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心理創傷的代際傳遞,是普遍存在的
當提及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影響時,我們指的是什么呢?我們需要對自己所說的內容保持覺察,然后穿過可能存在的情感阻礙與思想屏障,讓自己敞開,并在更真實的現實與心靈中折返、流轉。



承認原生家庭對個體存在影響,也就“默認”了創傷的代際傳遞。原生家庭的諸多情境都有其起源,本書也提供了許多例證。當我們轉移關注的焦點,將幾代人的命運納入視野,就不難發現過去和現在的界限變得模糊了,受害者與迫害者的角色也發生了混淆——我們處于強迫性的重復和輪回之中。

在此意義上,創傷的代際傳遞并不是一個要加以證明的現象,而是一個普遍的存在。談論創傷的代際傳遞,不是要“把水攪渾(muddied the waters)”,而是去面對客觀存在。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獲得了對創傷的深度理解。

或許可以說,重點已經不是確認是否存在創傷的代際傳遞,而是對我們所面對的諸多現象——包括來訪者的和我們自己的——始終保持好奇與敏感,去充滿熱情地傾聽,發現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除此之外,還有什么途徑讓我們可以接近、觸碰那些已然存在的傷痛?如果真有所謂的“療愈”,我們又怎樣能繞過創傷的代際傳遞這一議題?

創傷的代際傳遞讓我們思考創傷的主體為何。我們相信個體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處于各種系統、各種關系之中,但我們又往往以個體為中心去評估和干預心理創傷。對于心理創傷代際傳遞的關注,使一個新的創傷主體顯露出來。這個主體不是單一的個體或是家庭,而是由“個體—家庭”構成——其中的“個體”包含家庭中所有成員。

我對創傷代際傳遞的描述是:“祖輩或父輩經歷了許多事情,但是他們沒有表情;我們有許多情緒,包括抑郁、焦慮或者恐懼等,但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此處的“表情”是動詞,指表達情緒、情感,“沒有表情”就是常見的沉默。我這句話的意思是,把幾代人結合起來才能讓我們(包括祖輩、父輩)知道自己在經歷和體驗著什么。創傷的承受者必然是一個復雜的主體,它是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事件哲學意義上的主體,這個主體出現在事件之后。

“個體—家庭”在面對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是相對于“個體—家庭”而存在的。例如,是消防員的整個家庭在面對“9·11”事件的重建工作,集體的、大群體的創傷最終是“個體—家庭”的創傷。本書多次提到“家庭的秘密”,它代表著心理創傷,是心理創傷的一種存在形式,是沒有表情的表情。它屬于個體,也屬于家庭。那些未曾言說的秘密封鎖住了幾代人,

當秘密終究被揭開時,我們重新認識彼此,也重新認識自己。這個過程是艱難的——走向言語化的過程是艱難的,言語化之后也是艱難的。當知道祖母是猶太人之后,阿格涅絲卡(Agnieszka)說:“我已經迷失了自我”;瑞吉娜(Regina)也是如此:“得知母親是猶太人后,我很難搞清楚我是誰”。

“我是誰”是一個重要的身份認同問題,心理創傷導致斷裂,出現“肯定(Bejahung)”中的否認,破壞了自我的連續性與統一性。或者反過來說,心理創傷標記了一個特殊的身份認同,形成了特殊的家庭氛圍,維系了特殊的關系,從而影響所有的家庭成員。作為創傷主體的“個體—家庭”艱難地回到歷史,尋根溯源,在迷失中梳理“大歷史”“小歷史”,成為家族的、自己的“歷史學家”。

變化發生在面對創傷、追尋真相的過程中,體現了精神分析的探索精神,也反映了精神分析與文學藝術、歷史學等的內在聯系與一致性。除了巨大的、劇烈的群體創傷,還有存在于大眾生活中的各類事件;除了大量的臨床觀察,還有文學的、歷史的非臨床樣本;除了表現為治療室中各種嚴重癥狀的創傷代際傳遞,本書還描述了表征在性格特征、生活習慣,甚至日常語言中的創傷代際傳遞。

《心理創傷的代際傳遞》
(美)M. Gerard Fromm 著,吳和鳴 譯



在第九章,作者飽含深意地問:“我們是堂吉訶德嗎?”當事人是堂吉訶德,分析師是,塞萬提斯也是,我們都是。或者說我們的移情是堂吉訶德——我們要有與風車作戰的堅韌精神,要像堂吉訶德和桑丘一樣“聊了又聊”……

在第十二章,通過解讀簡·方達的自傳,作者最后寫道:“這也再次提醒心理健康專業的從業人員,臨床心理工作與傳記密切相關,它記錄了非常隱私的、神圣的歷史,這些歷史都被社會排除在外。”

總之,面對創傷的代際傳遞,我們需要秉持更為開放的態度,從既定的父母、分析師、督導師等身份及設定的專業界限中走出來,以主動的開放性,進入創傷導致的斷裂的懷抱中。

“人若不能表達,就無法保持沉默(Where of one cannot speak,there of one cannot stay silent)”,傳遞始終在進行。所傳遞的不僅是痛苦,也是療愈的智慧與力量。更重要的是,傳遞的是經歷創傷的復雜體驗,是走過的路,但又是曖昧不明的。似乎有些內容一直等待著表達和整理,而且需要幾代人共同的努力。

我更愿意視創傷為一份珍貴的遺產,讓我們見證人性的復雜、關系的斷裂(也是開放),從而擁有了創傷的經歷和體驗—這可能也是我們作為幸存者感到內疚的原因之一。如何才能傳承幸存者的痛苦和幸福?一個直觀的表達來自我的一位女性來訪者,她說當她置身母親所生活的情境,走著母親曾經走過的路,看到母親曾經見過的東西,在那個時刻她才真正理解了母親。

接受這份珍貴的遺產是不容易的,一方面離開了特定的、具體的情境,我們很難理解特定事件對個體的意義;另一方面,所謂意義并不是在當下就清晰明了的,意義會動態地顯現于事件之后,甚至延續于第二代、第三代,在超越了日常經驗、知識框架時才能被領悟。

我用接種疫苗作為比喻,試圖說明一部分心理創傷代際傳遞的過程與意義。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病毒)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轉基因等方法制成的自動免疫制劑,用于預防傳染病。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的特性,接種之后可以幫助人體產生如抗體等保護物質。這個比喻的重點在于,疫苗是不具有致命性的病毒。

如果說幸存者經歷的是生死攸關的事件,那么在有些情形之下,幸存者給自己后代“制造”的創傷則是非致命的,如文中一位母親的“熱湯匙”。必須“注射”疫苗,不然沒法將幸存者重要的生命經驗傳遞給后代。就像作者所說,父母要傳遞一個莊嚴的命令,即“在創傷里活下來”。

這是幸存者的信念,既是命令,也是已經發生過的生命奇跡,還是一種期待——如咨詢師替來訪者的母親表達的“你將有機會(事實上你有責任)擁有我不曾體驗過的生活”。可能幸存者的潛意識里認為,只有傳遞了創傷,后代(及自己)才能真正實現這一點。



本書涉及外部與內部(后天與先天)、過去和現在,以及個體和群體等許多重要的范疇,它們一一呈現在創傷的代際傳遞中。不存在純粹的外部或內部—外部與內部是辯證的關系,精神分析或精神分析師重視內部或外部的傾向性,是基于其對事實的否認或情感的隔離,也就是治療阻抗,而這本身也是內外部因素共同決定的。

本書的作者們始終致力于整合,把創傷的代際傳遞納入精神分析的框架。在其探索的基礎上,或更進一步說從創傷代際傳遞的視角看,所謂的內部——包括如心理結構中的超我、客體關系表征等——是創傷在個體與代際累積疊加的結果,然后又在此情況下決定著那些神奇的強迫性重復。

我們是否可能通過研究創傷的代際傳遞,建構一個統一的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它似乎隱約浮現在本書的字里行間,在召喚我們。想要完成這樣的任務,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更準確地說,這些工作并不是在論證,而是在追隨創傷的自然呈現。

本書是我的研究生譚鈞文在德國攻讀博士期間購得的,先是作為“創傷心理學”及“動力學專題”等課程的作業,由2011級研究生分章翻譯,他們分別是:劉婷、謝利紅、袁雪、陳艷、宇婷、方勇、徐創、袁馨鈺、應麗莎、左翔、楊麗、余蒙、吳依憬及林瑤。

這是本書的翻譯初稿,但被擱置多年。之后我又組織老師們分章進行翻譯:本人(第一章和第二章)、李林(第三章和第九章)、楊琴(第四章和第十二章)、劉陳陵(第五章)、宋靜靜(第六章和第七章)、周春燕(第八章)、黃海(第十章)及王煜(第十一章)。

我負責最后統稿,還專門邀請了外語學院的張紅燕教授以及現在于德國不萊梅大學攻讀博士的林瑤審校。我是一個“病入膏肓”的理想主義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容易“癱瘓”,這本書拖拖拉拉地翻譯了好幾年,在此非常感謝編輯閻蘭女士的耐心。我覺得“萬千心理”愿意引進出版這樣比較“小眾”的書,是獨具慧眼的。在此,一并致謝。


吳和鳴
2020年11月
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心理科學與健康研究中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為什么長大后越來越像父母了?(強烈推薦閱讀)
“我繼承家庭的一切,包括它的創傷” | 那些和“代際創傷”有關的事
親密關系里的情感隔離、情感創傷來自何處?|
“學校心理危機干預“教案文本
國外常用的危機干預方法
如何應對疫情隔離時期出現的心理問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乌鲁木齐市| 宜川县| 锦屏县| 博湖县| 绵竹市| 鄂伦春自治旗| 祁阳县| 边坝县| 吉木萨尔县| 钟祥市| 黄大仙区| 西藏| 平利县| 邻水| 重庆市| 上犹县| 铜鼓县| 东阳市| 怀仁县| 台中市| 中西区| 禄劝| 比如县| 虞城县| 阿拉善右旗| 同仁县| 杂多县| 招远市| 日土县| 建宁县| 祥云县| 丰都县| 琼海市| 合山市| 赤峰市| 西平县| 青河县| 南木林县| 隆安县|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