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好好學習》
世界這么大,知識這么多,人生卻又這么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習到盡可能多的知識呢?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才是王道。
一口氣讀完了成甲的這本《好好學習》,邊讀邊思考,收獲很大,忍不住要分享出來。
書的標題叫'好好學習',個人感覺副標題'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更能表達成甲想要告訴我們的。
對于知識的學習,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要學哪些知識,也就是哪些知識值得花時間學習。現在人們的時間和精力總是被這樣那樣的事情所分散,好不容易可以專心地學點東西的時候,要學哪些東西的確很重要。
在這本書里,成甲提出一個概念叫做'臨界知識'。這個概念我之前沒有聽說過,應該是成甲原創的一個概念。
那么什么叫臨界知識?成甲說:'知識與知識是不一樣的,有些知識比其他知識的威力更大。少數的知識能夠給我們帶來關鍵的影響,這就是臨界知識。'這說了好像沒說的一段話,其實意思是說,臨界知識是某種更深層次的規律性、普遍性的東西,這種知識是可以很有效地指導行為的。
在簡單提到知識的數量以及獲取知識的速度之后,成甲著重談了知識的深度問題,而且這個知識的深度不是僅僅指的專業知識,而是多元化的知識。有人要問了,任何一個方面都要提升認知深度,那么還能有所專長嗎?
這是對認知深度的一個誤解。真正的認知深度應該是思維方式方面的問題。對同樣的一個事件的解讀,就可以看出解讀者的認知深度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提升的就是認知深度,并進而由認知深度來改變行為模式。
成甲在書中多次提到二八定律,20%的知識可以決定80%的結果,而這些20%的知識就是我們要掌握的知識。
學習臨界知識之前,還要先掌握底層思維和方法,這是掌握臨界值的前提條件。
首先是心態、方法和習慣的養成,然后才能談到具體的知識和技能。
書中談到要培養兩個心態:綠燈思維和以慢為快。
這是作者借鑒了喬希·維茨金的《學習之道》中的理論而悟出的思維方式。在喬希·維茨金的書里,他提到了整體理論和漸進理論,這對學習很重要。喬希說,要提升學習效能,第一步要打破習慣性防衛。這是他在學習圍棋和太極拳中得出的重要的經驗。
首先要培養'綠燈思維'。成甲的'綠燈思維'其實就是要打破習慣性防衛。習慣性防衛是人類基因里刻寫的一個自我保護系統。但是今天我們已經不是生活在原始叢林里,這樣的習慣性防衛已經不是那么重要,如果我們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處于習慣性防衛中,對我們的成長是不利了,無法做到自我提升。
我們的習慣性防衛很普遍,比如討論問題的時候,別人不贊同甚至反對你的觀點的時候,你會不會感覺受到了冒犯想要回擊?別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兒,你會覺得別人人品問題,而自己做了就會認為是被逼的,你也不想這樣。
如何盡量避免習慣性防衛呢?就要訓練綠燈思維。
書中告訴我們一個要點,就是要區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別人質疑或反對我們的觀點,并不是對我們本身的反對,'我'和'我的觀點/行為'是不一樣的,但也有聯系。
我們要成長,就要更新和優化我們的觀點進而影響我們的行動。別人對我們的觀點的意見恰好可以給我們一個機會去審視我們的觀點,從不同角度得到啟發,我們甚至可以在培養出了'綠燈思維'后,有足夠的胸懷去包容不同的觀點,并且從容地問自己,我的觀點是否可以在別人的反對聲里進化得更好?
正如成甲書中說:'聰明人知道尊嚴不是在別人駁倒自己時去維護面子。真正的尊嚴是發現改進和成長的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二個要培養的心態是以慢為快。這個'以慢為快'不僅在學習領域適用,在任何領域都是適用的。所以說它是底層心態,是根本性的。
成甲書中說,真正的快,是以慢為快。深以為然。慢是過程,快是結果。無論是一萬小時理論還是刻意練習理論,說的都是要反復操練的問題。沒有之前反復的刻意練習,怎么會有之后的熟練掌握以及基于熟練掌握的高效學習?
無論是學習什么方面的知識,都不能求快。拿讀書做個例子,總有人想要去學習所謂快速閱讀的技巧,其實首先要找到真正對你有用的書,而真正有用的書還需要找到對你有用的地方,然后去把書讀厚,然后再把書讀薄。
把慢功夫用在可以真實提升自己的方面,把80%的時間,用在20%的重要知識上。
總而言之,就是想要掌握臨界知識,首先就要在學習新知識的之前鍛煉出綠燈思維,在具體的學習方面,要有以慢為快的心態,這樣對于臨界知識的學習是有利的。
書中談學習方法其實是很不討巧的,尤其是在學習臨界知識方面。但是成甲談得很好。說了不少學習的方法,我最有感觸的也是他花筆墨很多的寫反思日記。
作為一個持續學習者,我在學習方面也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尤其是前幾年我對于學習方法的學習也是很熱衷的。
我知道學習新知識最好要和舊的知識發生聯系,最好形成一個知識系統或者知識網絡,這樣有助于記憶和提取使用;我知道費曼是一個好辦法,用簡單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將所學的知識講出來,說明真的理解了;我知道記憶的規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及時復習很重要,按時復習也很重要;學習需要趁手的筆記技巧,電子筆記和手寫筆記要相互補充;等等。成甲的書中也談了一些學習方法,我最有感觸的是反思日記。
成甲認為,學習臨界知識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因為凡是那些規律性的可以普遍性指導我們的知識,都不是死記硬背的,那都是要建構到我們的思維模式上去的。因此我們在建構思維模型的時候,是需要不斷反思和優化的。復盤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練習機會。
我們要復盤我們每一天的決定是在什么樣的考慮下做出的,又產生了什么結果,要追問問題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在事后來解釋為什么。'向外求,不如向內求'。
在復盤的過程中,會發現其實最初做決定的時候,考慮依然不周全。雖然決定未必都是錯的,但是如果再來一次的話,可能考慮會更多。還有在復盤反思的時候會發現,我們知道的,只是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描述的時候,會發現,很多細節的東西居然說不清楚。
用一個很著名的學習方法叫費曼學習法,就是將學過的概念或者內容用自己的理解復述出來,要讓沒有學過這個概念或者內容的人能理解你說的是什么。其實反思日記也就是把當天重要的東西費曼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全神貫注,投入在復盤中。我嘗試過這個辦法,十分有效,這還會敦促你第二天更加用心對待你的學習、生活和工作。
在書的最后一個部分,成甲提出了他認為重要的幾個臨界知識:復利效應、概率論、黃金思維圈、進化論、系統思考、二八法則和安全空間。
這些臨界知識,有些我們很熟悉,比如二八法則、概率論、進化論等,有些僅僅聽說過,不知道具體怎么回事,比如復利效應、系統思考,有些壓根沒聽說過,所以就需要好好學習。
我對這一部分讀得非常仔細,尤其是他針對這些臨界知識,用自己的經歷將這些臨界知識活出來,極具指導價值。我覺得知道了臨界知識并且可以活出來,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方法。
其實讀一本書,每個人能吸收的都是不一樣的,我基于我的前見,能理解和接受到的,未必是你贊同的。要想獲得最直接的受益,開始親自打開這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