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說起來,還要感謝自己公眾號接的那些廣告。
作為一個初中數學老師,一開始接的都是數學類的廣告,后來除了數學廣告,也語文的廣告找上門來,我也接了。正是因為接了這些廣告,我才知道了一個詞:大語文。
有些廣告里面有那些語文老師上課的視頻,我閑來無事也點進去看了。感覺講的真好?。∪缓笪疫€去找了一下目錄,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從朝代的梳理,到各朝各代的文學特點,唐詩宋詞,四大名著,再到各種現代文閱讀,國外文學,包括作文寫作,真的是應有盡有。
說實話,以后我有時間,一定要把里面我感興趣的視頻看了,不為別的,就為了將來,當看著風景美如畫,想要吟詩贈天下時,不因為自己沒文化,只一句臥槽走天下。
但是,我教的學生的家長,跟我說的最多的關于語文的一句話就是:語文是玄學??嫉脑趺礃油耆刻焓?,這時候我就有點想不明白了。
我們現在來捋一下:
你要說師資吧,感覺北大文學博士都是標配,各種頭銜數不過來。
你要說經驗吧,人家都是教了十幾年的老師,并不是像XES那種拿著清北文憑剛畢業一兩年沒經驗的新手。
你要說內容吧,哪真是你想的到的,想不到的,全覆蓋啊,聽完別說中考高考了,我感覺都可以直接去考漢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考試了。
你要說質量吧,人家可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是一個完整的研發團隊,從選材,課程設計,到怎么介紹背景,怎么引入,怎么講正課,怎么收尾,總結一堂課的內容。那都是經過反復磨課備課的,可以說,隨便挑一堂課出來,都是精品公開課的水平。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一個學生,死記硬背的基本文學常識,古詩詞歌賦,都記住了,這種視頻課也認真反復看了一兩遍了,該有的文學素養都有,該掌握的做題技巧也會,為什么還會考不好呢?為什么還會覺得語文是玄學呢?
能坐下來,靜下心看完幾百個小時視頻的學生,你說他不自覺,沒內驅,那不可能。但即使是這樣的學生,語文也經常是忽高忽低的,那就更不談那些不自覺,需要家長盯著學的學生了。
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先說一下,我理解的語文這個科目,跟數學不一樣的地方。
數學是一環扣一環的,你不會正式的加減就沒辦法學因式分解,不會因式分解,就沒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使學生年級一樣,水平不一樣都不能一起上課,所以數學課很難有大班課。原因很簡單,不自覺的學生占大多數,學生基數是夠了,但是不自覺的大班課根本沒效果,那就是去交朋友的。成績好的,自覺的學生是可以上大班課,但是這種學生又很少,你很難把他們都集中到一起去。
所以在這點上,我們數學老師是很羨慕語文老師的。學生不在一個層次不要緊,不是一個年級也沒事,屬于教考分離的科目。這也是為什么大語文盛行的原因,小學初中的課程,直接上大學中文系的內容,都是中國人,也不存在聽不懂的情況。
再說一下我理解的,如何才能提高語文成績。
作為應試教育,在有了基本的文學素養之后,還需要閱讀技巧和答題技巧。
答題技巧就比如答題格式啊,一些套話啊,這都還是有模板的,也比較容易掌握。但是答題的前提是要看懂文章,那就需要用到閱讀技巧,比如:速讀,瀏覽,跳讀,精讀這些。
但是光有這些還不夠,答題過程中,需要運用到的最重要的,其實是邏輯思維能力。
記得我以前讀書的時候,語文做閱讀理解,深深的明白一個道理,我怎么想不重要,作者怎么想的,也不重要,最最最重要的是,出題人怎么想的。
有句話,大家都知道: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一篇文章,想法都不一樣,這是由他們的認知所決定的,即使是同一個人,不同的年齡看同一件事,態度也是不一樣的,就好像我十幾歲看“喜劇之王”,只會注意到張柏芝很漂亮,周星馳很搞笑。三十多再看,覺得這就是個悲劇,從名字上都是黑色幽默。
那么,出題人怎么樣才能讓大家考試的時候,都寫出那個他想要的答案呢?那就是在題目中設置暗示,引導你在文章中間找出關鍵句子,關鍵詞,然后再用那些答題技巧和套話,回答出他想要的答案。
講到這里,我覺得已經找到學生學不好語文的原因了。
剛才已經說了,答題的前提是需要看懂文章,有基本的閱讀技巧,站在這個角度來說,你就沒看過幾本書,怎么培養閱讀技巧呢?接下來,我們說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結果你都是聽書,聽語文課,人家老師給你分析徹徹底底,明明白白的,都不用自己思考了,怎么培養和提高思維能力呢?最后,站在人文素養的角度,學生并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接收到的都是老師的思想,因為老師在講名著講閱讀理解的時候,勢必會加入自己的主觀理解。長此以往,這種不需要自己動腦筋,聽個樂的狀態,跟古時候聽說書先生講評書有啥差別呢?
為什么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會發現這個在我看來,學生學不好語文的原因呢?是因為這件事,跟學生學不好幾何的原因,實在是太像了。
心理學里有個現象,叫做“事后聰明式偏差”。簡單解釋一下,就是說當你知道了結果,再去看過程,就會覺得,??!這個很簡單?。〉窃谶^程進行中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推到出那個看似很簡單的結果的。
幾何的學習在這點上尤為明顯。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聽了幾千道幾何題的講解視頻,但是自己不動腦子去思考,不去動筆寫過程,你拿個題給他做,十有八九是寫不出來的,但是你給他看看答案,他會覺得,原來是這樣做,很簡單?。?br>
我講幾何的時候,很多家長還是拿著小學的學習方法,或者學代數的方式來學習幾何,有的家長還抱怨,這點作業都做了一兩個小時了,還沒做完。實際上真的學的比較好的學生,我調查過,沒有一個不是一講花6-8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去消化吸收的。孩子的成長是個過程,而不是結果。大人只看到孩子寫沒寫字,畫沒畫圖,題做沒做出來,以此作為判斷孩子是否有收獲的標準,這就是唯結果論。思維的活動是表面上看不出來的,家長們就默認這個是沒有必要的。這種只能看見體力勞動的結果,卻看不見腦力勞動結果的行為,在我看來,就是在把孩子往從事體力勞動的路上逼。
我寫過這樣一篇文章,學習路上你想抄的捷徑,都將成為必踩的坑,在我看來,學習是沒有捷徑的,特別是幾何。當年國王向歐幾里得詢問學習幾何學的捷徑時, 歐幾里得的回答是:
在幾何的世界中,沒有專門為國王鋪設的大道。
由于公眾號注冊晚了,不支持留言功能,只能用小程序暫時解決一下了,有啥想問的想說的,可以點留言區留言,用戶體驗感是稍微差了一點,但是我這零排版您都忍了,這點您也順帶遷就一下吧,謝了!
都看到這里了,關注公眾號,點個“在看”和“贊”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