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心是種子,目標是一棵樹。
種子的內在基因,決定了它長成什么樣子,以及其成為一棵樹的所有生命企圖,而成為一棵樹是種子最終的方向,也是它的成長目標。
2
發心是因,目標是果。
因是關于為什么,果是關于得到什么!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談因果的必然;
盡人事,聽天命,是談世事的無常;
3
發心是一念起,目標是萬象生。
每天每時每刻都有念頭升起,可以是雜念,亂念,也可以是正念
每一個念頭都是一顆種子,都有機會長成大樹,孕育森林
每一顆種子,都需要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來實現這個可能性。
只有念頭,沒有專注于這個念頭的持久行動,結果就是亂象雜生。
4
發心堅定,目標清晰。
之所以目標經常容易變化,或者無法達成的核心原因,就是發心的渙散,心外求物,刻舟求劍,朝三暮四,往往無法持久,古人講君子立長志,小人長立志,就是講這個道理,目標的清晰,基于一個堅定的發心,而這個堅定的發心背后,是關于個體生命意義的探索:我為何活著?為什么生于這個世間的追問。
5
發心如膠片,目標如幕像。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天我們都在看別人的戲,別人也在看我們的戲,何須去電影院?無論獨居,還是群處,你的言行舉止,表情動作聲音,無一不是在投射內心膠片的影像,世界在你心中,是說一人一世界,一心一世界,你想讓別人看到什么,你就要裝什么底片,演什么戲。
6
發心是光明,目標如燈燭。
人類需求光明,故使用燈燭來實現,所以發心是關于最核心的需求,而目標是這個需求的實現路徑或手段,需求改變了,目標自然也會改變,所有目標的實現,都是為了滿足某一種需求,有些時候是隱形的需求。沒有需求承載的目標如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縱然實現了,也沒有愉悅可言。
7
發心是錨,目標如船。
沒有錨的船,如果遇到亂流,將會無所適從,不知所蹤;沒有發心的目標,如果遭遇逆境或者困境,也會朝令夕改,隨意為之,年與時馳,意與日去。目標越高遠,發心越要深沉,高高山頭立,深深海底行,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發心和目標之間的鴻溝,就是靠有效行動來跨越。
這里的行動,不是靠勤奮和努力來驅動的行為,也不是靠外在環境刺激驅動的行為,更不是無意識下的神經刺激反射的行為,而是一種活生生的生命行動,關于你的人生的運動。
這里的行動,不光是說動作,言語,表情,還包括你的感知,認知,思維,情感,以及內心覺知的所有的一切的總和。
這里的行動,是每時每刻將發心統一于目標之后的全然的行動,帶著百分百的投入感于當下,不后悔過去,不期待未來,全然專注于當下的一種行動感,如風起云涌,白云蒼狗,日月星辰更替,秋風起于毫末,晚霞沒入長空......自然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行動變化之中。‘’
留言區可以評論,也可以提問,更可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