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某程度上是屬于“經驗性”動物,做什么事都會按照自身過往的經驗行動,于是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低效的窠臼里。
那怎么做,才能夠讓我們養成高效的做事思維呢?
以下這四種法則,都是社會上流通的高效做事法則。你也許或多或少都曾經聽說過,但相信你甚少懂得怎么去運用它們。
想要提升自己的做事效能,你必須懂得如何把這些法則牢牢刻在大腦里,變成自己的行為模式。
怎么做呢?
把事情分為“輕、重、緩、急”四個象限,我們肯定會聽過這個“艾森豪威爾法則”。
這個法則告訴我們,在行動之前,一定要懂得思考,把問題和工作按照性質、情況等分成不同的等級,然后合理安排完成和解決的順序,這樣才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但很多人做事,往往會忽視這個法則,多數都是“跟著感覺走”,認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者把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非要拖到緊急的情況下去做不可。
例如到了周末,你認為打掃家里的衛生重要,還是認為玩游戲放松自己比較重要呢?
如果在你的計劃表里,已經安排了“打掃衛生”是每個周末的一個選項,那么到了這天,自然就是打掃衛生比較重要。玩游戲只不過是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而已,可以在打掃完衛生之后才去做。
這就說明了,做事之前,需要科學地安排事項,要事第一,然后依照輕重緩急逐步執行,一串串、一層層地把所有的事情排列起來,做到條理清晰,這樣成效才會顯著。
畢竟如果你只顧著玩游戲,那么你就很容易控制不好自己,浪費了一整天的時間,導致打掃衛生這件事在周末這天做不成了。
艾森豪威爾法則應用方式
既然做任何事情,都要在事前理清事情的重要性,安排具體操作的先后順序,那怎么才能夠運用好這個法則呢?
首先,這個法則把事情分為五個類別:
1,必須做的事情;
2,應該做的事情;
3,量力而行的事情;
4,可委托他人的事情;
5,應該刪除的事情。
那么,在你制定計劃表或者日程表時,就應該按照以上五個類別將事情歸類:
A:必須做。
B:應該做。
C:去做也可以。
D:拜托他人做。
E:可以不做。
然后,根據這些歸類,在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里,做A類和B類的事情。即使一天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只有將最值得做的事情做完,對自己也是有益的。
同樣的道理,在你規劃其他事情,諸如把自己一到五年想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然后分為A、B、C三類:
A:最想做的事情。
B:愿意做的事情。
C:無所謂的事情。
接著,從A類目標當中挑出A1、A2、A3,代表你要做的最重要、次重要和第三重要的事情。
再針對這些A類目標,將其寫在一張紙上,以此制定計劃,列出你想要達到這些目標需要做的工作,然后從這份清單中再分出A、B、C等級。如:
A,最想做的事情,有:
A1:完成英語專業課程;
A2:堅持健身增肌;
A3:每天閱讀30本書。
然后在針對這些A類目標,在設定每天計劃表時,將這些事項安排好在當天的“輕重緩急”的分類當中。如:
A1完成英語專業課程,是每天最重要的A類事情。
A3每天保持閱讀習慣,是每天應該要做的事情B類事情。
A2堅持健身增肌,是每天量力而行,可以做的事情。
這樣,有了分類之后,接下來你每天的行動,就可以按照這些分為進行有序的行動了。你每天的時間,也就不會被浪費掉了。
這套程序,也稱為“六步走方法”,即:挑選目標——設定優先次序——挑選工作——設定優先次序——安排行程——執行。
把這個方法培養成每天的習慣,長期堅持并貫徹始終,相信你肯定會獲得一個高效的人生。
所謂“木桶定律”,就是指一只木桶能夠盛裝多少水,并不是取決于木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這個定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呢?
俗話說“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會存在多多少少的缺點,不管是一些惡心、自卑心理、性格優柔寡斷、思想顧慮重重、還是嫉妒心重,喜歡爭強好勝等,都會在某個時候對我們產生重大的影響。
而根據“木桶定律”,這些缺點往往是限制我們繼續成長,提升我們能力的關鍵之處。
盡管在企業的運用上,“木桶理論”的作用,比不上“長板理論”,即不要太注重木桶的短板,而是應該發揮自身長板的優勢,建立商業品牌。
例如任天堂在主機競爭上,贏不了微軟的XBOX和索尼的PS,但它并沒有去修補這塊短板,而是通過自身對游戲的獨有理解,在掌機這個長板的領域上闖出一片天地。
但對于我們個體來說,適當修補“短板”,然后再結合長板,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價值。例如一些限制自身能力發展的缺點,就需要去改正。
這些缺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這四個:
1,各種惡習;
任何惡習,對我們都會構成不良的影響,例如酗酒、懶惰、暴躁、嫉妒等,都會在做事時嚴重拖我們的后腿。
我們要識別并找出自己身上的惡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我們才能夠變得更好。
2,自卑心態;
自卑,可以說是一個鐘性格上的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它往往會抹殺我們做事的自信心。
本來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工作,卻因為不相信自己,不敢行動嘗試,最終導致自己什么都做不成。
所以,做事時,要培養出自信的心態,告訴自己“我能行”、“我可以”,不要被自卑影響到自己。
3,憂慮思想;
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給人們造成精神壓力的,并不是今天的現實,而是對昨天所發生的事情的悔恨,以及對明天將要發生事情的憂慮。
憂慮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心情,而且會給我們的工作和學習帶來更多的壓力。更重要的是,憂慮并不會解決我們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懂得控制情緒,客觀看待世界。
4,消極心態;
心態,對我們做事,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當你擁有積極的心態,對生活充滿力量,你做起什么事情,都會充滿動力。
相反,如果你一直持有消極的心態,你不僅很難行動起來,一旦失敗,你就會選擇放棄,而不是嘗試。
如果你有這種消極的心態,就需要找出問題所在,然后解決它,用積極去替換它。
找到你的阿喀琉斯之踵
想要克服“木桶定律”帶給自己的不良影響,你就需要找到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之踵,指阿喀琉斯的腳跟,因是其唯一一個沒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是他唯一的弱點。后來在特洛伊戰爭中被人射中致命,一般將其用來比喻致命的弱點,要害。
換言之,你就需要按照以下方式去改變自己:
· 找到你認為自身最薄弱,最限制自己的環節(短板),想辦法改進。
· 改進后,再找出還不夠好的地方,繼續改進,再改進。
· 形成行為模式,養成習慣,直至自己不受其影響。
· 用新的、好的方式去取代舊的、不好的地方。
· 注意“取長補短”,相互結合,更好發揮出自身的優勢。
奧卡姆剃刀定律,是由英國奧卡姆的威廉提出來的。
這個原理是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意思是,在人們做過的事情中,可能大部分都是無意義的,而隱藏在繁雜事物中的一小部分,才是最有意義的。
所以,復雜的事情,往往可以通過最簡單的途徑去解決,做事要懂得把握關鍵。
關于這個定律,可以看一個故事。
某大公司收到客戶投訴,買來的肥皂盒里面有時是空的。
為了預防生產線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工程師詳盡辦法發明了一臺X光監視器去透視每一臺出貨的肥皂盒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另一家小公司,而他們的解決方法是買一臺強力工業用電扇去吹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沒有放肥皂的空盒。
面對同樣的問題,兩家公司采用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無論從經濟成本還是資源消耗的角度出發,相信第二個方案的更符合公司追求利潤最大的目的。
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如果有多個類似的解決方案,最簡單最有效的選擇,才是最智慧的解決方法。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當遇到問題時,我們要拿起“奧卡姆剃刀”,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把握問題的關鍵之處,選擇最智慧的解決方案。
奧卡姆剃刀定律應用方式
“奧卡姆剃刀”所倡導的是“簡化法則”:保持事物的簡單化,是解決復雜與繁瑣的最有效方式。具體來說,三種操作方式:
1,運用減法思維去做事;
想要真正做到化繁為簡,我們就需要懂得如何“給問題做減法運用”。我們需要剔除不相關的部分,深入挖掘關鍵之處。
以“目標為導向”,不要浪費時間在一些“繁文縟節”的事情上,盡量精進問題,揪出問題的關鍵。
2,用最簡單的方式去做事;
有些事你得多花費一些時間,有些事你稍微處理就行,有些事你根本就不用操心。簡單就是力量,花一定的時間化繁為簡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
如果你有兩個原理,它們都能解釋觀測到的事實,那么你應該使用簡單的那個,直到發現更多的證據。如果你有兩個類似的解決方案,選擇最簡單的、需要最少假設的解釋是最有可能正確的。
3,簡化做事的流程和步驟;
由于個體自身的思維方式限制,簡單的信息遠比復雜的信息,更有利于人們去思考和決策。
故此,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要懂得如何保持事情的簡單化,不管多復雜的事情,都要盡量將其變得簡單易行、通俗易懂。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見復雜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復雜問題簡單化,運用奧卡姆剃刀定律來提高辦事效率。
所謂“醞釀效應”,又稱為直覺思維,指反復探索一個問題的解決,而毫無結果時,吧問題暫時擱置一段時間,由于某種機遇突然產生新想法。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類似的經驗:遇到某個問題,苦思冥想總是想不出一個所以然。只能休息一下,做做其他事情,沒想到就在期間,你突然茅塞頓開,這個問題的答案也隨之被你想出來了。
心理學家對于這個現象,就稱為“醞釀效應”。
在醞釀的過程中,潛意識層面依然還在推理,而儲存在記憶里的相關信息,則通過潛意識的推理進行組合。
人們之所以在休息的時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為個體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緊張,忘記了個體前面不正確的思維定式,陷入僵局的思路,具有創造性的思維狀態。
因此,如果你面對一道難題,不妨先把它放在一旁,去和朋友散步、吃吃東西,或許答案真的會在這期間,突然被你頓悟出來了。
所以,提高做事效率的方法,不一定是“死啃”,而是懂得“勞逸結合”。以下這些建議,你可以試著去做:
1,當你覺得思路閉塞的時候,先休息一下,讓自己放松下來;
2,當大腦運轉一段時間后,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式,這時你應該停止思考;
3,在休息的間隙,吃吃東西,聽聽歌,讓大腦舒緩緊張的狀態;
4,不管學什么,要留給大腦消化、吸收的時間,隔天再做。
按照這種方式去做事,再結合上述幾種法則,你做事的效能自然會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