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又到一年逼婚季
臨近春節,不少打工一族都歸家心切。但有部分年輕人擔心:只要一到家,就被一大堆親戚朋友輪番炮轟——"談對象了嗎?""你也不小了,什么時候結婚?
請看騰訊視頻節目:
//v.qq.com/page/n/g/6/n0182gm7jg6.html子女到了適婚年齡,父母希望他們成家立業,這幾乎是亙古不變的現象。在古代,子女成婚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這樣的封建環境下,逼婚一說無從談起。
可隨著社會的發展,思想逐步開放,社會提倡自由戀愛,逼婚現象隨之而來——"你怎么還不結婚?""你都快三十歲,怎么還沒有女朋友?""你快點結婚吧,隔壁的張嬸都已經抱孫子了。"等等。那么為什么父母總是逼你結婚?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婚姻和愛情都美好。他們奉承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思想,希望孩子在改結婚的年齡就結婚,當然這沒有什么不對。
實際上,擁有良好的親密關系也當然也是大多數年輕人渴望的。有句話不是說親密關系是通往靈魂的橋梁嘛。
本來,這里不應該有什么矛盾呀!那為什么叫做逼婚呢?
那是因為,父母認為年齡到了,你認為來日方長。父母認為應該是現在,你認為應該是未來。父母著急,你不著急。當然,也許你心里也著急,但是你沒有選擇好著急滿意的對象。這樣,父母以催你,你就心煩了。你認為是在逼你。
為什么會出現逼婚現象?
1、父母跟孩子對于結婚年齡的認知不同
像剛才說的兩個電視劇上的男女主角,他們已經三十四五歲了,在現在社會的中國,按照大眾標準,確實已經到了一個需要結婚的年紀。
但很多被逼婚的人其實年紀還不大,只有二十六七甚至很多二十四五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就已經開始被父母催婚了。
年輕人覺得自己還不大,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他們周圍的人很多都比自己大但沒有結婚,所以他們并不著急。
但父母們卻不一樣。父母們生活在小地方,在那個地方結婚得都比較早,當地很多跟孩子同歲甚至比孩子還小的人都已經結婚甚至為人父母了。
顯然,兩代人對于結婚年齡的認知不同是父母逼婚的第一個原因。
2、父母更重視家庭氛圍、傳宗接代,而孩子可能更重視事業發展、個人享樂
很多父母催孩子結婚的時候都會說早點結婚也算是有一個完整的家了,結了婚生了孩子就算是任務完成了。父母們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非常注重家庭觀念和傳宗接代。
而父母們用這個說辭催孩子結婚的時候孩子們往往會這么反駁:我才剛剛工作,我在事業上剛剛有起色,我現在想要在事業上多花一些心思,或者說我還沒玩夠呢,著什么急,等理由。這不是他們的推脫之詞,而是他們的真實想法。
年輕人往往對事業比較看重,尤其是讀了那么多年書,希望自己能夠闖出一番事業。還有就是覺得趁著年輕應該好好享受,一旦結婚就會被束縛住了,以后再想要像現在這么自在就不可能了。
所以,父母和孩子的人生追求不同是父母逼婚的第二個原因。
3、婚姻觀不一樣,父母們認為條件重要,而孩子認為感覺重要
父母是上一輩的人,他們的信念里面傳統觀念很多。他們會按照他們心中的標準規劃孩子的生活。
從剛才講的兩部電視劇就可以看出來了,父母們給孩子找對象,主要是看客觀外在條件。覺得長相、性格、家庭、工作各方面比較般配就可以了,在父母們看來這樣的人有很多。
但年輕人卻覺得感情更重要,無論如何還是想要找一個自己有感覺的人結婚,而能夠有感覺,各方面條件又比較般配的人卻并不好找。
父母們經常說,差不多就得了,什么感情不感情的,相處得時間長了就有感情了,但對此觀點孩子們并不買賬。父母看到周圍的朋友圈都在抱孫子。這極大的刺激了身為父母的焦慮感。
可見,父母和孩子對擇偶標準的不同是父母逼婚的第三個原因。
被逼婚的兒女大多都是85后和95年之前的90后,這部分朋友崇尚愛情自主,婚姻自由的理念。很多人寧缺毋濫的在尋求另一半,有人說這是挑,挑著挑著就被剩下了。到了父母認為的大齡,子女就陷入了逼婚的境地。
以上,就是我對逼婚現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