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盡管如此,從大樣本的角度,卻是有規(guī)律的,這種規(guī)律體現在我們的思維偏好上,而這種思維偏好與個人的能力和社會分工沒有什么關系,也和種族、性別、年齡、政治、宗教信仰等毫無關系,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底層的元認知層面的差異。
所以,如果我們想更深刻的了解人和人的差異,我們就必須要看到驅動每個人的行為以及語言背后的深層驅動性,這個深層驅動性就是來自于我們大腦的差異性。
我們把這種差異性用四種基礎色彩來區(qū)分,就產生了紅黃藍綠四種類型腦,接下里我們用非常簡單的方式,對這四種類型腦進行簡單的區(qū)分:
S 黃腦:認知腦
當我們談到黃腦(認知腦)時,我們的關注點在于認知層面,在于和圖像、視覺、畫面感、大局觀、愿景有關的偏好,黃腦是偏向于整體性思維,偏向于宏觀,偏向于未來的,并且是極度發(fā)散的,對不確定性和奇特性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黃腦系統,在人類大腦中是負責認知的,負責處理信息和概念,相當于一個攝像頭或者傳感器,是負責和環(huán)境產生感知的互動。
黃腦偏好比較強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天馬行空,特立獨行,異想天開,思維偏好發(fā)散而不是聚焦,偏向于事物的整體概念而不是細節(jié)。
T 藍腦:理性腦
當我們談到藍腦(理性腦)時,我們的關注點在于分析層面,在于和邏輯、數據、批判、分析、邏輯推演有關的偏好,藍腦偏向于系統性思維,偏向于理性,偏向于過去,并且是收斂性和聚焦的,對事物的原因和動機非常執(zhí)著。
藍腦系統,在人類大腦中是負責處理信息的,相當于一個過濾器或者CPU,是負責算法和算力的,也負責批判和決定。
藍腦偏好比較強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關注數據和事物的重點,喜歡研究原因而不是結果,對理論性的信息比較敏感,同時會保持無情緒的思考。
D 綠腦:行動腦
當我們談到綠腦(行動腦)時,我們的關注點在于結構和秩序,在于和細節(jié)、結構、完成、行動有關的偏好,綠腦是偏向于具體性的思維,偏向于細節(jié),偏向于過去的,并且是極度收斂的,追求安全和保全,厭惡風險和改變。
綠腦系統,在人類大腦中是負責行動性的,相當于發(fā)動機或者馬達,按照編好的程序運轉,追求秩序和完成。
綠腦偏好比較強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嚴謹、細致、收斂,偏向于事物的細節(jié)而不是整體。
B 紅腦:感性腦
當我們談到紅腦(感性腦)時,我們的關注點于感知關系的層面,在于和情緒、人際智能、影響力、情感模式有關的偏好,紅腦是偏向于感知性思維,偏向于人際敏感,偏向于未來的,并且是發(fā)散的,對人際直覺和情感流動非常敏感。
紅腦系統,在人類大腦中是負責感性認知的,負責處理情緒和情感,相當于一個量子儀器,充滿不確定和非線性。
紅腦偏好比較強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關注人的變化,對情緒變化敏感,對人的關系有一種很深的連接傾向。
四種顏色在很多企業(yè)的logo中都體現到了:
我們可以感受到四種顏色實際上是非常普遍性的標志,在很多的性格分析理論中都會用到,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樂嘉老師的FPA性格色彩理論,以及DISC行為風格理論;而我們今天所談到的四種顏色于四種類型腦的區(qū)分是在思維層面進行區(qū)分,是關于大腦的風格偏好。
偏好不等于能力,了解你的思維偏好,并不一定能代表你的能力水平,而是更好的了解我們自己,以及我們身邊的人。認識自己,才能更好的發(fā)展自己;了解他人,才能更好的提升溝通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