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有的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出現視力下降的情況,中醫認為,近視的發病機制與眼球局部生長發育異常、臟腑功能的偏盛偏衰、用眼方法和用眼環境不當等因素相關。主要病因為勞瞻竭視、久視傷血,或先天稟賦不足,或飲食不當、脾胃虛弱、后天發育不良等單一或多個因素。
可以通過什么中醫特色療法防治近視嗎?日常有何用眼防護措施呢?湖南省名中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主任喻京生教授進行了詳細介紹。
撳針是中國傳統針刺的延伸,將中醫腧穴理論和皮部理論相結合,針感更強,效應時間更久,對近視防控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且操作簡便,依從性好。
耳穴壓豆可以防止兒童青少年假性近視向低度近視進展、低度近視向中高度近視進展。
耳穴壓豆常用穴位為眼、目1、目2、心、肝、脾、腎、神門等耳部穴位,需醫務人員根據孩子具體情況辨證取穴。
常用穴位有睛明、四白、太陽、魚腰、絲竹空、陽白、攢竹、承泣、球后、瞳子髎、風池、印堂等眼周穴位,以及風池、合谷、足三里、太沖、肝俞、腎俞、中脘等全身穴位。
手法操作時,部位要準、用力要穩、力量要持久,直達肌理,以產生酸脹感為度。每次3~5個穴位,每次按摩3~5 分鐘,以眼周穴位為主。循經取穴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中醫認為兒童青少年近視主要由先天稟賦不足或久視傷血、肝腎不足等原因導致。在日常膳食合理搭配的基礎上,可以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選用一些藥食同源的中藥進行合理搭配,起到健脾補腎、補精明目之功效。
針刺(包括常規針刺、撳針、梅花針、眼針)、刮痧、中藥等通過辨證論治能起到疏通經絡、調節全身經絡和臟腑的功能,從而改善眼的屈光調節和防控近視的發生發展。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治療均需由眼科或針灸科專業人員操作。
讀書寫字視覺環境要求:光線充足,光源(窗戶光線及臺燈燈光)位于左前方。避免在過亮、過暗的光線下讀寫(如太陽直射光線下、傍晚光線不足時)。
看電視的視覺環境要求:人與電視機保持3米以上距離(或不小于屏幕對角線4倍);電視屏幕高度與視線平行或稍低一些;電視機要放在背光的地方;電視的光亮度要合適,不能過亮或過暗。
操作電腦視覺環境要求:電腦屏幕最好背向或側向窗戶,避免出現反光現象;電腦操作臺應低于一般課桌的高度,座椅最好高低可調,電腦屏幕中心應與胸部在同一水平線上;電腦操作間的光線不應太弱或太強(12 平方米的房間安裝一盞40 W日光燈即可達到所需的照度)。
讀寫姿勢:身體坐正,保持“三個一”,即:眼睛與書本距離約一尺,胸前與桌子距離約一拳,握筆的手指與筆尖距離約一寸。書寫時筆桿與紙面的角度在40~50 度之間,不使用鉛芯過細的筆。
觀看屏幕姿勢:建議0~3歲幼兒禁用手機、電腦等視屏類電子產品,3~6歲幼兒也應盡量避免接觸和使用。觀看電腦屏幕時,肩部保持放松,上背部擴展,上臂與前臂成 90度,腕放松。
電腦屏幕與眼睛之間距離應不低于50厘米,視線應略低于平視線10~20 度。觀看手機屏幕時,手機屏幕與眼睛之間距離應不低于33厘米。
連續近距離用眼時間盡量控制在40分鐘以內,中間休息要注意放松眼睛,應到戶外活動或憑窗遠眺或閉目養神10~15分鐘。
嚴格控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電子產品對青少年視力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使用時間與近視檢出率成正比。年齡越小,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小學生單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不超過2小時;初中生不宜超過3小時;高中生不宜超過4小時。
看屏幕20~30分鐘后,要抬頭眺望6米外遠處至少20秒以上,使眼睛得到休息。避免在走路、吃飯、臥床、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下看書或電子產品。注意手衛生。避免用手揉眼睛。做眼保健操前,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潔雙手,洗手時間不少于30秒。
充足睡眠,盡量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10 小時,初中學生9 小時,高中學生8 小時。避免作息時間不規律。均衡飲食,不挑食、不偏食,保證營養全面。多吃蔬菜瓜果,常吃富含維生素A食品。
進行日間戶外活動,充分接觸陽光,可以有效地保護視力,達到預防近視、減緩近視發展的目的。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中小學生宜不少于2小時,學前兒童宜每天3小時以上,其中體育鍛煉時間不宜少于1小時。
來源:湖南教育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