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身體,是誰的?
一位心理老師在一次課程中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子非常害怕剪頭發,但是父母和奶奶堅持認為他應該剪頭發,在理發店里,三個大人面對孩子的哭泣和恐懼,毫不動容,或者說:哎呀,剪頭發沒什么可怕的啦!或者說: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你膽子太小了。
最終,孩子的頭發在大人們的軟硬兼施下被剪掉了。
老師在故事的最后問:你們覺得這個故事跟性教育有關系嗎?
我聽了心里一驚:這只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場景,我們通常也只留意到對孩子心理狀態的忽視,但其實沒有想過:這其中更有對孩子身體權利的不尊重和剝奪。
成人對待孩子身體的態度和細節,遠比我們以為的要影響深遠得多。
在最近的“吃瓜狂歡”中,羅志祥無疑是被“啃”得最猛烈的,甚至人們不僅關注他和前女友的風波,連他和他母親的關系都被卷入,甚至“羅志祥的媽媽”“羅志祥和媽媽接吻”一度被網友刷上微博熱搜。繼事件爆出至今,他發了兩條與前女友有關的微博,前幾天他再度發聲,專門來為母親澄清,請求大家不要再攻擊他母親。
這其中隱含了人們對親子關系中身體界限,或者更明白地說是涉及“性”的界限的好奇和窺探。
夸張的故事總會引起更多的熱議,比如十幾歲的孩子還跟父母一起睡,成年的父母子女過于親密的舉動,但人們很少留意到,如上的平常如水的剪頭發故事,實際上與這些獵奇故事有著相同的內核:
這都是對孩子身體之“墻”的破壞和入侵,對他們主宰自己身體權利的剝奪。
2.
心理界限:從身體界限開始
在心理咨詢的工作中,我們遇見很多來訪者談了很多關于人際界限,或者父母和子女的界限的問題。
一個心理界限不甚清晰的人,成年后在人際交往中,要么會傾向于入侵別人邊界不自知,導致人際沖突頻發;要么是在人際關系中讓別人入侵太多,委屈自己,導致自己內心沖突頻發,痛苦不已。
在這樣的心理界限問題背后,我們往往忽視的是,其實都有身體界限問題作為基礎。
去年在網上看到一則舊文,臺灣藝人狄鶯的兒子11歲時被迫要吃一個大人的飯量,12歲斷奶,15歲還與母親同睡甚至摸胸……在他和母親之間,是如此沒有邊界的感覺,尤其是身體上。然而19歲因為私藏槍支彈藥和“攻擊學校”的言論蹲了監獄。
一般情況而言,當一個孩子在身體上不覺得自己和母親有分別的時候,或者是當他沒有被母親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的時候,他會對侵犯別人的界限也覺得理所當然,可能他都甚至沒有覺得自己和別人有邊界,所以想攻擊就攻擊。
令人心驚的是,很多人其實都被這樣類似地對待過,只是程度沒有那么嚴重。
比如,你被強迫吃過飯嗎?青春期的時候,你被限制過出門的自由嗎?你不得不和父母一起睡到多大?
可能很多時候我們不以為意,認為“誰家孩子不是這樣啊”。的確,作為孩子,我們的身體很難得到百分之百的尊重,但現實所限是不是就意味著不會對心理產生影響呢?
顯然并不是。
有太多默默隱忍的委屈,正是萌發于此而讓人不自知。
一位來訪者告訴我,她小時候在幼兒園因為不能隨意上廁所而尿褲子,繼而被責罵,以至于到了上小學仍舊是會忍著肚子劇痛也不敢舉手跟老師說,我要上廁所。到了成年以后,在人際交往中,更是有什么心里不舒服,先忍下再說,甚至很多時候,要過了很久才意識到當時其實已經很不舒服了。
她因為心理邊界的模糊而軟弱,起始于身體之“墻”從小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和保護。
3.
尊重身體界限的核心:接受孩子身體的獨立性
這對父母來說,尤其是母親來說的確是一個挑戰,因為從一開始確實孩子在身體上就是屬于母親的,它與母親是一個整體。
但是,當孩子降生到這個世界上開始,就意味著已經走向了與母親身體分開的第一步,母親必須明白的是,分開是一種趨勢,分開就從身體開始。
在傳統的文化中,這種“分開”,實際上是不被承認和鼓勵的:孩子在父母面前,甚至連身體的主宰權都沒有。
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這句原是勸人保護自己身體,然而卻是一種讓渡所有權的“保護”,不是尊重自主權的“保護”。
在自己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之后,還要強調身體的“所有權”屬于父母,這是一種文化上身體界限的混淆不清。
在這樣的文化環境的影響下,父母對于孩子,尤其是未成年孩子身體的入侵,很多時候是未被覺察的理所當然。
體罰或者責打,都是一種對孩子身體邊界的“入侵”,不經孩子同意就撲上去抱或者親,看似親昵,但這同樣也是一種邊界的“入侵”。
其實質可能都在潛意識深處認為“孩子的身體就是我的身體,我想怎么對待都可以。”
我們擔心著自己孩子被性侵,擔心著孩子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但我們作為最接近他們的成年人是否給予了他們身體應有的尊重呢?是否給了他們應該體會到的邊界感呢?
孩子被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讓他們盡可能擁有主宰自己身體的權利,是他們真正能夠和別人建立健康強韌邊界感的基礎。
4.
身體權利:我,是我自己的
父母們對于孩子身體健康的關注很多,但可能對孩子身體權利的尊重卻并沒有那么警醒,很多時候,甚至是因為對孩子身體健康的過多關注反而覆蓋了對他們身體權利的重視。
我們關心他們吃得營養不營養,會不會生病,卻很少同樣關注:
他的身體想去哪里,他的身體需要得到怎樣的對待?
如果,讓你為重視孩子身體健康寫下十條注意事項,可能很容易,但如果讓你寫下十條重視孩子身體權利的注意事項呢?
你會寫一些什么?
如果感覺到困難,也許我們可以換個方向,乘坐時光機,回到你的小時候,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身體權利,又會有哪十個愿望呢?
我想我第一條想要寫下的,跟文章開頭的小朋友一樣:不要在我不愿意的情況下勸我剪掉長頭發!
是的,我的身體,哪怕是一根頭發絲兒,都是屬于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