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兒童患多動癥的遺傳風險和母親初產年齡密切相關!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患上多動癥?專家教您這幾招...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在我國稱為多動癥,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沖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明顯影響孩子學業、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而根據南澳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年輕的母親生下患有多動癥的孩子的幾率更大。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雜志的《科學報告》上,研究探討了女性生殖特征與主要精神疾病之間的遺傳關系,發現兒童患多動癥的遺傳風險與母親的初產年齡密切相關,尤其是20歲以下的母親。在澳大利亞,每20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多動癥。多動癥是一種復雜的神經發育障礙,影響一個人在其年齡應有的自我控制能力。多動癥以持續的注意力不集中、沖動、有時極度活躍的行為模式為特征,多動癥患者發現自己很難集中注意力和調節情緒。利用英國生物庫220,685名女性的遺傳數據,這項研究檢查了五個女性生殖特征(初產年齡,初次性交年齡,月經初潮年齡,絕經年齡和活胎數量)與六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多動癥,自閉癥,進食障礙,抑郁癥,躁郁癥和精神分裂癥)之間的遺傳相關性。南澳大學的研究人員、副教授Hong Lee說,這些發現可能有助于改善女性的生殖健康,對她們的孩子也有好處。Lee教授說:“為人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那些自己都還年輕的女性來說更是如此。通過了解年輕的母親和生下患有多動癥的孩子之間的聯系,我們能夠更好地給家庭以教育和支持。”“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提供幫助。首先,我們可以告知年輕女性,如果她們在很小的時候生孩子,那么孩子就會有很高的遺傳風險患上多動癥。這可能會警告和防止她們在不成熟的年齡生育,這不僅能夠改善女性的生殖健康,也能夠改善嬰兒的母體環境。”“其次,我們可以教育年輕母親注意多動癥的特征,比如沖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行為,這可能會幫助母親們更好地認識到孩子的病情,并盡早尋求治療。ADHD是可以治愈的,但早期診斷和干預是成功治療的關鍵。”Lee教授表示,盡管這些發現意義重大,但也存在一些潛在的復雜性。“重要的是要明白,雖然ADHD和年輕母親之間存在明顯的遺傳聯系,但并不一定存在因果關系。ADHD是一種高度可遺傳的疾病,這意味著年輕的母親可能也帶有影響ADHD風險的基因,然后這些基因會遺傳給孩子。”“家族病史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女性是否有ADHD的遺傳傾向,然后用來監測她和后代的健康情況。這樣,我們就能夠確保母親和嬰兒都得到所需的支持和幫助。”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孩子比其他的小朋友更加調皮,而且平時也有很多異常的表現,就會懷疑孩子是不是有類似多動癥的病癥,但其實多動癥可以明確的看出來,那么怎么判斷孩子有多動癥?多動癥的孩子其實比起普通調皮的孩子還是有很多區別的,普通調皮的孩子還能教過來,但多動癥的孩子可能根本聽不了家長的引導,而且依然會做著自己的事,往往沒有一分一秒是消停的。沒有辦法集中精力于任何一件事,所有突然發生的情況都會打亂他們的集中。比如喝奶時孩子也會顧著其他事情,往往不是玩手指頭就是玩家長的衣服。而且讓孩子乖乖坐著基本是不可能的,他們分神太厲害了,必須有很多玩具之類的一直吸引他們注意力才行。孩子的多動癥會在學習時表現更加明顯,他們上課坐不住,而且成績往往會很差。因為無法認真集中于聽講這件事,他們對于細節能力的把控很弱,多動癥會導致孩子在身體協調方面有各種問題,也會表現在學習障礙上。不服從管理是他們的一貫風格,而且也有可能伴隨挑食厭食。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時依然不能集中精神,比如看動畫片,玩游戲機等,那么可以考慮孩子可能會有多動癥的情況,因為普通頑皮的孩子只是貪玩,還是能集中注意力的。關于多動癥,您或許還想了解更多?以下幾篇文章有助于讓您進一步了解多動癥。
文章1:多動癥?不要輕易給孩子扣帽子:專家教你如何判斷多動和焦慮
文章2:多動癥孩子的行為真的可以有效預測嗎?TARGET:一個有效預測孩子行為規律的養育方法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0/191024115020.htm當孩子走出家門,走進校園,您可能會擔心孩子是否被孤立、是否有協作能力、能不能吸引老師關注、能不能交到朋友;當孩子走進課堂,您可能又會擔心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對老師教授的內容是否感興趣,是否有創造力和自我學習能力,能不能取得好成績。其實,所有這一切都與孩子的核心素養——腦認知能力有關。
腦認知能力代表著兒童大腦的思維能力,是他們接受信息、處理信息、整合信息并且付諸行動的一切智力活動的指揮棒。
但腦認知能力并不簡單等同于智力。智商是對大腦復雜能力的局部測量,它能夠代表一部分大腦的能力,卻常常無法反應全部、更難以追蹤大腦的成長。
舉個例子,幾個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一個學不好可能是因為智力有問題,而另一個可能是因為無法集中注意力(管控能力),還有一個可能是因為記憶力問題(后兩個孩子即使智力沒有問題,他們也會在學習生活上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
因此,科學的腦認知測評成為兒童認知發展觀察和干預的重要工具。只有把握兒童認知能力,有針對性地助其提升,確保家長給予孩子的養育及老師所實施的教學與孩子的認知水平相匹配,才能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兒童發展教育三層次模型
如今,科技的發展已經為我們賦予了這樣一雙“慧眼”。利用最前沿的科學方法和可穿戴設備,我們能夠測量之前看不見的腦認知能力和社交溝通能力。以數據說話,呈現孩子能力各個維度的長板和短板,為家長和老師提供指導,不僅改變孩子的行為,而且有針對性地提升孩子的能力。
通過測評,我們能夠看到每個孩子身上展現出的不同特質,獲得個性化養育指南:如何科學看待孩子腦認知及社交溝通不同維度的長板和短板,在養育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如何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或訓練,提高孩子的核心素養。同時,還能通過對孩子腦認知及社交溝通能力進行追蹤和階段性整體評估,確保孩子各方面均衡發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