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學校已經(jīng)正式開學一周了,相信很多家長們都是狠狠松了一口氣:這群猴孩子們可終于開學了……
但新的擔憂又浮上心頭,經(jīng)過一個暑假的放松,孩子們還沉迷于暑假可以玩手機的歡樂中,沉溺于動漫世界、醉心于游戲中,始終進入不了開學狀態(tài)。
更有不少家長私信:
我家孩子開學了還老想著玩游戲呢,還想把手機帶到學校;
孩子進入不到開學狀態(tài),總想看動漫怎么辦?
開學了,孩子的手機要不要收回呢?
……
不過規(guī)定是死的,如果一刀切很多孩子可能一時接受不了,所以從家長的角度來說還是得想好怎么讓孩子自愿“放下手機”。
其實孩子喜歡手機這可以理解,現(xiàn)在是信息網(wǎng)絡(luò)時代,手機和網(wǎng)絡(luò)也成了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東西,不光是孩子們,就像我們大人也是離不開手機,離不開網(wǎng)絡(luò)的。
用手機隨時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現(xiàn)狀;
帶孩子出去玩,有手機拍照、買東西;
晚上睡覺前,刷刷朋友圈、微博……
我們每天都在拿著手機在孩子面前晃來晃去,那又怎么讓孩子與手機完全隔絕呢?
強迫孩子與手機隔絕,往往都會引發(fā)親子大戰(zhàn),影響家庭關(guān)系。不加管制,又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和身心健康。怎樣才能讓孩子合理的使用電子產(chǎn)品,更好的幫助學習呢?
孩子依賴手機的原因
關(guān)于手機上癮,有很多的研究顯示,來自家庭、朋友社會支持較少的人成癮行為明顯。當個人無法在生活中得到足夠的人際支持與安慰,就可能借助手機擴大自己的社會支持來源。
所以在手機依賴的背后,可能隱含深層次的心理需求。
抱怨孩子沉迷手機的家長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自己可能也整日關(guān)注著手機的屏幕,孩子可能是在模仿父母的行為,也可能是在手機當中尋找現(xiàn)實中得不到的快樂與關(guān)注。
手機的存在是有利有弊的,能在孩子面前做到不玩手機的家長是極少數(shù),更多的是希望家長可以在孩子向你發(fā)出“我想你陪我玩”,“我在跟你說話”的信號時,果斷放下手中的手機,認真投入地陪伴孩子,認真傾聽他們說的話。
有時,孩子并不是真的沉迷于電子產(chǎn)品,而是除了屏幕之外“無事可做”。
社交型依賴
手機通訊錄里有200個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種群里面還有4000多好友,這么強大的人脈關(guān)系讓孩子難以割舍。
游戲型依賴
手機里面的網(wǎng)絡(luò)游戲特別多,在長期的“戰(zhàn)斗”中積累下來的功勛和經(jīng)驗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滿足。
娛樂型依賴
手機里面好友不多,游戲不多,全部都是電影、音樂、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馬,不想寫作業(yè)總想摸手機。
如果孩子特別依賴手機,作為家長,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屬于哪一類,然后再對癥下藥。
玩手機是如何影響成績的?
那么,玩手機對學習的影響有多大?是如何破壞專注力、如何影響成績的?
影響大腦發(fā)育
西雅圖的一位研究專家,曾對此做過一個專項研究,研究結(jié)果讓人震驚,沉迷于手機的孩子的大腦與其他孩子的大腦對比,沉迷于手機的孩子的大腦看起來就像是萎縮了一般。
這種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是,長時間對玩手機,感官沒有得到充分的刺激,大腦被動的接受手機畫面和聲音,從而影響了大腦發(fā)育。
破壞專注力
無法長時間地集中精神,缺少對某個問題深入持久的了解和思考。這似乎已經(jīng)成了手機操控下的現(xiàn)代人的“通病”,“專注”狀態(tài)正變得越來越難得。
手機帶來的滿足感太容易獲得,而一旦你習慣了這種“唾手可得”的滿足感,就不愿再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比如在高度自律的狀態(tài)下完成作業(yè)、思考問題。
在回答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時,巴菲特說,我的答案是專注,而且比爾蓋茨的答案和我一樣。
對一個學生來說,能不能培養(yǎng)出中高考所需的能力,關(guān)鍵在專注力的強弱,而非低層次的時間投入。
沉迷手機的學生很難在學習上進行持續(xù)的、深入的思考;而沒有深入思考,淺嘗輒止是無益于掌握高難度內(nèi)容的。
占用寶貴的時間
羅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講中說:
游戲大佬們制作的王者榮耀讓人十分鐘就有個興奮點,而吃雞游戲三分鐘就要有一個興奮點,而甚至要追求一分鐘一個興奮點。
說白了就是只要讓你坐到游戲跟前,根本就下不來,想下來也不要你下來,你下來那就是制作游戲的人的失敗了。
而到底是你聰明還是游戲制作者聰明?他們是一個公關(guān)團隊,你們不過是未成年人,怎么可能和他們匹敵?
別人在課下拼命學習,你卻在找盡時機想盡辦法不惜熬夜玩手機;
別人在課堂上專心聽,你卻在胡思亂想、打盹鬧瞌睡;
別人下課或休息或準備預(yù)習,你卻興奮地跟同道中人聊起升級打怪,手癢心難耐。
誰能考出好成績,還用說嗎?
破壞與周圍人的關(guān)系
高中生一旦愛玩手機,父母必然恐懼擔心,著急上火,或直接干涉,拔網(wǎng)線、砸手機,爭吵責罵;
或到處尋方找策,一想起來就暗自垂淚,為孩子未來擔心;
老師則怒其不爭,反復勸說無用后,干脆聽之任之。
處在壓力之下的學生,不管在手機中獲得多少樂趣,一旦面對現(xiàn)實,立馬覺得壓力特別大。這是大多數(shù)沉迷手機孩子的生存狀態(tài)。
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自己意愿與家長老師的矛盾,使他們處在一個不和諧的關(guān)系中。
不可能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也不可能在被逼學習的高壓環(huán)境下獲得真正的進步。
你的手機依賴癥到了幾級?
說完孩子,作為家長的你有想過嗎,手機是不是也一樣侵占了你的生活呢?來看看你的手機依賴癥到幾級了吧!
輕微依賴(1-3級)
除了打電話發(fā)短信,基本不看手機。有事從不發(fā)微信聊QQ,直接打電話,說完就掛絕不廢話。
平均每天玩手機累計時間不超過3小時,偶爾用手機拍拍照、看看新聞。
和朋友聚會聊天時,盡量不玩手機,沒有吃飯之前要先自拍和拍食物的愛好。
除非一個人獨處無聊時才會選擇玩手機,很長時間不看手機也不會感到焦慮。
中度依賴(4-6級)
手機主要用于日常聯(lián)絡(luò)和工作,使用頻率最高的手機軟件是微信、QQ和郵箱,80%的內(nèi)容僅用于收發(fā)郵件、溝通工作。
白天使用手機時間較多,晚上基本不看手機。每天只在固定時間瀏覽朋友圈消息、閱讀新聞。
在時間管理上比較自律,不會浪費太多時間玩手機、看視頻,不會頻繁更新朋友圈,也不會在微信群里刷屏。
僅把手機作為必要的通訊工具,沒有了手機會感覺到不便,但也可以忍受。
重度依賴(7-8級)
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必須看看手機,每半個小時就忍不住去看一看手機有沒有新消息。
手機電量低于30%就會驚慌失措,出門必帶的三樣東西是手機、耳機和移動電源。每天使用手機累計超過8小時以上。
幾乎大部分社交、學習和工作,都依賴于手機。
習慣使用各種app軟件來簡化生活模式,餓了用手機叫外賣,累了用手機聽音樂,在手機上看書、看視頻,用手機發(fā)郵件、聊工作,24小時從不關(guān)機。
手機癌晚期(9-10級)
隨時隨地都要帶著手機在身邊,否則就會渾身不自在。
走路、吃飯、坐車都要玩手機,曾經(jīng)因低頭玩手機撞到過前面的路人或是路邊的柱子;
wifi就會煩躁不安、怒不可遏,手機沒電了簡直就像是世界末日。
每隔5分鐘就要刷一遍QQ、微信、朋友圈、微博,從不錯過每一條群消息和朋友圈。
和身邊的人交流越來越少,在一個房間里也要用微信發(fā)消息。
獨處時,是一個人玩手機;和朋友聚會時,是一群人一起玩手機。
你的手機依賴癥到了幾級?
這幾句話請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
所以說沉迷手機的學生無疑是自毀前程!建議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幾句話!
眾所周知高中將要面對改變命運的中考,作為一名高中生你可以看看身邊歷年那些高考失敗落榜的大學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沉迷游戲造成的。
有位有20多年經(jīng)驗的班主任曾嚴厲的告誡這些沉迷手機不學習的高中生:
游戲帶走了你們的知識,
游戲帶走了你學習的時間,
游戲帶走了你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
游戲帶走了你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讓你前功盡棄一無所有!
高考不是你們所玩的游戲,玩壞了可以重來,學習的機會只有一次,如果你高中不努力,那么大學就傷悲!如果你高中不努力,那么高考更傷悲!
高考的機會卻只給你一次機會,一旦錯過復讀壓力會更大。
所以當你玩手機不學習的時候,就要好好想想不學習考不上大學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如果你的同學都考上大學了,你沒有考上到時候你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情?
因此你要引以為戒!千萬不要讓這樣的結(jié)局出現(xiàn)在你的身上。
父母不可能養(yǎng)活你一輩子,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陽光和空氣是免費的可以不勞而獲,其他的一起都需要你的能力才可以獲取,而不是手機!
在你未成年之前父母可以養(yǎng)活你,但是他們不可能把你當做“巨嬰”養(yǎng)活你一輩子,所以父母最大的希望和責任就是培養(yǎng)你能獲得生存下去的能力!
這個能力來自于學習,做到學習自立,然后考上大學,拿上本科學歷這個敲門磚找一份工作,做到工作自立,最終離開父母以后能夠?qū)崿F(xiàn)人生自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成績差說明各科存在著很多知識的漏洞和斷層,所以要趕緊抓緊時間在補起來,否則會越積越多積重難返!
會越來越學不懂后面更難的知識,因為各科知識前后銜接緊密,高三所學的知識要用到前面的概念公式和定律,如果這些知識在你的腦海里是一片空白,你又怎么可能聽懂老師講課呢?
在這個越來越信息與技術(shù)化的時代,讓一個人徹底擺脫智能手機、電腦已變得不現(xiàn)實。
但是希望你能告訴孩子,無論玩與不玩,手機就在那里,但時間、夢想不一樣,一不留神,它就真的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