶著孩子每條鐵軌,每座橋,一個個對應下來,很有樂趣呢~
有興趣的話還可以看看類似的書,有好多,比如這本,可以建筑物和圖紙精確對應,還可以后一頁與前一頁看變化在哪里。挺有趣的。
4. 不同資料之間的x-ref
這就是日常陪讀中,不停的灌輸x-ref的套路,讓小朋友懂得,一切自由聯通(中國聯通并沒有付廣告費
以一些例子來說明開腦洞的重要性。
第一個栗子~
陪妹妹讀四五快讀時,讀到各種小動物在雪地上留下不同的腳印,于是我就給她找了一篇大熱的推文,講一個男子用gps在雪地上用腳印繪畫的圖片,幫她進行拓展,具體圖片如下:
第二個栗子~
還是四五快讀,這一篇讀到下大雨后,到處都是水,小雞沒法上幼兒園。于是,我幫她找了蟋蟀雜志(訂閱戳這里)ask一期關于地球變暖導致冰雪消融,海濱城市洪水泛濫,到處是水。
哇
具體圖在這里:
第三個栗子~
這個栗子之前在蟋蟀雜志團購文中也引用過,跟前面兩個栗子不同的是,這里是把相同主題的不同內容的書拿來比較。
具體來看下圖:
上面是加古里子《大壩建成了》的前言中,關于印尼希拉塔水電站的建設概況;下面是ask里面Hoover dam的建設概況,兩者比較一下,就可以得出一座大壩建設的基本數據的數量級都是差不多的結論。
這一張是比較兩個水電站里的發電機
類似的栗子還有好多,朋友圈里曬過多次了,就不舉了。
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呢?
第一,長期這樣實行下來,小朋友養成一種看到感興趣的內容,會去找背景資料的習慣;
第二,經常這樣比較,小朋友就會有了compare和contrast的思維方式。
有了這兩種思維模式,在家長沒有陪讀的時候,小朋友也會自己把一切自由聯通~
來看一些小朋友的反饋:
第一個反饋~
這個是哥哥預習英語網課課本,當天講到孔夫子,于是他把節選的論語,跟他背的中華經典誦讀里面的論語x-ref起來了。圖中提到的推文是這篇
放個書的圖片:
第二個反饋~
左邊是Highlights(訂閱戳這里)里面講到信息傳輸,提到了烽火戲諸侯;右邊是少年得到里的少年中國史,分析這件事情到底是否真實存在。
哥哥跟我說這個x-ref之后,我們又討論了為何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觀點。
——來個題外話,有的人會覺得,有些歷史書里的觀點比較偏頗,不適合給小朋友看,其實并沒有什么關系,因為在看過無數版本的歷史之后,小朋友自會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大人只要多跟孩子討論,聽聽他的想法,不要跑得過于偏就好了。
5. x-ref后的討論方法
前面這些小朋友的反饋,還是比較簡單的,僅僅是把現在看到的內容和之前看到的聯系起來,并沒有什么深入的探討,這時,如果家長有時間能跟小朋友具體分析一下兩者的區別和聯系就再好不過了。
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栗子~
哥哥看到RAZ-X里面Argentina那本里面的一張地圖:
和RAZ-W里面A Place for wild things里面的地圖:
都包括同樣一塊地方。
但下面這塊PATAGONIA在上面的地圖中卻沒有出現。就很興奮的跑過來給我看他發現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x-ref做到這里,在這個level顯然不夠。我沒看過這兩本書,而且它們這么長,這么難,我顯然也不想看。但是沒關系,我可以順著邏輯鏈問問題。
于是我問了以下這些問題:
1.Q:Argentina這本書側重講什么的呢?這個地圖出現在這里做什么用呢?
A:這本書介紹了這個國家的概況,這幅地圖就是說明它的地理位置。
2.Q:那么A place for wild things這本書又是講什么的呢?這個地圖又想說明什么呢?
A:這本書是一個realistic fiction,講了patagonia里面cowboys的地要被開發成旅游景點,但是他們都不同意。宗旨是我們應該保護cowboys的traditions。
3.Q:patagonia是什么東西?一個州,一個地區,還是一個自然保護區?
A:Patagonia是一個chile和argentina共有的地方。像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
4.Q:Patagonia為什么在Argentina那本書的地圖里沒出現?
A:因為Argentina那本書主要介紹的是這個國家本身,而另外一本fiction里面主要是描寫Patagonia這個地區里的cowboys的生活受到旅游業的影響,跟國家本身關系不大。
理論上還可以繼續深挖下去,但我覺得差不多了,這個x-ref就結束了。
第二個栗子~
哥哥看到RAZ-Z2里面1865 - The End of the Civil War那本里講到了Sherman將軍:
同時,他發現另一本蟋蟀雜志(訂閱戳這里)Cobblestone里也有一篇文章講Sherman的:
于是又跑過來跟我報告新發現。這么長的文章。。我看都不想看一眼。。
于是,針對這個x-ref,我問了以下問題:
1.Q:這兩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處?
A:他們都提到了Sherman這個人是一個北方人,也就是不喜歡奴隸制度的,于是他就到了南方去,把南方很多主要的大城市,和railroad,以及其他infrastructure都摧毀了,讓南方沒有任何資源和生產力,讓南方沒法做戰。
2.Q:既然都是講Sherman的,那有什么不同之處嗎?
A:RAZ里面1865那篇更注重講 civil war,sherman其實只是civil war里面的一環;
而cobblestone里面那篇更注重講sherman攻擊南方,solely講sherman’s campaign,要摧毀南方生產力的故事。
3.我幫忙總結了一下,所以一篇文章的側重點是civil war,里面只是提到了sherman;另一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就是sherman,完全在講他在civil war里產生的巨大作用,對伐?
到這里,結束。
所以,老母親們!你們發現了嗎?x-ref的兩個階段:
初級階段:家長給小朋友找到所有相關資料,再分析他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高級階段:小朋友自己找到相關資料,家長不需要看材料,只需要順著邏輯鏈,引導小朋友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就好了!tada~
到這里,小朋友至少已經會把所有的知識線,通過某些點連接在一起了。如果家長有時間多跟他討論一下,會使他有更深刻的理解。
正文部分就到此結束了。
6. 新開群通知,及加群方法
自從建了群。。每天都有沒進去的愛學習的小伙伴不停地問我:還能進群嗎?我才發現,愛學習的人真是太多了!
但是QQ群雖然有三千人,卻不能跨群轉播講座。所以,我把講座群搬家到微信來,這樣就可以跨群轉播,多少個人來都可以同時聽講座了!
此次新開的微信群主要用于聽講座,平時大家也可以聊聊學習,所以按年齡分為沒上小學的“小伙伴群“,和小學及以上的”大伙伴群“,大家不用重復入群。
第一步:
配上你對本文的評論,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不方便分享朋友圈的,請分享至100人以上的學習群。
很多時候,我看了后臺發來的各種文案,真的好感動啊,無數小伙伴表示他們把文章反反復復看了好多遍,還記了筆記。
第二步:
截圖,發至公眾號后臺;
第三步:
沒上小學的請在后臺回復:愛學習的小伙伴
小學及以上的請在后臺回復:愛學習的大伙伴
就可以獲得入群二維碼咯~
btw:由于是微信群,所以滿一百人之后需要小助手人工拉入,大家稍安勿躁,也可以請已入群的朋友拉進去哦~
順便做個小調查,看看大家的娃都多大
7. 重磅大佬講座預告
連續三個禮拜聽了三場講座,我都要消化不良了,本周休息。下周,我們請到了一位重磅主講人!我們來看看他的介紹!
第一次趕腳自己離名人這么近有木有!要知道,平時聽汪詰老師講話都要付費的!比如:
而下周,我們居然可以免費聽到汪詰老師的講座!
立刻趕腳蓬蓽生輝。。主題先保密,下周一發出具體講座預告,現在要做的事情是:
趕緊加入講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