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一下,我們的發育時間。
人的語言:一般情況下,一周歲到兩周歲之間是很多小孩初步說話的時間。
人的運動:一般情況下,一周歲的時候小孩開始試著站立,大概在2周歲附近,小孩才可以走路。
人的哺乳:一般情況下,哺乳是3個月到一年。
人的大腦:一般情況下,出生三個月是發育高峰期,隨后下降,但是人的大腦
一生都在發育,特別是腦溝回的發育。所以活到老學到老也是有道理的。
而很多人對于兒童的
全時照顧,一般在3-5歲終止,因為這個時候,小孩基本上可以自己獨立活動了,這就意味著,小孩要實現自己的行為。
而這個時候,很明顯,小孩的心智發育并不完全。
我們看一下這個埃里克森階段論,我們可以看出,在3-12歲期間,整個人大多處于
執行自己計劃和跟別人比較能力的階段。3-12歲,恰恰是動物性可以實現的過程(太小了沒能力,更多的是本能)。
能否執行自己的計劃?跟別人比我是有能力的嗎???這往往意味著,如何去實現,是比拼力量之類的。
所以,小孩的動物性會完全凌駕于人性之上。
相信大家小的時候,多少有殺小動物的愛好,甚至是虐殺,其實,這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
就像用開水澆螞蟻,處死蛤蟆之類的行為,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
這是錯的嗎???
對于一個小孩,你如何讓他分辨出用熱水殺死螞蟻和用刀宰殺牲畜的區別???你如何讓他分辨出有的動物不殺,有的蛤蛤其實是有益處的???
很難!!!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早期教育里一直包含了道德教育,如思想品德之類的。
————————如何管住熊孩子————————那么,我們對于熊孩子真的無法治嗎???
我們有好幾條方法可以走。1、生物學角度其實,200多年前,就有位大神,做過這個實驗了。
認識不???
這下子知道了吧,巴甫洛夫!!!
是的,我們就是讓小孩建立條件反射,雖然這個反射并非純粹的生物式。
對于一個缺乏理解力的小孩,或者說,對于缺乏很強認知能力的人,怎么辦,建立條件反射。
典型的就是,
獎勵和懲戒。
獎勵就是,如果他做了一件
對的事情,那么就予以獎勵;
懲戒就是,如果他做了一件
錯的事情,那么就予以懲戒。
而這種反射的不斷建立,會讓小孩不斷的對一些事情增加自己的判斷。
學雷鋒做好事,獎勵,掛小紅花或者給糖吃;今天小孩子欺負別人了,懲戒,批評教育。
事實上,這種行為,在戒毒和戒煙等方面,也是非常常用的。
你無法告訴小孩這是對的錯的,雖然
你覺得你告訴他了,但是,
他真正的懂得為什么不要虐殺動物,那估計得很久很久以后了,很多大人都不懂……
2,學習和教育學習和教育是人類最偉大的創造。
很多事情,
我們并不能親自經歷,但是我們可以知道。那么如何告知他們,那就是學習和教育。
比如,我們通過教育告訴他,殺人放火是不對的,并舉例或者闡明這里面的原因,包括對于人權和死亡的理解,這些都是小孩無法直接經歷的,但是,可以通過教育改變這些。
所以,綜上,我認為
熊孩子的出現,是一種本能表現。
但是,我們并不認為這是天性就支持,否則,人與禽獸何異???
所以,我們要通過教育和指導來協助孩子成長,讓他們具備
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方式。
畏威而不懷德,也是一種本性!