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哲學沉思集 》|劉瑋解讀
關于作者
笛卡爾( 1596 一 1650 ) ,法國哲學家,被譽為“現代哲學之父”,同時還是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他用“我思故我在”的精彩論證為現代哲學重新奠基,還發明了平面直角坐標系、解析幾何等數學工具,發現了光的折射原理,解釋了風、雨、云、彩虹等自然現象的成因。
關于本書
《 第一哲學沉思集 》 是笛卡爾最經典的著作。他發出豪言壯語,要推翻傳統知識的大廈,重新為哲學和科學奠基,他用‘,我思故我在”的經典論證,和對上帝存在的證明,確立了心靈實體和物質實體的存在和本質。由此拉開了西方現代哲學的“主體化轉向”和“認識論轉向”,并且讓“心物二元論”成為現代哲學中的焦點問題。
核心內容
《 第一哲學沉思集 》 對哲學史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從內容上講,笛卡爾開啟了現代哲學的“主體化轉向”和“認識論轉向” , “心物二元論”也成為了現代哲學爭論中的核心問題。從形式上講,笛卡爾用數學的明晰性和數學證明式的方法,寫作哲學著作,得到了很多哲學家的追捧,這其中斯賓諾莎的 《 倫理學 》 就是最極端的例子;此外,現象學的開創者胡塞爾,也模仿笛卡爾的 《 第一哲學沉思集 》 ,寫過一部 《 笛卡爾式的沉思 》 ,副標題是‘,現象學導論”,他用這種方式像笛卡爾這位現代哲學的奠基者致敬,同時也把自己所做的現象學工作看作為哲學的又一次奠基。
一、笛卡爾與 《 第一哲學沉思集 》
笛卡爾是當之無愧的“西方現代哲學之父”。這部 《 第一哲學沉思集 》 是笛卡爾在哲學上最成熟,影響最大的著作。他要重新確定一切知識的牢固起點,同時確定這個世界上的兩種實體,也就是兩種存在物的本質。這部作品的形式相當獨特,笛卡爾把它寫成了一種類似日記的形式,記載了他在連續六天里進行的一系列沉思活動,用這種方式,他也在邀請任何讀到這部作品的人和他一起進入到這一系列沉思,類似于加入到某種哲學靈修活動之中。
二、笛卡爾的懷疑方法
笛卡爾為科學和哲學奠基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一切不夠確定、不夠清楚的東西都暫時當作假的,不去相信。笛卡爾進行的懷疑,可以分成三個步驟:
首先,感官經常會給我們提供錯誤的信息,因此我們有理由把所有感官提供給我的信息都當作可能錯誤的,不予相信。但是比如“我坐在這里”這樣的信息,雖然也是感官提供給我的,但好像不容質疑。于是笛卡爾提出了懷疑的第二個步驟:我們有可能是在做夢,在夢里坐在這里。但是反對者可能會說,即便是在夢里 2 + 3 = 5 這樣的事實也不會錯。這時笛卡爾端出了他懷疑方法的終極大 Boss ,也是懷疑的第三步:就是有一個全能的上帝,或者一個強大的魔鬼,讓我每次算 2 + 3 的時候都算錯。經過這樣一番懷疑,我們之前信以為真的一切東西似乎都崩塌了。
我們需要注意,笛卡爾在這里進行的懷疑雖然非常徹底,但并不是“懷疑論”。他不是為了懷疑本身而懷疑,而是將這種普遍懷疑作為起點和方法,為的還是之后能夠獲得不容懷疑的確定性,他的這種懷疑論也被稱為“方法論上的懷疑論”。
三、“我思故我在”
在經過了前面的普遍懷疑之后,笛卡爾在“我思故我在”這個看似非常簡單的論證里面,找到他的全部哲學的“阿基米德點”。因為我在進行思考,我在進行懷疑,我在被一個強大的神靈欺騙,這些恰恰就證明了我是存在的!如果沒有“我”這樣一個主體的存在,思考、懷疑、欺騙這些東西就都沒有了依附,就不可能進行。需要特別注意,這里說的“我”并不是一個由身體和靈魂組成的活生生的人,而只是一個單純進行思考的東西,“精神實體”。
四、上帝存在的證明
上帝存在的證明是 《 第一哲學沉思集 》 的轉折點。在確立了“我”作為精神實體的存在之后,笛卡爾需要要想出某種辦法,走出這個單純的精神實體,確定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事物,包括我們的肉體,也是存在的,只有這樣物理學的研究才是有意義的。從這里開始,他需要走上重建哲學大廈的道路。
笛卡爾首先證明上帝的存在,讓上帝成為從自己通向世界的中介。笛卡爾在第三和第五個沉思里,先后給出了三個關于上帝存在,以及上帝不可能欺騙我的證明,最著名的就是一個“來自因果性的證明” :
1 .原因的完滿性和現實性必然不會小于結果的完滿性和現實性。
2 .我的心中有一個上帝的觀念,這個觀念是無限完滿的。
3 .根據第一個前提,上帝的觀念不可能來自虛無,也不可能來自我自己這樣一個不完滿的存在,而只能來自完滿的上帝自身。
因此:
1. 上帝是必然存在的。
2 .因為上帝是完滿的,他必然是好的,不可能有任何缺陷。
3 .欺騙是壞的和有缺陷的
4 .因此,上帝不會欺騙我。
既然上帝不會欺騙我們,我們在認識之中犯的那么多錯誤又是怎么來的呢?笛卡爾認為,那是因為我們誤用了上帝給我們的認識能力,上帝給了我們理性認識的能力,讓我們將絕對清楚分明,不容懷疑的東西看作真理,但是我們除了理性之外,還有感覺和自由意志,這些東西經常會超出理性的界限,將我們帶入歧途。
五、心物二元論
有了上帝這個絕對的保證,笛卡爾就可以超出單純思想著的“我”,認識其他東西,由此建立起物質世界的存在。因為上帝賦予我們的感覺和想象能力,都需要依賴物體的存在,才能發揮作用,而上帝仁慈善良的本質,保證了這些物理對象也必然是存在的。
在笛卡爾看來,物理對象的本質是“廣延”,也就是具有長、寬、高的三維量度。用這種方式,笛卡爾就把一切物理對象的本質還原到最基本的數學對象,也就是數字和長度上,從而為他用數學方法處理一切物理問題鋪平了道路。到這里,笛卡爾確定了精神實體的本質就是“思考” , 而物質實體的本質就是“廣延”。從本質上說,這兩者之間沒有任何共同點,于是我們就有了著名的“心物二元論”問題,這也是笛卡爾的整個哲學導致的最大難題。笛卡爾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并沒有系統討論,僅僅是在一個注釋里面提到,大腦里的“松果腺”幫助靈魂和肉體進行溝通,將它們統一起來。但是這個生理學的答案不免顯得蒼白無力。
六、《 第一哲學沉思集 》的命運和影響
笛卡爾將 《 第一哲學沉思集 》 題獻給巴黎索邦大學的神學教授,他說這本書可以為天主教信仰服務。他希望自己的著作能得到神學家和教會的欣賞,恐怕是想用這種方式,為自己的物理學研究鋪平道路。但是笛卡爾筆下的上帝是“哲學家的上帝” , 而不是“神學家的上帝”,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差別。在他生前,教會確實沒有給他找麻煩,不過教會日后似乎逐漸意識到了笛卡爾學說可能具有顛覆性質,在笛卡爾去世 13 年之后,將他的著作列入了禁書目錄。
金句
1 .笛卡爾進行的懷疑雖然相當徹底,但是和嚴格意義上的“懷疑論”大不相同,他不是為了懷疑本身而懷疑,而是將這種普遍的懷疑作為起點和方法,為的還是獲得不容懷疑的確定性,他的這種懷疑論被稱為“方法論上的懷疑論”。
2 . “讓那個神靈盡他所能地來欺騙我吧,只要我在思想著我是某個東西,他就絕不能讓我什么都不是。在非常徹底地考察了所有事情之后,我最終必然要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命題,我是,我存在,只要我提到它,或者在我的心靈中想到它,就必然是真的。”
3 .精神實體的本質就是“思考”,而物質實體的本質就是“廣延”。從本質上說,這兩者之間沒有任何共同點,“思想”是完全不需要身體的純粹精神活動,而“廣延”是一種純粹物理和數學的屬性。這樣我們就有了那個著名的“心物二元論”問題,這也是笛卡爾的哲學導致的最大難題。
撰稿:劉瑋
腦圖:摩西
講述:張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